重庆资助人起诉北大贫困生索要4万善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15:10 《民主与法制》杂志

  捐资助学本是一种美德,为世人所称颂。捐资助学的过程往往是在“感恩、祥和”的浓浓暖意中进行。然而,日前发生在重庆市的一件“助学官司”,却令人非常尴尬和痛心……

  被愚弄的善心

  - 臣 子

  重庆市万州区的农家子弟邓林(化名)考上了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却因为家境贫寒濒临辍学。重庆市开县的李富华主动献出爱心,陆续拿出4万多元资助邓林读书。谁知,邓林却从北大逃学去做生意,学校和捐助人均不知其去向,其硕士研究生课程也无法完成。

  一种被“忽悠”的感觉重重地“堵”在李富华的心里。经过一番艰难抉择后,2007年8月6日,他正式委托律师高精忠,将邓林告上法庭,要求追回4万多元捐资助学费用……

  得到资助把梦圆

  1979年7月,邓林出生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胃下垂和腿神经萎缩症,母亲也在2000年的一次火灾中烧伤全身,两人几乎丧失了劳动力。为了供邓林上学,父亲拖着有病的身体到万州区当“棒棒(挑夫)”卖苦力,好多次都因为支撑不住累倒在街头;年过七旬的奶奶,也不顾年老多病,到万州城里捡垃圾,给孙子做学费。

  尽管家境十分贫寒,从小就酷爱学习的邓林却十分懂事,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小学毕业时,以全学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万县中学。

  1999年高考期间,由于压力太大,邓林在考场上发挥欠佳,仅以高出重点线十几分的成绩被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燕山大学录取。没能考上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成了邓林心里永远的痛。

  邓家东拼西凑,四处借贷,终于将邓林送进了大学校园。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邓林在学校节衣缩食,从不乱花一分钱。大学4年,他只回过一次家,并利用假期四处打工挣钱。

  苦难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成绩优异的邓林在读大三时,得知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正在招收研究生,不由又勾起了他深埋心底的北大情结,于是他立即报了名,然后便一门心思扑在了考研上。通过半年多夜以继日的刻苦攻读,邓林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被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录取为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

  然而,高达5万元的研究生学费又让邓林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为了供自己上大学,这几年来,父母几乎跑遍了所有能借到钱的地方,家里欠亲友和银行4万多元还没还呐,现在又到哪里筹这笔巨额的学费呢?

  当邓林忐忑不安地把自己矛盾的心情告诉父母时,没想到家里人全都支持他上北大。当天晚上,邓家祖孙三代商量后决定:一起进万州城,一边为邓林打工挣学费,一边想法托亲友担保贷款。到城里后,邓父拖着病体整天扛着扁担(做挑夫)揽活;母亲被烧伤的上肢仍未完全康复,就与70多岁的奶奶一起捡废品卖。看着父母、奶奶被病痛和艰难折磨得变了形的脸,邓林既心酸又心痛。

  次日一大早,邓林就悄悄拿起父亲放在墙角的扁担,走上了大街。第一次当挑夫,人家见他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都不情愿雇用他。头顶烈日,脚踩滚烫的水泥地,邓林扛着扁担满头大汗地在城里转了近两个小时,才揽到一桩活儿。

  2003年7月29日,《三峡都市报》一位记者以《为上北大当挑夫,寒门学子感动一片天》为题,报道了邓林在家庭债台高筑、陷入绝境的情况下,为凑学费,毅然同父亲一起到城里当挑夫的感人事迹。报纸刊登后,不少市民通过电话和信件表达他们对邓林一家人的敬佩和赞赏之情,资助的、捐款捐物的络绎不绝。

  在重庆市开县经营玻璃店的李富华也在报纸上看到了邓林的事迹,心地善良的他经过考虑,决定帮助邓林完成学业。

  第二天,细心的李富华就打电话到报社,打听邓林家的地址。当天,他就通知邓林的父亲来到开县,从货款中拿出2000元现金给邓父,并承诺说:“你的孩子逆境求学,不太容易,我愿资助邓林在北大读完硕士研究生,如果能考上博士,我也继续资助。”当年的8月26日,在邓林上北京大学读书时,李富华再次赶到万州区,将2000元现金送给他,并一再叮嘱他好好学习,以后别去打工了,需要学费、生活费,直接告诉自己,自己给他寄到北京去。而这天,《三峡都市报》社领导也将募捐到的1.63万元钱交到了邓林的手中。

  愚弄善举好无情

  自从承诺了资助这名贫困的北大研究生后,李富华一直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他不管自己生意是亏还是赢,总是定期给邓林的银行账户卡或北大校园地址寄钱,每学期都不少于4000元。

  开始,邓林很感激李富华,把李富华当成自己的亲人,有什么困难、忧烦都向这位好心的叔叔倾诉。李富华更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除了每学期按时寄学费外,每当邓林过生日、过节日、放寒暑假回家乡的时候,李富华都要打电话给他,额外寄钱给他,嘱咐他吃好一点,别影响身体健康。

  2005年,李富华继续给邓林银行卡上打钱,资助他学习。可是,这一年,邓林除了打电话要钱外,再没有一声问候、一声感谢。李富华是个老实厚道之人,一直以为这名勤奋的学子在钻研学业,给不给自己打电话,无所谓。所以,他一如既往地给邓林寄钱,主动打电话叮嘱他好好学习,保重身体。

  2005年6月,邓林突然现身于重庆万州区,拜访李富华,一进门,就急匆匆地向李富华要钱:“李叔,最近我学习花费很大,要买很多研究资料,能不能支援我一笔钱?”李富华以为他专门从北京赶回来要钱,就二话没说,把保险柜里8000多元货款全部拿给他,还关切地说:“你需要钱,打个电话来就行了,不要这么麻烦从北京跑回来,耽误了学习和研究啊。”邓林一句感谢话也没说,揣起钱掉头就走了。

  2006年11月,李富华正在给一家建筑工地送玻璃,邓林突然打来电话,可怜巴巴地说:“李叔,我最近在搞一个大的软件课题研究,需要大笔经费,可是我家里穷,眼看这个课题研究要泡汤了……”听说他急需课题研究费,李富华就在电话里安慰邓林道:“你别着急,只要叔叔能拿得出,叔叔帮你拿吧!不过,你一定要把这个课题研究搞好哟。”没想到,邓林也不客气了,张口就要5万元。当时,李富华手头也很紧,实在拿不出那么多,就商量着说:“我最近也有些困难,我给你寄1万元行不行?”“李叔叔,你是个大老板呀,慷慨点吧,我现在真的急需钱啊,在我卡上打3万元吧。”

  如此“狮子开口”地要钱,李富华还是没有半点抱怨,尽管他很为难,还是把给母亲和岳父准备的医疗费拿出来,给邓林的牡丹卡打去了2.4万元。

  今年7月23日,一个偶然的事件,李富华发现自己一颗善心被蒙骗和愚弄了。

  这天,因为在生意上碰到一件棘手的事,李富华想找在北京见多识广的邓林咨询。他打邓林留下的电话,谁知这个经常打电话来要钱的手机已经停机。李富华不甘心,又给邓林在北大校园的寝室打电话,寝室一位同学说:好几年都不见邓林在学校上课了,现在不知道邓林的下落。

  李富华又辗转打电话找到北大软件学院了解情况,再次得知,邓林早已不在该校读书,且与学校失去了联系。接电话的老师告诉李富华:四年时间,邓林的研究生课程共12门,仅仅修完了其中1门。

  随后,心中焦急的李富华又来到万州区太龙镇岭坪村找邓林家人,谁知,邓家是“铁将军”把门,让李富华吃了一个“闭门羹”。该村村主任邓忠平告诉他,自己是邓林的堂伯伯,邓林的父母、哥哥等全家人自今年春节后就已外出,不知去了哪里,根本无法联系。

  一连串的坏消息,深深刺痛了李富华。他认为自己的爱心受到了亵渎、欺骗。好多天,李富华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四年好心的资助,等来的却是这个学子把大笔爱心款“捞”走后,竟然逃学了!

  愤怒的李富华痛苦、彷徨了好几天,最后才找到重庆市升腾律师事务所的高精忠律师咨询。在高律师鼓励下,他决定拿起法律武器,向这个虚伪的、骗人的“硕士研究生”讨个说法。

  借助法律讨公道

  2007年7月30日,李富华正式委托重庆升腾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精忠,请他收集证据,到法院起诉邓林,要求其返还自己资助的4.3万余元学费,并公开道歉。

  高精忠律师认为,捐赠者的善举是一种赠与行为,李富华与邓林之间形成了赠与合同关系。二者之间虽无书面合同,但从捐赠的目的来看,可知道捐赠是附带义务的,即受赠者负有将善款用于接受研究生教育、读完研究生所有功课的义务。事实上,邓林违反了这一义务,而且严重地伤害了资助者的一片爱心。

  8月5日,高律师终于调查到了这名“北大研究生”的踪迹:重庆市多名工商业界人士看到媒体对邓林“携资助人善款逃学”的报道后,纷纷打电话给高律师说,2005年初,邓林就可能离开北大,到重庆主城区开办起了公司,直到今年5月才又在主城区失踪。失踪前,他欠了多位商家老板的钱,他们拟组成“受害者联盟”,向邓林讨还欠款。

  “我们也在找他讨要欠款!”8月6日,某节能产品驻重庆办事处的陈先生告诉高律师:他于2005年10月认识邓林,邓林在高新区开了一家“重庆名商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做节能产品。今年5月初,邓林又找他买过价值两万余元的节能产品,货物拿走后没付款就“人间蒸发”了。随后他发现,邓林所称的公司场地、规模等都是假的。他最近到工商局去查证过,这家公司有注册登记,但场地、经营项目都不实,公司也没有注销。

  从事广告经营的易先生也打电话告诉高律师,邓林在去年7月,曾向他借资数万元,后来一直拖着不归还,几次催要,他都撒谎不给钱。现在,他的手机也停了机,再也找不到他的人了。

  重庆某财务公司负责人黄先生也告诉高律师:“我曾与他合伙做节能产品生意,当时,我被他吹嘘的市场前景冲昏了头,先后投入了100余万元,结果,他竟然将我投资的巨款卷起潜逃了!”

  这些信息表明:邓林完全在欺骗李富华,从2005年起,他根本就不在北京大学读书了,而是一边打电话向李富华索要“求学善款”,一边成了一名生意场上的“骗钱高手”,在重庆市内借办公司为名,四处大捞钱财!

  善良的李富华从律师处得知这些消息,非常震惊和心痛!他完全明白,自己一颗善心给那名“北大研究生”亵渎了!

  为此,李富华打官司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宣称:他打这个官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拿回这笔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通过舆论宣传,提醒更多行善者不要再上当受骗!他说:“如果能追回这笔善款,我就把这笔钱交给万州区教委或团委,用来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只要他是真心学习的、真诚求学的贫困孩子,不管他是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据高律师称,案件很快会进入法律程序。

  官司引发众议论

  这个全国首例资助人状告受助学生的案件公开后,人们议论纷纷,专家评论多多。

  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高级心理咨询师高小平分析认为,邓林这种寒门学子心态有些问题:他曾经因为家庭贫困、没钱没地位而非常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境遇;一旦有名气了,又获得了慈善人士的爱心捐款之后,心态就开始变浮躁了,认为拿钱很容易,享受也快慰,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健康心态,可以以“寒门学子”身份不劳而获,轻松得利。

  同时,高所长也对资助者建议:首先,要理性地资助需要资助的人,最好是签一份协议书,并附上一定的条件。其次,富有同情心固然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同情心过于泛滥,不能很好的分辨孰是孰非、孰真孰假,就可能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最后,资助人和被资助人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联系。资助人所做的一切,应该让受资助的人明白:“今天你有困难,我必须帮助你;明天你有能力,你必须帮助他人”,这才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王安白说,当今社会中物欲横流、人情浅薄的不良风气,不仅使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现象日渐减少,也使受人恩惠、知恩图报的感情成了稀有资源。当有人不幸落水,见义勇为者往往受人嘲讽;当有人遭遇

车祸,热心助人者却被诬为肇事者;沿街乞讨者多以此为业成了有组织行为,善意施舍的人被他们转过脸去笑为“傻帽儿”;而一些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呼吁救助者,又可能是出于某些人牟取名利为目的的成功“策划”……这种种反常的现象,又严重扭曲着不少人的心理,把他们心底仅存的一点感恩的情愫挤压殆尽。李富华起诉邓林的案件最后如何结局,我们尚不得而知。但这一特殊的案件除了将引起人们对邓林的谴责外,还必将引起很多人的深层思考!

  责任编辑:黎伟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