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水电开发挤占生态敏感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7日05:19 南方新闻网
大渡河上,一个赶着羊群走过索桥的村民.不断开发的水电站将给这条河和流域附近的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 密密麻麻的水电站正在吞噬河流与生态。图为四川省大中型水电站坝址规划(15万KW以上电站) 大渡河泸定段,施工工人晾晒的衣物随风飘荡着,远处是他们正在开挖的水电站隧道 水电站导致岷江河床断断续续的断流干枯。杨勇提供 记者发现,最近几年,水电开发对生态敏感区的不断挤占愈演愈烈。 作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评委主任,陈国阶就碰到过好几个让他恼火的水电站,就开发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里。比如青弋江的支流天全河流域,2005年才批准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位于天全县的保护区核心区里就违规建了好几个水电站。 在调解的会议上,陈国阶说,你们这个县这样搞,已经是不可收拾的局面,到底是要自然保护区,还是要水电站,自己选。 天全县长也来了,他说,保护区还没批准的时候,这些水电站就已经在建了,所以不算违规。但陈国阶说,这个理由站不住脚,所以天全县又想了个折衷方案,把保护区的核心区重新划过,把水电站隔离出来。 “这其实是一种妥协”,四川省环科院生态所的张秋劲也参与了会议,她说,核心区本来绝对不允许建水电站,甚至连科考都要批准。但天全县位于保护区核心区的水电站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由于河段已经出现脱流,原计划要保护的那种鱼―――“天全跳”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张秋劲说,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划出一个区,或许还能保住这种鱼。 大熊猫栖息地也不放过“在很多不应该开发水电站的地方,却修了太多电站”。水电站正在深入生态的最敏感区 水电站的兴建,正在深入生态的最敏感区。 邛崃山是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一共有卧龙、蜂桶寨、天全喇叭河三个自然保护区。现在,有一个123米高的水库,作为宝兴河八级开发的龙头,将穿过18公里长的隧洞,到蜂桶寨发电。 蜂桶寨的知名度不如卧龙,但据四川省地质勘察局总工范晓介绍,这里实际上是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地区。 蜂桶寨历史悠久,世界第一次认识它,是在1869年,法国传教士大卫第一次在这里发现大熊猫。范晓说,蜂桶寨实际上是大熊猫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地区,但在2006年底,要修硗碛电站,仍然给水电放行。 “在很多不应该开发水电站的地方,却修了太多电站”,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办公室主任凌林说,现在西南水电站密集开发程度太高,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主峰可高达7000多米的贡嘎山,在这一轮水电王国“大跃进”中,也成为了被开发目标。雪山连绵的贡嘎,被视为当地的神山,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这是青藏高原东部冰川中心”,范晓说,来自东部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贡嘎,即戛然而止,这里从来不乏降水,从7000米到2900米的贡嘎山区,是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也是西部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是川西和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但是这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仍然满足修筑电站的条件―――落差大、移民淹没成本小、单位千瓦投入少。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贡嘎山脉两个著名的高山湖泊,被设计成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一个是仁宗海,一个是木格措。有成片杉林的仁宗海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却作为田湾河开发的第一级,下面还要建金窝电站和大发电站。而被当地人称为神湖的木格措,在2003年有破土动工的迹象,最近则在一片反对声中怠工。 仁宗海和木格措与康定一线,都属于著名的鲜水河地震带区,范晓说,根据已有的调查,这里人烟稀少,地质灾害多,山体不稳,扰动频繁。而水电开发可能会加剧地震的发生,比如石棉以上的田湾河地区,根据范晓的考察,在最近几年水电站密密麻麻修建之后,地震频率高于从前。 圈河开发与环保之争隧洞引流,梯级开发。考虑的是能源最大化利用,但河流生态却喘不过气来“没有人知道,未来20年,长江会变成什么样子”,陈国阶愤愤不平地说,不是反对水电开发,也不是反对西电东送,而是反对不顾后果,圈河乱开发。上世纪,陈国阶曾参与并主导过中科院的三峡研究项目,得出的结论是弊大于利。 “但西南上规模的水电站都属于有序开发,不是无序开发”,四川省环科院生态所所长张秋劲说,大型河流的选点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得到了批准。所以,在2000年以后,要大规模开发支流的时候,环保部门已经没有能力作为了。 而据一位水电专家介绍,规划确实在很早之前就完成了,不过是初步的考察后,在地图上圈好了点。因为资金原因,没有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规模梯级开发,在实际开发之前,需要流域的规划环评,而这些环评,水利部门自己也有资质,张秋劲说。据记者了解,成勘院既是梯级开发设计力量最强的单位,也是流域规划环评的一个重要单位。 水利和环保界在水电站上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焦点。 第一是隧洞引流。建在上游特别是支流的水电站,因为考虑到水能利用的效率,采用的是隧洞引流的方式,会造成河段脱流,对两岸山体植被的破坏尤其严重,而这些都是源头的生态屏障。 环保部门对此有相当的不满,但张秋劲说,他们不能对水电站的工艺,比如该不该走隧洞提出看法,只能监督,以期对生态影响降到最小。 第二是密集开发的利弊。水利部门认为,要梯级开发,就必须前一个电站的尾水接着下一个库的前沿,才能不掉水头。这是从能源最大化利用的角度考虑的。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马怀新向记者介绍,通常的设计方案是,一条河的梯级开发,龙头水库非常重要,因为水下来以后所有电站都要受益,中间一般还要有一个比较大的控制型水库。但梯级开发中如果有非常特殊的自然保护区,也可以避开。 但环保界认为,水电站无疑是太密集了,几乎让河流喘不过气。 水电王国的兴起,毋庸置疑启动于这个世纪。关于2000年后的启动,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被环保界人士广泛认可的猜测是,作为西电东送的基地,三峡正式拉开了西南水电开发的序幕。从此,西南诸河的开发,无不以三峡作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比较。比如,两院院士潘家桢曾经指出,在金沙江等横断山脉上造电站,由于落差大,人口稀少,移民损失只有三峡的15%,但考虑到输电成本和防洪作用,综合效益不如三峡。 而另一种来自水电界的解释,马怀新向记者介绍,因为当时电力建设,网厂分开,其时又正好碰上西部大开发,有一个西电东送的背景。而四川的可开发水电资源占全国的一半,所以几大电力公司纷纷在西南抢点。 还有一种解释偏向于宏观经济,这个世纪国家开始大量投入重化工和大型建设拉动经济增长,西南水电站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兴起。有人认为,特别是最近两年席卷全国的流动性过剩,也变成了席卷西南山区的资金洪流。比如外地商人对四川小水电站的投资,即是例子。 “但是现在有的业主也有问题”,马怀新参与过80%-90%的水电站选点,在过去还曾经写文章呼吁加快大渡河流域开发,如今对现在的一窝蜂上马也有自己的保留意见。他说,不是所有水电站都很科学,比如小水电在没有电的地方可以开发,如果电力已经过剩的地方就没有必要了,因为小水电大多解决不了上网问题。 而修这么多水电站,光说发电的经济效益,是不是最优的呢?马怀新说,“他们往往只考虑到了当前的条件,而这个条件是否完全,算出来的经济指标自然就不一样”。比如,如果水量不增加,梯级建得再多,发电量也不会增加。所以,马怀新说,现在抢资源,有点不科学态度,只是把水库容量扩大。发电小时数大多数虚大。 总得留条河给鱼生活吧如果上游水电站梯级开发按规划全部完成,长江上游100多种特有鱼类将全部灭绝 即使是梯级开发绝对高效,抛弃原始的河流,如此密集的开发,对公众是否又是最优选择? 人们在惊叹水电清洁环保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横断山脉除了水资源,还拥有一个世界级的基因库资源,是人类的宝库。而水电开发对这个资源库的破坏是毋庸置疑的。 “从鱼的生存环境看,长江上游已经找不到一条较大的有保护价值的完整的支流”,丁瑞华,四川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一位资深鱼类专家,曾对长江鱼类进行过系统研究。他说,洄游鱼类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中华鲟和白鲟,它们每年会从长江下游洄游到上游,上溯到宜宾至屏山江段产卵。葛洲坝修建之前,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中,中华鲟的年产量在3400kg以上。 葛洲坝、三峡修建之后,中华鲟和白鲟已经不能过坝,在上游已非常罕见。 即使是在水电站修了过闸的“鱼道”,作用也不大,丁瑞华说,因为在落差大、水流湍急的山区,鱼根本来不及过道。他建议,要保护大渡河特有鱼类,比如虎嘉鱼不遭灭绝,唯一的办法是在大渡河金川以上干流不修筑拦河坝。 而现在金川之上已有5级电站规划。 虎嘉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头大似猫,有人叫它“猫儿鱼”,是研究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物证。上世纪90年代,这种鱼已经在岷江流域逐渐消亡,目前只在大渡河中上游有分布。 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不应该每条大河都搞满电站,至少应该留一两条河给鱼来生活吧?就像是河流的自然保护区。陈国阶忧心忡忡,“如果上游水电站梯级开发按照规划图纸全部完成,包括虎嘉鱼、娃娃鱼、水獭、水口裂腹鱼,长江上游100多种鱼,将全部灭绝”。 图片摄影:本报特派记者韩一鸣(除署名外) □采写:本报特派记者杨传敏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