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德国新任驻华大使谈未来中德关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7日10:56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曹辛 发自北京 德国是非常重要的欧洲国家,又是欧盟举足轻重的角色。国内不少外交研究人员以及普通知识分子认为,同施罗德时代相比,默克尔总理的对华政策已经有了微妙的修正:即从只谈经济不谈政治到既谈经济、也谈人权和环保。未来中德关系将会如何? 时值德国新任驻华大使施明贤赴任不久,本报专访了施明贤博士 坚守“一个中国”立场 南方周末:不久前陈水扁在台北和欧盟议员们举行了视讯会议,向议员们表达了台湾加入联合国的诉求,并要求欧洲议会支持。大使先生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施明贤:我们的立场是明确的,德国和欧盟长期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联邦政府没有理由改变一贯的政策。联邦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主义。台湾问题应通过和平的方式商量解决。 德国政府认为:如果现在这个时候举行公投,则是一种不必要的挑衅。恰恰是在奥运会前夕,欧洲不应被滥用为挑衅的平台。 南方周末:陈水扁向不少欧盟议员表达了关于入联公投的立场,这是否使欧盟的政策有所改变? 施明贤:不,我不觉得这会使欧盟的政策有所改变,欧盟的任何政策必须得到所有国家一致同意才能执行,欧盟一如既往地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 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 南方周末:从默克尔女士就任总理以来,在中国的知识界、外交界还有上层的知识分子都非常关心默克尔的对华政策。很明显,它跟以前有些不同,可不可以请大使先生介绍一下当前默克尔总理对华政策具体的主要内容? 施明贤:明确地说,没有什么改变。 从默克尔当总理以来,德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德国的对华政策突出了连续性、长期性。请你看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高层互访有多么频繁、深入和密切。 你刚才提到了中国有些知识分子有点怀疑这个政策会不会有所变化,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可以这样说:之所以会感觉到这种变化,正是因为我们的双边关系在建交以来的35年里已经更加成熟。我们当前在一起不仅仅是就一些积极的方面交换意见,也谈到一些我们双方持不同看法的、不一致的方面,想了解对方的立场,并很想找到一些共同的解决方案。例如外交政策、安全政策方面,有非洲达尔富尔问题,或者伊朗问题等。同时,与此相关的还有能源保障和气候保护等问题。 南方周末:前总理施罗德在中国主要谈经济,很少谈人权这类问题,而默克尔总理的政策显然有一些微妙的修正,比如说她非常重视人权问题。这会不会表明德国的对华政策到现在重点已经开始往这方面,比如人权这些方面来强调。 施明贤:在德中关系的发展和德中合作过程中,在一些方面当然是有些变化的。 实际上对默克尔总理和德国政府来讲,我们双边的经济关系仍是我们双边合作关系当中最中心、最重要的。 我们从最初以经济合作为主,慢慢地、一步一步扩大我们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关系,达到一个能够进行非常密切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方面的交流的程度,并且我们双方的政治对话领域越来越广阔。德国及其在欧盟的伙伴们奉行与我们价值观相挂钩的外交政策。法制国家、良政和人权等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中心议题,也是我们与重要的伙伴国家对话的内容。 我们跟贵国在各方面的合作为什么这么好?因为在合作过程中我们相互尊重对方的立场,在进行磋商的时候都是在很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 施明贤:关于人权问题,请允许我补充一下。请你也理解,人权对我们德国人、对我们欧洲人的意义有多大。在欧洲国家一谈到人权,我们就会反思我们那段充满战争的历史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在德国和欧洲国家,150年以来,发生了很多场战争。在战争的时候,我们也严重地损害人权,特别是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我们在吸取这方面的教训。在我们看来,人权在国际问题当中,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在世界范围内尊重基本的人权,才能在世界上实现和平。对德国和欧盟来讲,人权是我们对外政策不可缺少、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中国的法制国家对话,在这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这一点对扩大我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重要,因此联邦总理和其他欧盟国家的政治家们,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和保护人权。 气候问题可能成为中德最大合作项目 南方周末:气候变化是默克尔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了。您的前任、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说过:“气候变化问题有可能成为中国和德国两国间最大的合作项目。”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施明贤:我也要强调这个问题具有核心意义的重要性。我个人认为,气候变化对于全世界各国,在本世纪是个最大的挑战。应该说全世界每个人对于气候变化都负有责任。但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我们大家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个快速的、国际性的、负责任的解决办法。各国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德国和中国在双边关系当中也可以并将更好地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 有一个问题我现在就能明确看到,即能源安全和能源效益。怎么样才能使它们相互挂钩?这个问题涉及所有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它们将继续追求经济增长,这将消耗很多能源,这个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认为,在利用能源、增加能耗的同时,也要提高能效,遵循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我想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你们介绍我们在过去二三十年所积累的一些好经验。 德国企业在环保技术方面,可以说居全世界领先地位。因此我认为,中国和德国的企业之间,在环保技术方面应该进行密切的交流。在环保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向贵国提供诀窍和技术,例如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德国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可以密切合作,这些话题今后越来越重要,我们看到一个很大的未来市场。 如果我们在这方面进行合作,也会导致另外一些有创新力的经济领域内的合作。 所以,我想强调的是,环保领域的合作会给我们一些机遇,可以一起在其他一些更大的领域进行合作。因此,默克尔总理对贵国进行访问的时候,把能源安全、能源效益还有能源保障,作为她这次访问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南方周末:中国领导人在上月会晤默克尔时强调,在气候问题上中国奉行的是八个字,“共同承担,责任不同”。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施明贤:我们在寻求有承载力的解决方案时有必要把我们这些国家不同的发展过程结合在一起。 一方面,目前我们看到能源供给这个话题是多么重要,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此造成的气候变化是多么明显。所以呢,所有工业国家应该行动起来,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欧盟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决定,通过这一决定第一次明确制定出了减排的具体目标。 同时,我们看到,新兴国家当然还有迫切需要继续发展自己的国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认为,考虑到工业国家和新兴国家不同发展的阶段,有两个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取得平衡: 一方面,我们要在能效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提高能效,降低排放;另一方面,从人均能耗来讲,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国家差距还比较大,但是今后,一些年后,如果工业国家的人均能耗降低,而新兴国家的人均能耗增加,那么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如果工业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人均能耗达到相等的水平,那么所有国家就必须承担起相同的责任,在这方面要制定有约束力的协定。 南方周末:就是说大使先生是赞同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国家主席胡锦涛向默克尔总理提出的这个 “共同承担,责任不同”原则的,是这样的吗? 施明贤:我赞成这一原则。虽然双方没有签署有关的协议或者合同,但我认为,这表明他们有一致的看法,双方正在寻求一种比较公正的利益平衡。但在将来某个时候,双方必须承担相同的责任。为此有必要在今年12月在巴厘岛举行的气候会议上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达成具体的协议。 在四方面发展中德关系 南方周末:在您担任驻华大使的未来几年里,您将怎样履行您在中国的使命?重点在哪些方面? 施明贤:我在担任德国大使期间,愿意在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我们双边的合作关系: 第一方面是经济。我将努力继续加强和支持在面向未来的这些经济领域内我们双边的合作。 第二是我将致力于使我们两国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达到更密切的合作。 我认为,德国和中国,一个在欧洲,一个在亚洲,作为好的伙伴和所在地区的重要大国,可以为建立国际和平秩序作出贡献。同时,我们应该重视各个国家利益的平衡。联合国是解决相关事务最重要的框架。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在文化方面要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第四个方面是关系到我们两国公民社会。 包括年轻人的交流,各种行业和身份的年轻人。 最后还有一点,德国大使馆和歌德学院正在举办一个重要的德中项目,就是“德中同行”。 (王春燕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