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志:遗憾没关住于丹的话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7日17:33 青年周末
王志 -易中天最有分量的话在镜头之外 -徐静蕾太直率,反而让人无处下手 -我跟刘姝威台前干仗,台后是朋友 -李金华说,不尖锐就不接受采访 ◎ 文/本报记者 颜雪岭 ◎摄影/本报记者 吕家佐 “有人说王志采访易中天和于丹时占了下风。可易中天那一期在台里得奖了。对于丹的采访,我遗憾的是让她说得太 多,节目的‘浓度’没把握好。” 以质疑风格成名的央视《面对面》主持人王志,却因为对易中天、于丹的采访,再惹争议。有人说,一向犀利的王志 被“两块老姜”给“涮”了;有人说,王志这样的“审问”,让喜欢易中天和于丹的观众很难受。 2003年,王志和《面对面》团队采制的抗“非典”系列节目,深受观众欢迎。王志和“王氏质疑”也一时风头无 量。 同一个王志,风格没变,观众的争议却越来越多。有人说,对于政府官员,代表公众进行严厉的质疑,非常过瘾;然 而对于明星,比如易中天这样年长的文化大家,问及他的个人行为,再用这样的口吻,合适吗? 易中天最有分量的话在镜头之外 采访易中天那期在台里得了一等奖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您是以质疑风格出名的记者,但您对于丹、易中天的采访,似乎有败下阵来的感觉 ? 王志(以下简称“王”):其实易中天那期节目在我们台里还得了奖,半年的访谈节目一等奖。当时明显有两种意见 ,有人说,好,一个采访者应该把话语空间让给被采访者,他们才是主角;有人说不好,王志占下风了。我提了一个问题,不 要关心我的表现,你们觉得易中天的表现怎么样?他们说非常好。OK,我的目的达到了。谈话节目里,主持人说得不好听就 是个托儿,你应该把话语空间让给被采访者。 青周:要展现易中天,一定要选择那样的质疑方式?喜欢易中天的观众说,看了那期节目感觉挺难受。 王:有些问题并不一定是我所关心的,但在节目中一定要有所交待。到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应该是作为新闻人物的易 中天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有关《百家讲坛》以及在《百家讲坛》出名后的一系列问题。 网上很多人关心,易中天有多少钱哪?这种问题我本人并不关心,只要他把税交了,你管他挣多少钱。但是公众关心 也没有错。网上有人说他住的是豪宅,还贴了照片。我们去看了,就是一个普通的住宅嘛。后来我了解到,这是他出名前,就 买下准备退休住的。“你说我有钱吗?我楼下住的是出租汽车司机,我跟他住在一起也很好”,易中天这个回答从某方面反映 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青周:比起针尖对麦芒,这些背后的故事在节目里似乎并不明显? 王:遗憾的是,易中天最有分量的话,在镜头关掉之后。比如之后他随便跟我的一句寒暄,问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我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哎,我一听,感觉到他对你的信任。虽然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给你的触动, 比你在电视上展现的还要丰富。 青周:您曾说用质疑打开对方的内心世界。那易中天为什么要关了机才说那些话呢? 王:在电视上,我只能就公众关心的,就他本人成为新闻人物的焦点的话题去切入。电视上看到的易中天只是皮毛, 跟他谈话,他的学识、信息、情感,比在电视上丰富很多。真实的生活永远无法用镜头展示,这是我最遗憾的。 就节目来说,我觉得碰撞才能出火花。我们并不是真的干仗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往往在这样压力和张力之下, 他自己不想说的话才能说出来,没有想到过才能碰出来。我们对好台词了,观众看了有什么意思? 我印象很深的刘子亮,艾滋病的第一个形象代言人,人家想生气就生气,喜怒哀乐在镜头前不需要做作,你最接近你 的本色,最接近真实,我觉得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如果我们都是粉墨登场,那还叫新闻吗? 于丹太能说了 青周:对于丹的那次采访,您什么感觉? 王:于丹是个强势人物,太能说了。主持人要把水龙头控制好。遗憾的是我让她说得太多、太密,节目的“浓度”没 把握好。 青周:没把她的话闸关住? 王:(笑)对。她在生活中就是出口成章,《百家讲坛》算找对人了。我们十年前就认识,她给我们《新闻调查》做 策划,私下里关系非常好。但当她坐在《面对面》的那一刻,就是采访对象啊,不管她高不高兴,我都要问啊。 从1993年《东方之子》开始,到现在已经14年了。真正让我有谈话感觉的节目,是从《新闻调查》开始。《东 方之子》一期节目就七八分钟,非常有限。即便现在《面对面》也非常有限,只能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徐静蕾太直率,反而让人无处下手 日本电视台问我为什么把福原爱弄哭 青周:您的质疑风格应该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才符合人之常情吧?可是您却把打乒乓球的日本小姑娘福原爱问哭 了。 王:其实我当时只是问她,父母为了你,把工作辞了,跟着你一起生活、比赛,打理一切事情。你喜欢吗?她就哭了 。 其实那天我看得出来,父母跟着福原爱,她有些不高兴。但我得让她自己说。她哭也是一种态度。 后来日本一个电视台过来找我,说中国最厉害的一个记者把福原爱弄哭了。可能日本人觉得,这是隐私,但我们关心 的是她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已经成为一个话题了。我们很想知道,一个孩子,因为会打乒乓球,长得可爱,被推到了一个明 星的位置,每天四五台摄像机跟着她,她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心理是不是健康? 青周:当她哭的时候,您有怜惜的感觉吗? 王:有啊,我当时觉得,哎哟,怎么哭了呢?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可能就赶紧去安慰她了。但采访中不能啊,我能做 的就是拿餐巾纸给她。 我没对徐静蕾手下留情 青周:采徐静蕾时,你好像手下留情了? 王:不是。那期节目里,徐静蕾特别坦诚。本来很多问题都特别敏感,比如,儿女私情谈不谈?对她电影的批评谈不 谈?结果她很直,来者不拒。 你对一个坦诚的人,就没地方下手了。博客想不想卖广告?想啊,但没人找我。她把答案告诉你了,话题已经见底了 。 我们最喜欢的是你想掩盖事实,想趟浑水,大家一来二去就好看了。我的采访风格没有变。 我跟刘姝威台前干仗,台后是朋友 刘姝威以一篇600字的文章对“蓝田神话”进行质疑,王志为此做了一期名为《与神话较量的人》的节目,频频向 刘姝威“发难”,刘姝威也不甘示弱: 王志:你指的这个因素是权力吗? 刘姝威:你说呢? 王志:我问你。 刘姝威:我问你。你听了我讲述的话,你认为这个因素是什么? 王志:你是当事人。 刘姝威: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让公众来分析吧。 王志:你认为会不了了之吗? 刘姝威:我不希望不了了之。 王志:你的预测是什么? 刘姝威:我的预测……我无法预测。 王志:预感呢? 刘姝威:我无法预感。 青周:您的质疑风格已经很多年了,5年前您对刘姝威的那次采访引起很大的争议,现在还不变? 王:那期节目播出后,得到的批评跟赞扬一样激烈。有人说,好,好的不得了;有人说,你怎么能这样对她呢?你怎 么能站在蓝田的立场上说话呢? 我们采访刘姝威的时候,绝对不是抱着挑剔的态度去的。我对事实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刘姝威是实事求是的。 青周:但看上去似乎您在替蓝田向刘姝威发难? 王:我必须把蓝田的立场考虑进去,才谈得上公平。你要经得起挑剔啊,那些疑问已经存在了,你必须要解决掉才行 。 一开始刘姝威是不同意接受采访的。她得应付官司,那个事情比做一期节目大得多,可能会引来牢狱之灾啊。我们做 了很多工作去说服她,后来她同意,不播出就接受采访。好在当时我们的《面对面》在做样片,才有可能不播出。但采访之后 ,刘姝威也开始积极寻求播出的可能。 青周:她不介意您的“咄咄逼人”?在采访过程中,她的态度可是很强硬的。 王:她很真实啊,她敢反驳我。在此之前她是没有上过中央电视台的,但在那个情景中,她已经想不到了,跟自己的 前途比起来,中央电视台又怎么样,你说的对就对,不对就不对。 她反问我的那段,我们同事都说,这一段一定要留下来。那其实是一种很平和、自然的状态。平和不是软塌塌,如果 她把你当作一个大记者,还说得上话吗?我们是平等的。 节目播出以后,有的人觉得这很真实,她也会哭,也有软弱的一面;也有人说,刘姝威是我们民族英雄啊,王志你怎 么能用这种态度去对她呢?我想让大家看到,刘姝威她也是一个普通人,如果她知道写的关于蓝田的600字,会引来这么大 的麻烦,可能她就不会写了。可是她写了,这就是她不普通的地方了。我们要还大家一个真实。 我和刘姝威的关系现在都非常好。我跟她做的那期节目应该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期节目不但帮她解决了一个官 司,而且让她成为一个公众人物,从这点上来说,她是非常感谢《面对面》的。当时蓝田跟她打一个官司,二十多天以后她就 要上法庭了。因为这一期节目,公众了解了真相,法院也理解了事实应该怎么去判断。节目播出一个星期之后,对方就撤诉了 。原来法院是发了传票的。 李金华说,不尖锐就不接受采访 默多克很乐意跟我谈邓文迪,他旁边的人急得抓耳挠腮 青周:总是这样的风格,不怕观众审美疲劳? 王:我只能做王志,做不了万金油。公众听不到的是,很多采访对象都对我说:王志,你对我提问,不尖锐就不接受 你的采访。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就是这样。我说,来真的还来假的?你可是领导哦。他说,当然来真的,你要不来真的就 不是王志了,我也觉得没劲。 在我们印象中,领导说话做事都很谨慎。李金华掀起的“审计风暴”,在很多人看来,是“出格”的事儿;接受采访 ,他也相当坦诚。那我也就什么问题都问了。 还有采访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当时有人跟我说,你千万不要问关于他华裔老婆邓文迪的事儿,不要问他分配遗产的 事儿。对于这些事情,默多克的亲人和朋友都讳莫如深。可是不问他这个问什么呢?杨振宁说,翁帆是“上帝恩赐的礼物”, 邓文迪对默多克也是吧。这些也是公众最关心的事情啊。你避重就轻不是浪费观众时间吗? 后来采访的时候,默多克主动掏出他们孩子的照片给我们看。我们问他,可以说邓文迪和遗产的事儿吗?他说,可以 啊。他还很愿意说。他旁边的人在那儿急得抓耳挠腮。 王岐山市长值得尊敬 青周:那王岐山市长呢?您曾连续三次追问他“非典”患者的数字何时能下降。这个问题当时本来就无法回答,会不 会有些咄咄逼人? 王:王市长很值得我尊敬。他讲的都是真心话,没有隐瞒,没有过多考虑自己的利益:我这话说出去,领导会不会不 高兴?会不会对我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产生副作用呢? 我问王市长,SARS的污染源在哪里?到底需要准备多少床位?“非典”患者的数字会上升到什么时候?他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我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拍胸脯的问题,但你来我往,大家看到了他在镜头前的镇定自若、侃侃而谈。 青周:您质疑王岐山市长,是就关系公众利益的问题。但对很多明星而言,无论对错,都是个人的事情,那么问合适 吗? 王:你们的宣传放大了我采访的另一面。其实我们的采访还是非常愉快的。我采访冯骥才以后,他跟我说了这样一句 话:接受你的采访真是一种福气。对人最大的惩罚是不让你说话。接受采访,宣传是一个目的,让内心达到宁静、平和也是一 种目的。 采访官员和明星,我觉得标准都一样的。新闻人员的底线是,不能为了新闻捏造事实。不应该跟公众透露的,你不想 说我也不会非要你说。 我们一个记者采访一个变性人,他很尖锐:哎,你是蹲着撒尿还是站着撒尿。这是核心问题吧?可是你在节目里这么 问就有点问题了。你可以通过事实来让公众了解真相,但不能给对方侮辱。 -现场 王志说他是个非常认真的人。跟他短暂的接触也可见一斑。采访前他会仔细地问,拍照吗?怎么拍?以此来确定他的 着装。还特意多带一件外套,以备不时之需。 对面的王志没有电视上“剑拔弩张”的架势。问他什么,都笑眯眯地作答,露出熟悉的王氏酒窝。他非常爱聊想法, 经常在说事儿的时候,不自觉地就大段大段地发表起他的观点。王志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讲话的时候,也带着“教师”的那 股劲儿,可能怕记者听不明白,不时引经据典加以阐释。 《面对面》里采访别人的王志,似乎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问。作为被采访者的王志,却非常谨慎:“这个就别写 了吧,免得给别人再带来麻烦。”“那个人名就不要提了吧,模糊一些。”他不愿意在专访里显得太过严肃,“我其实是用轻 松的态度来聊这些事儿的,你也尽量写得轻松些吧。” - 王志在建外SOHO某会所接受本报采访 - 王志说,镜头之外的易中天更真实、更丰富◎图片由《面对面》提供 -王志要征得儿子和妻子朱迅同意才给这张全家福◎图片由王志提供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