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的葬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8日11:58 法制周报-e法网

  “三哥啊,我要接你回家……”

  2007年9月13日,湖北赤壁羊楼洞烈士墓地,66岁的付发贵老人爬满皱纹的脸不停地抽搐,滑落的泪水是数十年思念的骤然释放……付华卿是老人的三哥,整整58年没有相见。

  在云南南华县彝族聚居区垭口村,有未娶妻生子的族人不能入祖坟的习俗,罗开望烈士牺牲后,族长破例决定让未婚的罗开望进祖坟,没有遗体,家人用稻草人替代,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葬礼。

  ⊙本报记者 蒋伟

  三哥,你快回来!

  9月10日,在湖南祁东县灵官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在福星村找到了烈士付华卿的祖屋。老房子几近倒塌,当地村民帮助我们联系到了付华卿的弟弟付发贵,现住祁东县城莲花路169号。

  看到记者从赤壁抄来关于付华卿烈士的碑文:志愿军21兵团司令部修械员,1952年11月1日牺牲在羊楼洞野战

医院,卒年28岁。66岁的付发贵老人竟孩子般放声大哭,“三哥啊,你快回来,终于找到你了,走路我也要过去看你!”

  老人告诉我们,三哥原名“付发清”,入伍后改名为“付华卿”。家里只在1952年11月收到过一张“病故革命军人证明书”,后来有战友捎来口信,称他“生在湖南,死在湖北”,具体安葬在湖北哪里,50多年来家人一直不清楚。

  老人回忆,小时候,三哥每天背送他上学,哪怕雨雪天乡间小路泥泞不堪,这让其他小伙伴十分羡慕。付家很苦,懂事的付华卿平常天还没亮就去山上砍柴,上完学还要放牛,周末把柴挑到集镇上卖掉,换回一家人的油盐钱。“三哥很聪明,长得仪表堂堂,老实勤快。”1949年12月的一天,19岁的付华卿带着青春激情和一家人的期待入伍,母亲在村口久久张望,含泪目送儿子远行。付发贵还记得,那天一大早,他跑了四五里山路,把母亲煮的5个鸡蛋塞给了三哥。

  他没想到,这温馨的一幕,竟成了自己对哥哥最后的记忆。此地一别,再见已是相隔58年后荒凉的羊楼洞烈士墓碑。

  1952年11月,付家等来了一张付华卿的“病故革命军人证明书”,几年后,母亲伤心成疾去世。1982年,父亲临终前,反复念着付华卿的乳名说,“清儿还没有回来啊!”

  2007年9月13日,在女婿的搀扶下,付发贵终于来到三哥的墓碑前,老人突然跪地,放声痛哭,58年的思念骤然释放……

  点烛、燃纸,老人磕得额头流血。临走前,他在坟头捧了一把黄土,说要带回家,洒在父母的坟前。

  特殊的葬礼

  跟付发贵一样,83岁的彝族老人自阿换也是50多年后才得知大哥罗开望的下落。罗开望也是安葬在羊楼洞的志愿军烈士,来自云南南华县彝族聚居区垭口村,自阿换是罗开望的弟媳。

  至今,垭口村村民们还广为流传着罗开望的英雄故事:有一次,他一个人在丛林里遇到3个敌人,双方交火,聪明的罗开望偷偷绕到后面将3名敌人消灭。

  1952年,罗开望寄回一块“武当”牌老式机械手表,母亲生前把它当成了最宝贵的礼物,临终前传给了媳妇。

  一块手表、一套军装和一床被子,这就是罗开望留给家人的所有物品,最后竟成了他的灵魂寄托,接受家人的祭拜。

  垭口村有个习俗,就是没有娶妻生子的人死后“没有名份”,不能入祖坟,在当地,谁死后不能入祖坟,就意味着“没有祖先的庇护,将成为孤魂野鬼”。1953年,罗开望在羊楼洞野战医院牺牲一年后,家人才得知罗开望去世的消息。面对这一习俗,一家人十分为难。

  村里的一位老人清晰地记得,当时族长破例决定让未婚的罗开望进祖坟,这在村里还是第一次。没有遗体,家人用稻草人替代,安葬在祖坟里,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葬礼。当天,几乎全村人都来送葬。夜里,山上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在山风中摇曳的火把,是对烈士最好的祭奠。

  (34216)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