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与道路之四:社会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30日15:26 SMG《时代》

  五集系列访谈《旗帜与道路》

  第四集社会和谐

  VTR(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了要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口号。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我党五大执政能力之一。

  2004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次表明“和谐社会 ”已成为执政党社会建设的新理念。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建设和谐社会 确立为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概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已成为全党共同的奋斗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

  二位好,欢迎你们,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有关社会和谐的。其实我们也知道,社会和谐这样一个概念,本身它提出也是 经历了一个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个概念呢也是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而且越来越成为全党的一个共识。

  是这样的,其实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就是我们处于当代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 期,所以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他非常重要的一个想法,就是说应该走出这个斗争的哲学,而使我们这个在和平与发展时期来 改变我们中国的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应对了这个和平与发展时期,那么怎 么更好地,使得这个中国的经济能够搞上去,能够强调我们社会经济要协调发展。

  这是一个大的背景,但是有关社会和和谐,这两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恐怕还是在2002年才出现的。

  是,是在十六大报告的时候就专门提出我们要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这个我想呢也是跟我们当时,因为我们随着经 济体制改革以后这个市场化制度基本上确立起来了,我们进入WTO是2002年,进入WTO,其实它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 就是说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已经从这个指令性计划基本上是转到这个市场经济制度,那么这十三年来的谈判其实也是我们十三年 来改革的一个成果。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怎么更好地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制度,保证这个经济发展,跟这个社会能够有 一个和谐。而在2004年四中全会上面,当谈到这个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那就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把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一个执政能力来提出来。那这个呢,我觉得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一 个政治的承诺。

  就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我们党在当前这样一个时期它的执政能力的这个构成之一。

  这个也能看出就是说,执政党的一个新的一个价值理念,这个价值理念呢,它反映了这样一个我个人认为就是当代中 国社会转型或者变迁的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况。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就是说社会结构性的变迁,这个转型我们说,过去大概我们是 行政一体化的社会,就单位制度,然后我们开始逐步改革开放以后,首先是发育了市场经济领域,那么市场经济领域以后,实 际上把很多的单位化的职能就剥离给社会,那么逐步逐步我们开始有社会功能、社会发育,这个就是说,我认为是一个随着中 国当代社会的转型所提出来的一个执政党的一个新的价值或者说理念。

  那么再接下来,对于这个社会和谐,在我的印象当中,又加入了这个以人为本的要求,就是说对这个社会和谐的这种 认识又进一步地深化了。

  对,因为我刚才也谈过。其实就是我们这个经济体制从这个指令性计划转到市场经济制度以后,无论是个人,还是单 位,还是部门,他们都是有一个个体的

  一个利益在里面。那么这就牵涉到一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的问题,以及你跟其他的社会个体的一个关系问题。所以在市 场经济情况下,我们党就非常关注到其实它是出现了一些很多新的情况,而且这些新的情况呢,是造成一些社会的矛盾,跟社 会的不协调。

  改革开放它的初期的时候,我们比较注重是经济增长,就是说效率优先。那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呢,我们会考虑到,所 谓讲是社会进步。那么社会进步,那就是说要改善人的状况,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个要求。

  也正是认识到这个社会和谐对于我们这个下一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这种重要性。所以说呢中央从十六大以后把这个社 会和谐作为一个目标提出来。

  对,而且从2005年这个中央强调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国情,了解民情,这个更好地为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这个 提高执政能力。在2006年,我们中央在六中全会上面就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一个决定,而这个决 定应该说是非常全面的,对于这个党怎么在新的建设时期更好地解决和谐社会发展中间的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把建设和 谐社会确立为一种执政的理念,跟治国的理念。所以我理解也是一个,对全国人民的一个政治的承诺。

  VTR(2)

  面对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体制的转型,如何处理好市场的私人性与社会的公共性问题,如何处理好经济 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追求和谐,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之一,特别是20 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为了适应市场化的原则,党越来越明确地把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作为自己执政的重要 目标,把社会和谐作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刚才我们谈到了建设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我们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对于全国人民的一个庄严的政治承诺。那我们也看到 在十六大以来为了实施这样的一个承诺,实际上党中央是施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战略。比如说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

  对,2004年开始,我想党跟全国人民都在热烈地讨论关于科学发展观。这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看到这个,因 为前期的经济增长了以后,因为用市场经济的动力了以后,这个存在着就是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片面追求DGP来考核我们 的整个一个经济发展的水平,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GDP就像刚才说的,它只能表示,我们整个一个经济总量增长的状 况。而整个一个经济总量状况怎么样能够得到,以及它得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其实它是有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说这个 有些GDP上去了,其实它可能是消耗了很多的

能源造成了很多环境的污染,有些GDP上去了可能它是牺牲了某些工人的利 益,或者这个降低了,无原则地降低了这个劳力成本,这样就会造成一些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所以单纯地追求GDP至上, 其实它是会带来人跟社会的不协调,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

  这里边就是说,科学发展观它所确立是以人为本的原则,那只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人才成为社会的主体。我们 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你分析经济的时候,它都是一些物化的概念,甚至于我们说,过去讲到政治文明建设,它主要是制度 的这个概念;我们讲分析社会的时候,就是人的群体,人的收入,人的需求,人的发展,人的保障,就是说构建和谐社会,开 始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整个发展的这样一个目标,这我想讲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性的调整。所以我们说,经济增长与 社会进步,它是着力点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试图找到这两者之间它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均衡的发展,所以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什 么呢,就是说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间,六中全会强调了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是社会建设中是以人的需求为目标的 ,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甚至于说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这就使得我们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贴近人民群众这样一个根本的 立场。

  VTR(3)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推出了一系列着有成效的 政策,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开发中西部地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缩小区域差距,使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到 全面振兴和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消除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那个课本上就说,将来我们要消灭三大差别。其中一大差别就是城乡差别,那么也正 因为这样一个情况,我们注意到在十六大以后中央对于这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特别的关注。

  城乡差别我想的确是中国各类差别中间是最大的一个,那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面的这个城乡差别,它已经有很多制度 性的设置,那么到了市场经济情况下,使这个农村更处于一个弱势的状态,所以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是从农村开始的,而且农民 是直接获益的。但是改革到了后期,进入到城市了以后的城乡因为原来体制上造成的对农民的一种制度上的限制,实际上现在 城乡差别越来越明显,那么所以在构建和谐的过程中间,我们必须要解决城乡差别的问题。我想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中央 在这几个方面是有比较大的动作的,一个就是取消农业税,这就结束了我国这个延续了两千六百多年的皇粮国税的这个制度, 这是从减轻农民负担的角度是做了很好的一个举措。第二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强调这个 农村必须要走向这个现代化,所以也加强了政府各级政府对农村的这个财政的投入以及政策的投入。第三个在中央也提出了就 解决农民工的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农民进城务工这是一个改革开放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且也是在我们两元体制过 渡的这个条件下,这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使农村走向一个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会的变化。

  所以我想的话,就是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它是一个社会发展战略的概念,就是说农民要更 好地有序地低成本地进入市场,那必须要提供给他的一个基本的医疗保障,教育的这样一个保障。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中央对 农村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就是说这个成本,它的教育成本,它的一个农村基本建设的这个成本,它的医疗卫生的成本,这 应该是政府公共财政的这样一个投入来解决。这样的话它就可以说,把这个成本由政府来承担以后,它能够更好的来进入这个 市场。

  说这个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它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不均衡,不和谐的因素。那说到这个 不均衡,我觉得区域发展的这个不平衡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是这样,区域发展不平衡,其实我们是长期存在的,在这个计划经济时代

  我们就已经是东部中部西部,是有不同的这个发展的水平,所以在十六大期间,我想中央是继续强调要开发西部同时 提出要振兴东北跟推动中部的崛起,尽量要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我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就是说,从整个中国的大格局来看它基本上是维持一种所谓讲单位化的这样一种组织方式,所 以说所有的单位都由国家来平均主义的。低水平保障来配置这种资源,所以说老百姓是通过单位来均等化地来享受国家提供的 这种公共产品,所以那个时候,虽然有自然的地域差别,但是这样一种公共政策的,这样一种政策实际上还是说维持这样一种 我们说的所谓讲是剪刀差也好,这样一种自然的差距。改革开放以后,其实最大的一个冲击就是说沿海地区首先实行了这样一 个对外开放的战略和对内搞活经济的这样一个战略。所以新的经济组织的活力一旦迸发出来以后,那所创造的财富,它是原体 制下或者在旧体制下的其他地区,它是不能享受到这样一个成果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就是说,整个沿海地区,它既有历史留下 的这样一个传统的优势。所谓讲是级差地租同时又有改革开放政策所赋予它的发展的优势。其实我们讲,就是说深圳也好,上 海也好,它既有一个像深圳可能是一个自然的历史条件,它离香港离海外比较近,上海它事实上历史上就是一个重要的工商业 城市,但是真正它要发展起来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经济活跃的这种政策给它以一种新的动力,那么这样一些政策实际上它有一 个梯度化的逐步地转移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是地区的均衡这个或者说地区的不平衡,变得非常的突出了。 所以我在想,这个时候中央提出要有一个怎么样的一个平衡的发展。

  在不同的这个区域里面,因为我们承认它存在着差别,因此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采取的这种对策,这种战略也是应该 符合自己这种实际情况的。所以我们想我们从改革当初,邓小平提出这样一个改革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的时候,就提出说要共 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目标,那么这里我们就讲到就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不仅是政治权利 上它必须获得这样一个发展的机遇,获得这样一种发展的成果。而且我们从经济效率方面来考虑,其实已经面临到中国开发它 的内部市场的问题,就是说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群众,他应该成为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消费型的群体,就是说提高 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所以我们说可能应该成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这么样一个

  很基本的目标,或者我们说人民群众怎么样能够在整个发展中间过上更好的日子。

  VTR(4)

  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作到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业中。实现共建共享的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建共享的目标

  我们说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最近这几年这个中央对于民生问题是特别的关注。除此之外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在 这个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其实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的创新。

  就是六中全会的决议里边,中央明确提出社会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所以我 觉得就是说,社会和谐的这个实现它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自身的发育,社会要素之间的和谐。我们基本上看到一个所谓就 是区域性的社会,就是社区建设。这几年获得了很大发展,这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在基层实验的一个重要的一个突破。另 外一个我们觉得就是说,在整个社会格局层面上,我们需要大力培育各类的社会团队,我们现在看到,比如说功能性的组织, 有慈善基金会,有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所承担的这个青年志愿者运动。另外还有传统的这个红十字会它都开始获得必要的社会 资源来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同时近几年来正在蓬勃发展起来的就是社会工作者的队伍,这是一批受过专业化训练的,而且将 来是职业化发展的这样一个新的社会建设的一个主要的一个力量,所以我觉得就是说,我们本身讲社会和谐它是一个社会建设 与社会和谐,这两者统一的协调的发展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来说当然它是政治责任了,但是对于这个民众来说,对整个社会来说,其实是大家的事情, 特别市场化改革以后,我们会越来越看到这样的现象就是资源是越来越分散了,这个利益也越来越分化了,需求也多元化了, 这些都是产生我们各种不和谐的一种因素,但同时也是解决不和谐问题的资源。因为其实资源大家分散了以后,社会上的确也 有资源,它愿意能够重新整合起来,怎么来利用这些社会分散的资源,通过比如说慈善事业,一些通过很多的义工的工作,这 些来帮助政府一起来解决这些社会的问题,所以我想这个,这几年我们在软件的建设方面就在这个整个一个社区发展,跟社会 组织的发育方面中央也已经有很大的,很多的这个决策,而且整个一个培养宏大的社工队伍

  也成为我们党中央在提高执政能力中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的措施。这个社会工作这个队伍,在市场经济很 多国家,都把它称为是社会医师了,它是治疗这些社会问题,同时保证这个社会能够得到协调发展的。所以这几年我想,我们 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这个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么一个总的管理方针的指引下面,应该说是成为我们这个怎么共同来治理好, 一个和谐的社会是应该说是会越来越取得新的成绩。

  确实大力培育这个社会组织,让他们在这个社会管理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是这个调动起了政府和民间两方面的 积极性,共同来努力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

  进一步深化这个和谐社会建设中间,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突破或者说是选择,就是说,我们要塑造和谐 社会建设的主体,我们要培育有责任的能够承担功能的这样一个社会主体的这样历史的使命。一般的概念来说,我们讲

  社会的主体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是人民群众那么现在我们说,这个人民群众怎么样形成一个组织化的,功能 化的就是说一种力量,所以我认为就是中央提出共建共享,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说共建共享它需要把人民 群众放在一个社会发展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到社区的自治过程,让他们参与到社会的协同过程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公共资源 的一个配置的这样一个过程中间。这样的话这个社会和谐才是一个内生性的、结构性的、要素性的这样一个和谐。

  VTR(5)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社会,是党在新世纪发出的召唤——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与人、人与 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通过 和谐社会的建设,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