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州的“有为”政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30日17:08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徐友龙

  “台州制造”吸引着资本回流

  两年前的11月24日,初冬的浙江台州市,洋溢着融融暖意。这一天,首届台州商人大会在台州椒江区举行。中午,930多位在外创业多年的台州商人胸戴鲜花、脚踏红毯、迈着自信的步伐陆续走向位于椒江的会场,他们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台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在会场门口列队迎接,与他们一一握手,向他们表示欢迎与问候。

  这是台州党委政府实施“回归工程”以来的一个场景而已,然而,新世纪以来发生在台州的“资本回流”现象,已经成为台州经济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2002年,继“汽车狂人”李书福斥资50多亿元在台州建起吉利汽车工业城之后;弟弟李书通从2002年开始斥资13亿元在台州打造“铝业巨舰”,目前,该项目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华东地区第一大铝加工基地。

  2003年,台州出台了回乡投资新政策,在上海办厂才1年的缪雪中,带领一班人马回到路桥老家,开始进军汽车业。4年时间不到,他将吉奥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皮卡SUV生产基地。

  更令人惊讶的是,一群刚刚洗干净泥腿子的创业者们,居然在猛然间实现了48个工业产品在全国占有量位居第一的非凡业绩,而全省93.2%的汽车整车是“台州制造”,全国80%以上的的汽车零部件“台州制造”……

  显然,吸收资本回流的,不仅是企业家们的乡情,更主要的是台州的产业配套能力,只不过政府适时地进行了“推动”而已。

  “台州现象的本质是民间游资加政府增进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等人在一部关于台州的研究著作中称,“台州市地方政府在台州企业产权组织结构和产业集聚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积极的角色。”

  “在新一轮的创业创新高潮下,台州市已经出现很多新的背景,这些背景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有创新的作为,以支持和推动台州经济走向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中共台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李欠梅对观察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李欠梅所说的新背景,包括当前的环境容量,台州当地的资源禀赋与企业的发展空间之间的矛盾,以及台州市目前正在启动的如再造“三个台州”等新的机遇与挑战。

  台州以前的发展路子是沿路发展,主要围绕上三高速和甬台温高速附近地段发展经济,而东部的平原地带,虽然空地众多,但因为交通不发达,导致工业经济滞后。这个尚待进一步开发的东部地带,又全部处在沿海地区,因此,随着贯穿台州东部的甬台温

高速公路复线的建设,台州市新的增长极—“沿海产业带”规划也就呼之欲出了。台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胡金生告诉观察记者:“这个产业带规划有100多平方公里,其核心的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区块,2007 年将有50家企业投产。而且把目前台州10个中心镇中的5个连接起来了,今后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城镇带。”

  创新试验区的

  政府服务创新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浙江省在温州、台州实施“民营经济创新配套改革试验”。参与相关创新政策讨论的胡金生认为,台州企业自身的创新精神始终是非常积极的,如今台州创新创业新的平台已经搭建,这个时候,政府提供区域性高级市场要素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试验区应该探索的主要创新内容。

  “这些创新包括技术服务体系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人才服务体系的创新,经济制度规范体系的创新以及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等等。”胡金生说。

  记者了解到,中小企业在台州面广量大,整个工业企业台州有9万多家,产值在亿元以上有420多家,10亿元以上有22家,剩下来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如何发展壮大?台州的主要策略是“抓大不放小”。

  浙江温岭有着3000多家企业的温岭泵业,年产值120多亿元,被称为“中国水泵之乡”。但企业以往产品设计主要靠仿制,由于缺少科技的支撑,很多企业连产品是否合格也要送到上海检测。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促使了民营研究机构—温岭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的诞生。这个民营机构背靠大院名校,立足地方产业,2006年1月的数据显示,“先导”已为680多家企业当上了技术保姆。类似这样的机构,对“台州制造”的整体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6年台州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3家,均居全省之首。技术服务还来源于大院名校的支持,台州自己没有什么著名的大学,但是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都已经在台州设立了多家分支机构,这些机构也机制灵活地以项目或者产品的合作方式,广泛地为台州企业提供各项技术支持。2006年台州与大院名校合作新建的各类创新载体28家,显然与政府的推动密不可分。

  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目前已经是国际性的难题。而“草根金融”的发达是台州经济发展的一只重要推手。目前,台州拥有台州市商业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三家地方性银行,都提供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型贷款,这在中国是个例外,对台州中小企业的贡献是显著的。而且,这三家地方性金融在当地的市场定位,相当程度上也引起国有商业银行的效仿。当然,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在台州同样还是处在探索阶段。

  如果说技术和金融服务体系上台州已经取得一定优势,那么,人才建设、制度建设和政府服务方面的创新显然对政府部门提出新的要求。在台州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台州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全国都走在前列,但是高级人才仍然严重短缺。从2005年的数据来看,台州的人均受教育年数位于浙江之末,连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丽水都排在台州前面,这对台州的高级人才供需是非常不利的。

  再比如制度规范方面,在块状经济中都常见的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后,马上就有很多企业偷走技术,仿冒生产,台州也不例外。尽管台州市已经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但是规范企业技术人才的流动,形成有利于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氛围,包括对企业技术创新帮扶上,都将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考验。

  政府自身服务需要提高,这个提高不仅仅是千方百计为企业服务,也包括减少审批环节,把权力下放等。胡金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台州是个人情世故很浓的地方,有熟人就方便办事,没有熟人的外地人有时候办起事来还是有难处;而有些企业也热衷于在这样的氛围下打擦边球。如何打破这种服务氛围,这是当前台州党委政府‘作风建设年’和‘项目推进年’所期待进一步改善的目标。”

  生态市建设,

  台州意图实现

  华丽转身

  6月底,“台州研究部署生态市建设”的新闻一出,立即引来外界的高度关注。按照台州市委的要求,力争在2009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20年全面建设生态市。这样的目标显然对台州经济的发展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首要的任务是节能减排。”台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张锐敏在与观察记者谈及生态市建设时说。从台州市的

能源消耗结构来看,目前第二产业的耗能占到了53%(其中建筑业占2%),第三产业占23%左右,第一产业占10%左右,其余为居民耗能。因“台州制造”快速崛起的台州经济工业化特征明显,而且偏重工业。从2003年开始,台州市重工业的比重和产值都超过了轻工业。具体产值是2004年超出轻工业50亿元,2005年超出250亿元,2006年达到了600亿元,预计2007年可能突破1000亿大关,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能耗总量的加速上升趋势。

  “即便如此,台州市在集约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工作还是走在全省前列的。”张锐敏说,“去年,台州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18吨标准煤,比上年的0.23吨标准煤下降19.5%,降幅居全省前列。”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台州市有关部门对节能的强力推动。截至2007年,台州对全市企业进行彻底的摸清家底行动。目前与全市323家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签订了责任状,要求必须按有关任务进行节能生产,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分别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处罚;同时,今年3月起,他们组织专家对53家省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及淘汰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全面检查,最终淘汰了476条(台)生产设备。台州又针对各行业的生产设备公布了禁止、限制和淘汰的设备目录,供企业参考。在这些“硬招数”的发力下,台州节能工作才取得了实效。当然因为涉及企业的切身利益,在海正药业等龙头企业中,主动的节能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6年,海正药业的产值比2005年增长近11%,能源费用支出却下降了11%(从1.96亿元减少到1.75亿元),每万元产值耗电、耗水、耗气分别下降26%、16%和14%,综合耗能下降19%,生产成本下降额达到1.86亿元,这几乎正是海正药业2006年的净利润。

  相比之下,污染减排的工作对台州经济发展的挑战更大,因为台州总体上仍然没有走出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弊端。张锐敏告诉记者:“对于减排国家有‘硬指标’,要完成就要出‘硬招数’。” 市环保局负责人说:“减排不是数字游戏。只要领导思想真正重视,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污染减排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完成。”

  2007年以来,台州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

十一五”期间台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环保部门开始实行重点减排项目月报和环境统计季报制度,并定期召开环境形势分析例会。同时,作为一项倒逼措施,下半年起,台州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地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对总量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和考核。

  环保政策促使台州的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以医化产业为例,几年前台州的医化企业总数是625家,在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现在已缩减为200多家。“而且这个数据仍然是动态的缩小过程,今后在台州,有能力治理‘三废’的医化企业才能保留下来发展。”张锐敏说,“只有这样,生态市建设才能得到务实地推进。”

  “台州未来的发展,不仅要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的主导,更要政府主动地做好推动工作,政府应当是一个‘有为’的政府,但‘有为’的方式和内容是不同于过去的。”胡金生副主任在结束采访时对观察记者说。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