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刑侦专家乌国庆的传奇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2日13:27 央视《法治在线》
共和国刑侦专家乌国庆的传奇人生
共和国刑侦专家乌国庆的传奇人生

  央视《法治在线》2007年10月1日播出“共和国刑侦专家乌国庆——传奇人生”,以下为节目内容。

  记者:孙烨辉 黄澜

  摄像:张冉

  片 花:

  引 子:我在家的时候都不识汉字的,组织上送我出来学习的时候,我连钟都不知道怎么看的人,就这样一个人,一直是受党的培养……

  解 说:这是一段12年前的录像资料,节目叫《警官访谈录》,在当时,这个节目并没有对外播出,这是因为中国的刑事侦查技术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作为一门绝密的学科一直处于一种半尘封的状态,而片中所讲的主人公乌国庆对于一般普通人来说则更为陌生。2007年的秋天,也就是在拍摄这段纪录片的整整12年后,我们终于有机会推开这扇中国刑侦专家大门,去审视那段岁月,再次面对共和国的首席刑侦专家时,乌国庆,这位中国最高级别的侦探和他的刑侦世界依然充满神秘。

  题 目:共和国刑侦专家乌国庆 之 传奇人生

  字 幕:“张君、李泽军案”、“马家爵案”、“五·七空难”、“杨新海案”、“彭妙计案”

  解 说:在中国刑侦界,很多人用“传奇”两个字,来形容乌国庆的人生经历,作为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刑侦专家、公安部八大特邀专家中的首席,“张君、李泽军案”、“马家爵案”、“五·七空难”、“杨新海案”“彭妙计案”这些可以说在中国近十几年中颇具影响力的大案要案,都与这位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同期: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王德明

  真正能够像乌老这样的,处于这么一个技术上的巅峰也好,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是全国这么一个顶尖阶段这么一个人物的话是方方面面综合因素的体现。

  解 说:在公安部内部,几乎所有的同行都把乌国庆的成就归结于理论和经验,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他从警的经历,这段身世乌国庆很少对外人提及,以至于对于媒体一直就是一个谜。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我五十年代出来工作,50年14岁,那么后来呢从事这个公安部门,这样我50年代的经历和受到的教育,当时的经历,这个经历和受到的教育里面,对于我树立一个比较正确的人生观打下一个基础。

  解 说:1936年,乌国庆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旗的坝仁嘎拉牧场,他从小在马背上长大,茫茫草原哺育了这位成吉思汗的后代诚实质朴、彪悍勇敢的个性。1949年刚满14岁的乌国庆幸运地被保送到了河北省承德医专少数民族班学习,学医对他来说本不是小时侯的理想,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儿的学习经历却成为了他日后能够站在中国刑事侦查警界之巅的起点和契机。

  同 期: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 陈世贤

  他早期学过法医学,我们知道凶杀案子都牵扯到法医学知识,所以把法医学知识和侦查知识结合起来的话,那侦查的力度侦查分析的着眼点上就与众不同了。

  解 说: 1956年乌国庆被选挑到上海,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研究生班的学习,从此开始了50多年的神奇破案经历。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五十年代我是从事前苏联专家研究生毕业,那么这个过程呢,给我打下了一个从事这项工作,就是从事侦查工作打下了一个理论功底。

  解 说:从吉林火车特大爆炸案到1995年的昆明百货大楼爆炸案,从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大案要案处的处长,到正局级的侦察员,在这个时期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乌国庆共参与破获过的重大的刑事案件已经超过了1000起,乌国庆不仅在刑侦技术和侦察技术领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工作方法,他质朴谦逊的工作作风也同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片 花:

  解说:在那时,人们最早了解大侦探普遍是从一本书和一部美国电视连续剧开始的,那就是《福尔摩斯探案集》和《神探亨特》,在这本书和这部电视剧风靡的那些日子里,乌国庆便有了两个另外的称呼:“中国的福尔摩斯”和“神探乌特”,甚至在公安部内部,大家也都是对他以这两个称谓相称。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好多案子写在书上拍成电影,有些案件是艺术化了,有些有点过了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有好多都是现实的,所以这个对我来讲就是实践就是理论。再加我遇到的案子多一点,参与破案比较多,成功的也比较多,所以大家都说我是福尔摩斯。

  解 说:1998年,陕西、江苏、安徽和河南四省的21个县市接连发生了数十起入室抢劫恶性案件,受伤受害者达到了数十人,系列案件的发生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主办案件的河南与陕西警方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取证后,在重点发案的两省布下了一张近万名警力的天网,可是却依然没有寻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这一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到这个最后把案子串起来,还是各管各的,河南破这一个,陕西破另一个,这样的话,这个案子破不了,接着又连续发生。

  解 说:几十条线索,上百名重点嫌疑对象,案件的侦破工作一次次柳暗花明,一次次又陷入了低谷,乌国庆等数名刑侦专家在案件侦破的关键阶段赶到了现场,这一次他可以说是临危受命。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我们到现场勘验这个现场的时候我听到到处都是哭声,到处都是哭声在这时候我们不止我一个人流泪,好多人,到现在想起这个场面来,心情都不好过。

  解 说:并案还是不并,这个侦破方向的决定不仅涉及到调动数千名的警力,涉及到上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排查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花费一个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专案组所有成员的目光此时都聚集到了刑侦专家的身上。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我们作为刑侦破案,并案是很重要的,并案以后可以发挥多个现场的痕迹物证的作用,可以发挥整体优势,大家联系起来,破这个案子,这样推进整个破案的进展。

  解 说:通过犯罪嫌疑人在现场遗留的头套等作案工具、作案手法以及曾经逗留的地点等一系列信息碎片的整理分析,刑侦专家组对作案人的形象有了比较具体的描述。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一个觉得这个像,其中有人被打击处理过,很可能是劳改释放的,或者是可能是身上有案子的,带着案子身上有着案子去作案。

  (照片音效)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他作案的话,就像讨饭一样,做这家,再做这家,根据这些,我们当时就说了,这个人应该是有乞讨的历史,讨过饭。

  (照片音效)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有的墙不高,1米5多一点,这个墙到时候一爬就过去了,他这样的墙钻了一个洞钻进去的,这个东西是习惯性的,再加上说明他个矮。

  解 说:通过对作案人的形象刻画,很快一个小个子的人进入了警方的视线,警方调查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叫彭妙计身高1米58,有重大作案嫌疑,1999年4月9日警方在湖北钟祥市杨桥村终于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解 说:彭妙计落网后交待了自己伙同他人先后作案数十起的全部事实,他曾经有过的犯罪前科、早年的乞讨史这些都完全印证了乌国庆先前的推测,合理并案、运用逻辑推理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形象、准确锁定嫌疑对象,彭妙计案的侦破至今都被誉为是乌国庆侦破系列犯罪案件的世纪经典之作。

  片花:

  解 说:很多人都曾经猜测过乌国庆在破案时会有一手超乎于常人的绝技,甚至有人断言他有第六感官,但实际上,只有真正接触过乌国庆的人才会知道,他的绝技确实很绝,但却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奇。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所谓的绝活是什么,就是在现场上很可能感到,看不上眼的,很不起眼的东西,而我很可能在这当中看出一点问题,从这个东西当中,我们得到点灵感。

  解 说:能请乌国庆“出山”,其实也并不算是难事,这常常是在一些大案要案或者疑难案件的侦破陷入一种绝境的时候,他的现身就好像是在给在赶夜路的人送去一盏烛火和光明。

  同 期: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王满仓

  这个应该说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但是每个人不能够探索到这个最深奥的地方,这个跟经验有关系。

  同 期: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王德明

  所有的大案件,所有的他绝不会因为这个案件的死亡者或者被害者案件的当事人,因为是个群众他就不重视它,因为是个领导就怎么样,他始终是非常公平的科学的这么一个角度来对待的。

  解 说:1999年,乌国庆等8名中国刑侦界的杰出人才被公安部聘为“特邀刑侦专家”,这八位专家都身怀绝技,有的是著名的痕迹专家,有的是著名的法医,有的是国内枪弹痕检验的第一人,一些人也把这次“特聘”比喻成为是中国刑侦领域的一次“专家工程”。

  解 说:这项专家工程完全是根据当时社会治安和犯罪形势的需要而设定,8位专家智慧的力量可以说无法用警力的数量去形容,他们不可或缺,已经成为了中国警界名副其实的“国宝”,而乌国庆作为8位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中的首席,无疑起到的是典范作用。

  解 说:实际上,公安部特邀的刑侦专家的工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对乌国庆1999年前后的这十年的工作时间做过统计,他每年的外出办案时间都在两百天以上,在2002年,这个统计数字居然达到了257天,而能用心统计这组数据的人就是乌国庆的夫人曹秀彭。

  同 期:乌国庆的夫人 曹秀彭

  我统计的2002年,那一年统计过,257天嘛,后来我就不愿意再弄了,太麻烦了,每年都是这么频繁的,说不定还有比这更多的呢。

  解 说:乌国庆喜欢破案,在他的生活中已经把破案当成了一种兴趣,特别是大案,对于他来说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刑侦专家也才真正有意义,所以每有大案,不管条件有多么恶劣,作为专家乌国庆必到现场。

  同 期:公安部刑侦专家陈世贤

  这个案子发生叫他去解决这个案子现场必须要去,不管这个现场是高山还是深沟他都要去,甚至这个现场需要挖沟动土他也自己跟同志们在一块干。

  同 期:公安部刑侦专家王德明

  在现场寻找,爆炸的痕迹,爆炸留下来的残留物,有了这些痕迹和残留物对我们当时案件的整个案件的性质的判断,对他的整个案件的炸药量的估计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

  解 说:2001年7月16日,陕西榆林市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件,公安部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以乌国庆为代表的专家刑侦小组。

  同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这个现场一个是大,现场勘查难,这是一个,再一个就是性质一下子不容易弄清楚,因为破坏的比较严重,一个是因为他那里有炸药,这个炸药他们生产的,放在那个地方,这种炸药是自己炸的呢?还是人为的引爆的?

  解 说:条件非常艰苦,地表的气温已经达到了四十度,然而,乌国庆蹲在26米长7米深的炸坑内,风餐露宿,一干就是四天,然而线索却并不明朗。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这个案子当时有好几种说法,一个说是他这个炸药库里面放着煤气罐,煤气罐炸了以后引起的炸药爆炸,但是这个煤气罐一看就知道是从外面爆炸往里陷的,而不是从里面爆炸的,所以把这个否掉了。

  解 说:这应该是一起人为的刑事案件。而在现场勘查的过程中,警察发现一名被害人在家中曾藏有炸药,这也许就是这次导致爆炸发生的源头,这名被害人立即成为警方调查的重点怀疑对象,然而此时乌国庆并没有急于肯定这种说法,在纷繁复杂的爆炸现场他反复的观察着,他在一步步试图还原出爆炸发生那一刻的现场原样。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房子塌在炸药库的北边,如果这个人到库里面引爆的话会,应该会炸的粉碎,这样就要找,找的过程当中就发现,他这一家人被炸的这一块都在北边。也就是和煤气罐那个方向,

  解说:根据爆炸现场被害人被炸的一侧和煤气罐属同一方向,乌国庆认为这名受害人在爆炸发生时正在屋里睡觉,导致爆炸发生还有另有原因,他继续在炸坑中寻找,终于找到了关键物证。

  同 期: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 乌国庆

  我们有些同志他能看出正常的情况下的东西,而不容易看出来深被炸的东西,在这个勘察当中,用那个土啊当时很费劲又要筛,又要找,又要用推土机来推,结果这时候特别巧在这时候我就看见有一个导火索。

  解 说:乌国庆的发现带给了案件重大的突破,根据这一根还不足15厘米的导火索,警方迅速将制造了这起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马某抓获。

  同 期: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王德明

  像五六十年代大家在一起搞案子的时候,可能某一个人某一个专家某一个领导某一个行家来,他的一个发言,可能是一个拨开迷雾或者是惊天动地的,那么这种学科发展到现在呢,这种可能性已经是不大了,但是这种潜移默化的,他给你一个点拨给你一个指点,他是无时不刻在案子当中存在的,是影响着专业人员工作上的一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受益这是无时不刻。

  专家的作用在于经验积累,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线索。

  专家的价值在于与时俱进,破案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摘自乌国庆破案笔记

  (央视《法治在线》供稿,10月2日央视新闻频道21:30继续播出《法治在线----共和国刑侦专家乌国庆(第二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