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冰雪消融在喜马拉雅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3日15:33 新华网
中印边界:冰雪消融在喜马拉雅山
踏雪巡逻的我军边防战士(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

中印边界:冰雪消融在喜马拉雅山
广西边防部队排雷战士在中越边境探雷。(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中印边界:冰雪消融在喜马拉雅山
  2006年7月6日,中印双方在乃堆拉山口举行边贸通道重开仪式,随后两国分别开放仁青岗边贸市场和昌古边贸市场,恢复了这条中断44年的边贸通道。 新华社记者格桑达瓦摄

  同样,友好关系在中国西南边陲与印度交界的边境线上滋长。从繁忙的口岸到深山中的哨所,中国的边防军人与对面身着戎装的印度军人正逐步改善关系。

  驻守在中印边界无名湖哨所上的战士靳光勇说,印度士兵经常朝中方哨所大喊“哈罗”,和这边的战士打招呼。无名湖哨所与对面的印方哨所仅隔着一条狭长的峡谷。这里,一年中有8个月大雪封山,两国的哨所是光秃秃的群山间唯一有人烟的地方。

  “他们忍受的孤独寂寞,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所以,我们也友好回应他们的问候。”靳光勇说。

  但是,中印棒山口会晤站副站长艾怀春少将仍然记得两方军队在10年前会晤时的紧张气氛。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印两方的边界会晤经常以争吵而结束,双方代表经常在士兵是否越界的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担任会晤翻译10年的艾怀春说。

  中印在1962年发生边界冲突,双方敌对态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2000年,中国和印度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为双边关系的改善带来了契机。2006年,两国重新开放被关闭40多年的乃堆拉口岸。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口岸,是连接中国西藏和印度锡金的唯一陆路口岸关口,在中印边境冲突后关闭。

  “现在,边境会晤的气氛已经逐渐友好起来。”艾怀春说,“如果出现越界问题,双方都承诺在进一步核实清楚后,通过协商解决。”

  会晤机制已经使双方在2003年和2006年成功遣返在巡逻时不小心走失越界的士兵。“会晤制度使双方及时沟通信息,有助于迅速地解决问题,也保证了边界的和平和稳定。”中国驻西藏中印边界边防某团政委张伟国说。

  中越边境:从地雷阵到贸易通途

  紧张气氛在中越交界处已逐渐消散。在中越边境的友谊关口岸,中国边防军人刚刚结束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遗留在边境上的地雷的清除工作。

  中国与越南在1991年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中越已确定2008年全部结束勘界工作。广西边防某团担负的排雷任务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在1997年底到1999年8月进行的排雷任务中,广西边防60人组成的排雷队排除了近590万平方米的31个雷场。

  “这是一项高危险的工作,几乎每天都面对地雷,面对死亡。”从事排雷作业近10年的排雷队班长韦联海说。他说,至今自己每次作业时都还会紧张。

  1998年6月,在某山坳的那次排雷使韦联海仍心有余悸。那天,韦联海和战友们在安装排雷爆破装置时,爆破手由于心情过于紧张,没有得到指令就提前拉火。幸亏韦联海反应迅速,带领战友们在危急关头转入了安全区。

  如今,一条6000多米长、5米多宽的无雷“绿色通道”终于通到了界碑点。正是这些军人们冒着生命危险的工作,使得新的界碑得以确立,也使这块地雷阵变成了贸易通途。

  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2006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21.4%。两国领导人商定,2010年双方贸易额将达到15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两国还致力于加速建立区域性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包括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共建次湄公河贸易区域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姜毅说:“和平的边境是任何两个国家和两国军队建立和发展关系的重要基础,而边境的稳定也为两国增强信任和互相尊重提供了契机。”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