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深高铁年内动工 建成后沪深行程缩至9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6日08:45 南方日报

  本报讯 (记者/陈韩晖)国庆黄金周前夕,一个个开工喜报从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传来:广珠铁路开工建设,阳江核电站一期工程核岛负挖正式开工。与此同时,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也正在加速推进: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东南沿海“黄金走廊”——厦(门)深(圳)高速客运铁路专线将力争于今年内动工,建成后上海至深圳的行程时间将从原先的29小时缩至9小时左右,深圳到厦门的行程缩短至3小时。

  立体化的“大交通”网络正在深刻改变广东人的出行模式。翻开广东地图,你会发现:一年年下来,地图的“纹路”越来越密——交通网络不断延伸,城乡距离不断拉近。老百姓不知不觉感受到出行方便、生活环境发生巨变,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广东5年间在基础设施建设高强度的投入!

  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尤其是2003年以来4年时间,我省投入了4000多亿元资金,加快以交通、

能源、水利为重点的十项工程建设,年均投资超千亿元,重金夯实广东经济发展“根基”。

  一项调查显示,95.6%的广州居民认为现在出行比过去更方便更舒适。原因很简单,眼下由高速环城路网、公交车、地铁线构成的现代交通网络,正刷新着这座城市居民的出行生活方式。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广州,一条条崭新的高速路把相对发达的珠三角城市群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连接起来。驱车从广州出发到省内任何一个地级市实现全程高速,到梅州、潮州、湛江市也只需四五个小时,全省人民期盼的“一日生活圈”终于实现。

  京珠

高速公路广东段开通、渝湛高速公路开通、粤赣高速公路开通……15条出省公路大通道又让广东21个地级市携手迈进泛珠经济圈。

  进入“十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经济步入又一轮快速发展时期。针对经济运行中制约广东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新瓶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能源、交通和水利等建设,重点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突破。从2003年开始,启动“十项工程”建设,总投资达5470亿元,项目总数209个,重点抓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和扩大基础产业规模,突出抓好一批成长性好、辐射力强的重大项目。

  随着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工程相继建成,其效应开始显现: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我省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如能源建设加快,突破缺电瓶颈制约,2006年底广东省内电力装机容量5334万千瓦,全省电力供应实现由持续紧张向逐步缓和的重要转折。二是产业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一批汽车、石化项目的建成投产,使我省炼油能力和乙烯生产能力较大提高,有效带动石化下游产品加工、精细化工、储运等产业发展。

  展望未来,“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继续重点建设综合运输、能源保障、水利等十大工程,估算总投资约1.5万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投资1.1万多亿元),将新增高速公路2000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100多公里,新增220千伏以上电网线路14280公里……1万多亿元高强度投入,将构筑起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框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