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绿色志愿者行动:志愿者徒步23省宣讲环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09:30 中国青年杂志

  采访-本刊记者 陈敏 图-李海洋 陈凯峰

  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这些触目惊心的环境灾难,正在侵蚀地球日益脆弱的生态系统。

  捍卫我们的蓝天白云,清山秀水,只能是我们自己,每一个环境中人。“绿色消费”由此应时而生。

  早在15年前,地球高峰会议就正式提出“绿色”主题。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启动“三绿工程”(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等组织联合发起“绿色志愿者行动”倡议书,距今也已经8年。

  绿,正在蔓延、发展,从“节约资源、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分类回收、保护自然”五个方面,渗透到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里。人们自觉使用节能产品,购买绿色蔬菜,做公车族,培养对生存环境最基本的道义感情,绿色消费和环保志愿也成为时尚名词,但是——

  你会在餐馆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吗?

  你会自带布袋和纸袋购物,不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袋吗?

  你会将生活垃圾分类,丢掷时注意垃圾筒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不同标志吗?

  你会一年少开一天车,减少尾气污染吗?

  你会坚持适度消费,崇尚自然、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吗?

  ……

  你能答出几个“是”?是要时时的方便还是要长久的环保?走了8年,我们距离纯粹的绿色消费,究竟还有多远?

  一个儿子对母亲的陈述

  人物:李海洋,28岁,天津市河东整流器厂经理,年薪10万

  绿色消费举措:制作推广“环保购物袋”

  时间:迄今为止一个月

  “我们是一群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志愿者,我们是一群有魄力有血性的年轻人,我们是一群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我们是一群持平常心不做平常事的俗人,我们是李海洋、马建、李春艳、冯清华、丁力——期待你加入我们的环保组织……”

  一个月前,我参加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滨海台举办的“绿色滨海挑战行动”,并被推选为“推广环保购物袋”这一项目的领队,当晚在“环保绿精灵”的博客写下宣言,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加入。

  为什么参加这个环保活动?只是希望身边人多些环保意识,希望能够生活在更清洁美丽的城市。

  2000年,我到位于地中海的塞浦路斯

留学,当地人对环境和资源的爱护,让我印象深刻。譬如洗车房一般都埋有四五个水槽,装有简单的过滤系统,可以将洗车水循环使用。譬如从小就教育孩子节约能源,亲近自然……政府从未硬性规定,或者大贴告示标语,但环保意识已经深入民心。

  2003年回国后,我发现身处的环境不容乐观。尤其那些“用了就扔”的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随处可见,挂在人行道的树枝上,漂在公园的湖泊里,不仅丑化市容,使垃圾量剧增,而且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据资料报,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如果把这些塑料铺开的话,每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薄膜面积达240平方米!

  很多国家都在抵制塑料袋的白色污染。在德国,超市里的塑料袋必须付费购买,人们习惯带着布兜或者藤篮上街购物。韩国人也一般用布或者特种纸包裹物品,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新的时尚。

  参加这次公益活动,有了平台,有了志同道合者,我开始信心勃勃地“推广环保购物袋”,甚至将70%时间都用在活动上,工作暂时搁置。还好,顶头上司就是我的父亲,非常理解支持。

  8月1日经过热烈讨论,小组成员很快分头行动:一方面寻找企业赞助,企业只需提供300元~500元,即可在环保购物袋上印制名片大小的广告;另一方面寻找合适厂家以最低价格制作环保购物袋,也可以广告宣传回馈。

  制作完毕,我们将在超市和社区等人流集中地区免费发放,人们只需用五个塑料袋,就能换取一个环保购物袋。因为是纯公益性质,并无利润往来。

  活动进展喜忧参半,这一个月里,既有失落阻碍,也有意外之喜。

  我们找到两个生产厂家,愿意定做环保购物袋,并初步确定购物袋样式:无仿布材质,50×40厘米的长方形,每个1.6元钱,第一批制作3000个。对方说,这基本是成本价。

  寻找赞助方却困难重重。我希望多和一些社区服务型的企业合作,譬如家政公司、搬家公司或者电脑维修公司,可是找到电话打过去,对方大多一口回绝。为什么要给你500元呢?宣传环保?不愿意。有广告回馈?也不愿意。有人甚至说:到处贴贴小广告,宣传效果好得很!有兴趣面谈的,也不满意你的宣传规模,在3000个袋子上印巴掌大的广告,有什么作用?

  尽管四处奔波费尽唇舌,多次去开发区、写字楼宣传本次活动,大谈塑料袋的污染和环保袋的好处,倡导绿色消费,到8月20日,我们仅仅找到四家企业合作,赞助费不过2000元。

  不过,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困难”这两个字。留学之前,我做过汽车修理、电脑维修、产品销售,留学归来,我也勤于实践,不想依赖父母成功。即使这次环保活动再难,我也会努力坚持。

  值得惊喜的是,很多朋友也在支持关怀绿色消费活动。一位孙昆伦先生打电话给我说:“非常支持你们的这次活动!我也不富裕,只能拿出500元,聊表心意!”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王先生,将捐出1万元支持环保购物袋的推广活动……很多陌生的朋友也来到我们的博客,不仅有年轻人、学生,还有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的人,都对活动表示鼓励。

  如今,我们已经确定了环保购物袋的绘制图案,初期3000个环保袋已经投入生产,之后就是发放宣传了。超市所有活动都要收费,即使只是摆一张桌子加两把椅子,在超室门口免费发放购物袋,也要收取500元。不过社区大力支持,让人备感欣慰。

  有不少朋友问我,这样做究竟能有多大作用?

  我就推荐他们读一封“香港家书”,来自香港绿色学生学联主席何汉威。他加入环保组织已经十年,1999年即提出“胶袋收费”,在港推动减用胶袋活动。他和他的伙伴到社区进行街头展览、签名运动,展出胶袋山,更向超市集团主席李嘉诚请愿,遇到困难从不退缩。在他们的努力下,2005年,香港政府提出研究开征胶袋费;2006年4月15日更成为香港首个“无胶袋日”,市民索取胶袋需捐出港币5角,用于慈善事业。

  他在2007年5月26日写给母亲的信中说:

  “亲爱的妈妈:……无胶袋日意义重大,我们以义工身份去筹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是相当艰巨的,更曾有干事提出放弃,我只可辞去公司的正职,下了我人生的赌注,全情投入无胶袋日,希望妈妈你能体谅我。回望过去,虽然付出和牺牲了许多,但能使这历史性的无胶袋日办得如此成功,一切都是值得的。

  “妈妈,我希望日后可以像小时候一般看到晴天白云,随处可以看到山和日出,晚上不需要关窗也可以得到安静,一家人开心生活。”

  一个儿子向母亲陈述着自己简单的期望,却深深打动我心。我没有何汉威的十年执著和斗士气概,但是,我至少可以不用塑料袋而用环保袋购物——你也可以。

  环保不是口号,就从身边小事做起。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