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银行下乡:农村金融改革加速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12:32 《小康》杂志

  中国农村1.2亿户有贷款需求,但目前这一满足率只有60%。也就是说,还有40%的空间未得到金融服务。

  中国35173个乡镇中金融服务空白率是为6.7%,即还有2500个乡镇是处于空白状态。

  而村镇银行的推行将逐渐填补这些空白,满足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采写/《小康》记者 蒋卫武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在2006年之前一直显得比较沉寂。因为建立农村金融市场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少。在市场引导的原则下,自2000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逐利的动机下纷纷撤离农村,甚至中国农业银行在2006年7月被叫停前,也在悄悄撤出部分县域。

  但是,就在国有银行悄然全线撤退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却昂然挺进。

  汇丰银行下乡成立村镇银行

  8月6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获得中国银监会的批准,筹建成立“湖北随州曾都汇丰银行公司”,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农村地区的外资银行。汇丰银行(中国)新闻发言人张丹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正在筹建的湖北随州曾都村镇银行是汇丰全资的子分行,地位要高于分行,能够针对当地的情况,提供专注的金融服务。”

  汇丰曾都银行注册资金1000万,计划设置25名员工,同时将任命一名深谙金融技术且又懂得中国农村市场的负责人。

  汇丰集团主席葛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在巴西、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发展了不同的农村金融模式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成立村镇银行可以使我们把海外经验引入中国,支持中国的农村发展。”

  尽管葛霖先生以支持“新农村建设”打出“亲和牌”,避开与中国农村信用社抢夺市场的“杀气”,但汇丰(中国)的负责人在媒体前也难免道出商业银行的实质:“我们成立村镇银行的目标是盈利,中国农村地区缺少金融服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8月6日汇丰银行获准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消息公布之后,象点响了一挂鞭炮,让金融界哗然。其实早在此之前,汇丰已在做足准备。2006年,汇丰银行资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万元组建为期三年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的项目组。清华经管院的师生在2006年就展开了青海、新疆、甘肃和河北四个省区29个县的金融市场考察,2007年他们再次“下乡”对东北、江西、湖南、湖北等11个省份30多个县进行深入调研。清华大学师生取得的调研成果是汇丰银行制定中国农村金融路线的重要参照资料。

  在今年4月初,汇丰银行与其他三家外资银行从众多竞争者中夺得首批获准本地注册的法人银行身份,国内金融界以“狼来了”的忧患意识提醒国有银行:入户中国的外资银行将开展高端客户的争夺战,抢占蛋糕上的奶油。但汇丰银行却峰回路转,竟然下乡开起了村镇银行。这不得不使在城市中的国有银行感到汇丰在自己面前晃了一枪,同时对于它将触角伸及农村市场的勇气有种惊谔;而一直被称为农村金融市场的“独家”,农村信用社却不得不面对汇丰这个财大气粗又精于管理的洋银行,好好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金融服务产品来维护自己“农村金融老大”的身份。

  农村金融市场蛋糕有多大?

  四大国有银行以农村经营难度大、风险高而撤回城市,作高密度竞争。目前,在农村基层经营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农村开展金融确实成本会高一些,风险会大一些,这也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大城市里做一个项目就有几亿元的业务量,手续费派生业务收入都很可观。可是在农村,农户信用贷款平均每户3000元,联保贷款平均每户是10000元,金融业务的收益率自然就相对低。”

  尽管农村金融的经营有一定的难度,但刘明康还是强调:“农村金融是可以搞好的,也是可以赚钱的。”他举例说新疆一个做摩托车租赁公司的小老板,把摩托车租给牧民用于放羊,对方每个月给他300元,连续交五年,如果期间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还不了贷,则用羊来抵,买羊的价格以市场价格的9折计算。这个老板最终将业务做得很大,没有一笔坏帐,并且每年利润都比较可观。“这说明农村金融是有许多机会的,但首先要求金融经营者具备改革思维。”刘明康总结说。

  对于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潜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刘玲玲教授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大有作为,但同时又指出金融机构应该为农民们创造需求。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到底有多大?这是每个“入水”的金融机构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我们这两年时间里走访了全国50多个县,第一手资料告诉我们,农村金融是一个大市场。而且很多地方政府也已经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素质,将农户的信用评分网络化。这为以后的金融经营与管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刘玲玲教授作为汇丰银行与清华大学合作调研中国农村金融市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她指出现在农村金融市场正如一块待开发的土地,充满机遇。

  据刘玲玲教授介绍,目前中国农村除15%左右的低收入人群依赖于政府财政保障外,其余都是金融机构可开发的对象。“中国有九亿农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他们有很多人都入城打工,除了增加家庭收入之外,也活跃了他们的创业思维,小额贷款的需求很大,而且作为还贷人来说,农民的信用是比较高的。”刘玲玲教授指出。

  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区域分布广,各地区经济类型与发展程度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根据当地农村情况进行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服务”。

  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一些农村中小型企业成为银行业重点客户,也是各金融机构的争夺对象。浙江省东阳县的一名农民企业家温先生在接受《小康》采访时坦言,自己公司贷款不成问题,而且每到年底总有各家银行的信贷员上门来“拉关系”:“因为他们知道我公司发展的势头很好,肯定盈利。那他们给我的贷款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但对于一些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户贷款就显得比较艰难。据温先生介绍,自己的乡亲如果事业没有做到一定规模,要想拿到十万元以上的贷款是很难的,即使有订单或者有相当好的项目,银行也会因为风险而拒绝。

  “其实作为中间部分的农户完全可以在银行放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且他们是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是最具有潜力的一部分。”刘玲玲对目前农村金融业“嫌贫爱富”的经营方法提出质疑。

  一个成熟的金融机构应该具备更长远的目光,如果仅局限于现有客户的争夺,无非是加剧竞争的紧张态势,并且为日后的发展拆了桥。不断开发市场是一个商业机构取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银行也莫不如是。

  “以汇丰银行为代表的外资银行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具备较强的战略意识。会培育、开发自己的金融市场,同时辅佐以他们自身的管理优势,应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象。”刘玲玲分析说。

  对于经营一家村镇银行到底能有多大的收益,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一家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的村镇银行,如果每年的股东分红达到10%,各项管理费用(包括人员、房租、交通、系统运行等支出)是200万元,即每年要创出400万元的毛利,按照存贷利差4%-5%的水平来计算,至少需要发放贷款0.8-1亿元,如果考虑到部分呆账,则可能需要0.9-1.1亿元的贷款规模,按照75%的存贷比例,则至少需要1.2-1.46亿元的存款规模,每天需要吸收存款33-40万元。而现在开办的村镇银行每天吸储也就在10万元上下,要实现村镇银行的盈利可能至少需要3年时间。

  这也就是说明了金融机构若要在农村取得较好的战绩,首先要有前期投入的决心,再加上正确的经营路线,自然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改革新思维

  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扶持。对于热闹起来的农村金融市场,业内许多人认为源于这几年的农村金融改革进程,特别是孟加拉银行家尤努斯的成功经验加快了“村镇银行”的出台。

  “应该说2006年中国银监会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一个转机。它引入了竞争机制,会让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危机感,从而改进服务,同时作为新进入的村镇银行,为了与原有银行竞争也必然要推出有特色、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让自己扎根。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浙江瑞安“金融市长”陈林,同时又身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他对农村金融建设有许多自己的观点,界内称其为学者型官员。在接受《小康》采访时,陈林充分肯定了设立村镇银行对活跃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

  “我经常会遇到有人问我,说农村金融市场到底有多大?对现代金融服务产品到底有多大的需求?那我就会反问:我们给了农村金融多大的空间?我们给了农村多少的金融服务?做农村市场如果不首先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怎么能让一个小孩子自己长大呢?”陈林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

  其实早在2003年,中央就强调要着重解决两大金融问题,农村金融改革就是其一。随着国有银行改革初见成效,决策层开始着重关注农村金融市场。

  2003年6月,农信社改革首先启动。国家动用了央行票据、财政免税等手段,为农信社注资达近1900亿元。

  2005年开始,央行开始推动五省市只贷不存小额信贷公司试点,意在引入竞争和推动民间金融的正规化。

  2006年7月,农业银行的基本改革路径确定,主要原则是“整体改制,服务三农,择机上市”等。

  2006年12月31日,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注册资本200亿元,不承担政策性业务,主要定位于服务农村金融。

  最具突破意义的改革是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0日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低门槛、严监管”为特点,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在农村金融市场放开的情况下,短短几个月时间,全国就先后有10多家村镇银行挂牌营业,抢占有利区域。 汇丰曾都村镇银行作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也将于今年底开业。在争取入市身份时,花旗、渣打与东亚银行也纷纷递交了“申请书”。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这样比喻村镇银行:好比一桶开水,加些盐、加些油、再加些青菜和海米,就成了美味的鲜汤。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就是为原有的农村金融市场添加了鲜美的佐料。唐双宁提出的“汤水效应”旨在引进各类资本丰富农村金融市场。

  那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又是如何看待这次突起的风云呢?

  云南玉溪一家农村信用社负责人王先生在接受《小康》采访时坦承有压力。“我们以前是通过经营农村高端客户获得一定的利润,然后再反哺给农村基层,进行小额贷款。但现在出现这么多村镇银行,而且还有汇丰这样的外资银行进入,这明显为我们的生存带来压力。”

  但改革已成为必然之势,尽管在“人员素质相对要低”的客观条件下,农村信用社还是要想办法跟进步伐,维护自己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外资银行进入农村当然也有其劣势,比如说,水土不服。他们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了解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而且作为信贷员,我们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信贷员对村子里的农户大多都有了解,有交情,应该可以起到一定的维系客户的作用。”王先生分析了各自的条件,提出以后要加强金融服务产品方面的创新,同时要加强经营管理。

  农户利益:农村金融改革着眼点

  在这次改革中,农户是稳坐的赢家。

  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介绍,中国农村1.2亿户有贷款需求,但目前这一满足率只有60%。也就是说,还有40%的空间未得到金融服务。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35173个乡镇中金融服务空白率是为6.7%,即,还有2500个乡镇是处于空白状态。

  而村镇银行的推行将逐渐填补这些空白,满足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湖北曾都的蘑菇种植农民李春花在接受《小康》采访时很兴奋地说:“知道啊,听大家都在说汇丰银行要在我们这里开村镇银行了。到时我打算去好好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我可以用到的。”

  曾都是湖北省四个直管市之一,也是湖北省的十强县,目前人口逾2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到80%,香菇、

木耳及兰花等特色农副产品出口势头迅猛,仅在香港,其进口的蘑菇中有一半都来自曾都区。2006年,曾都区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2380万美元,这是该区继2005年之后,外贸出口总额再次突破1亿美元,并创历史新高。曾都有超过70家的进出口公司,出口到全球48个国家及地区,农产品占出口商品的很大一部分。

  正因为曾都的农业经济发达,所以成为许多银行机构设点的首选地址。蘑菇种植户李春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贷款一般不成问题,至于贷款数额,她表示如果太多了也会担心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变故会还不起款,所以眼下还没有大额的贷款冲动。但对于汇丰银行的全球性网点,她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在以后的出口贸易上或许可以用到这层便利。

  对于李春花的知足状况,刘玲玲教授认为这正是金融机构发挥能动性的时机。“农户因为意识上的局限性,有可能会产生小富即安的状态,但作为金融机构应该注意激发他的潜力空间,为他们创造需求。鼓励他们形成产业协会,这样就可以管理各个农户的发展,降低风险,同时也利于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规范化。这些以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充分意识到,而外资银行因为有上百年的经营管理经验同时也在其他国家做过农村银行,应该会有较为灵活的金融产品服务。这对我们的农村金融机构来说也是一个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真正将农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针对于我国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刘玲玲教授建议:“商业银行有趋利的特点,它也需要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必然的。对于青海或其他目前金融服务还不充分的地方我们可以采用政策性引导,给予一定的扶持,使中国农村这个大的金融市场活起来,让广大的农民真正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

  “我们必须根据区域的差别来制订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使农村金融多元化,让九亿农民真正受益,这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刘玲玲教授总结时指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