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下的安全和隐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11:54 法制与新闻

  【法眼观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然而,高科技产品在给我们带来舒适、方便的同时又 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如今随处可见的摄像头,在让我们获得安全感的同时,也使我们备感不自在,甚至觉得自己的隐私受 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王娈/文

  公交车上的摄像头

  “走光”这个词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绝不会陌生。然而,长久以来似乎“走光”都是一些明星们的“专利”,普通人 也只是把明星走光的轶事拿来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事情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前不久,北京市民刘小姐告诉笔者自己在公共汽车上“走光”的尴尬一幕。原来,刘小姐每天都是坐公共汽车上下班 ,最近她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每天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公共汽车都比较拥挤,每当车快要到站的时候,刘小姐总会提前换 到车后门,准备下车。最近的几天,当刘小姐站到车门前的时候,总有几个人往司机的控制台上看,还指指点点,并不时朝刘 小姐这边看。接连几天发生这样的情况后,刘小姐纳闷了,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一次乘车的时候,她专门挤到司机旁 边去看看到底那些人在看什么,这一看不要紧,却让刘小姐大吃一惊。原来在方向盘旁边的控制台上有一个小显示屏,里面显 示的是后门门口的实时图像,刘小姐再次来到后门,发现在后车门门前的车顶上,有一个摄像头正俯视着它下面的一切。这下 刘小姐全明白了,原来最近天气比较炎热,自己穿着比较简单,衣服的领口开得比较深,当自己站在摄像头的正下方时,正上 方的摄像头能看得一清二楚。

  发生这种事情后,刘小姐几天都觉得心里不舒服,不好意思再去乘坐公交车了。对于刘小姐的尴尬经历,笔者表示同 情,同时也认为公交车上安装摄像头实际上也是非常必要的。据了解,现在的好多公共汽车都是刷卡的,车上没有售票员。司 机既要照看上车的人是否已经刷卡、投币,又要兼顾着从后门下车的人群,有时候稍有不慎就会夹住人,类似的意外时有发生 。所以在后车门上方安装一个摄像头,有助于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可见公交公司的初衷是好的,也确实起到了预想中的作用 。刘小姐对于公交车上安装摄像头表示理解,同时,她也表示是不是应该告诉大家一声:这里装有摄像头。这样的话既可以达 到安装摄像头的目的,又能避免尴尬事件的发生。

  对于刘小姐的建议,笔者表示同意。为此,笔者亲自乘坐了北京市多路带有摄像头的公交车,并没有发现有明确的提 示。

  那么,是不是刘小姐太大惊小怪了呢?笔者在公交车站对多位女性乘客进行了采访。被采访的大多数人不知道公交车 上装了摄像头,少数知道的,每次经过摄像头的时候,都会用手捂住自己的领口,就是为了防备自己“走光”。在受访的女性 乘客中,多数表示,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一个摄像头在自己的头顶上进行监视是让人非常不舒服的,同时大家也表示公交 车上装摄像头也是为老百姓的安全着想,大家也能理解。可见,百姓们对公交车上安装摄像头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能给大家 一个提示,效果可能会更好。

  公共场合也有隐私

  类似于公交车这样的公共场合安装摄像头的例子比比皆是。校园的各个角落、医院、住宅小区等等。其实,这些地方 安装摄像头的必要性不说大家也能理解,是为了给犯罪分子一个震慑作用。

  在西北某大学读书的李同学返校的第一天,与自己的女友到系里报到后相约到校园的花园里互诉离别之情,情到深处 难免有亲昵行为。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寒假之后,学校里居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回到宿舍后,听同学说“学 校各处都安上了摄像头,以后在校园谈恋爱要小心点”。为了证实同学们的说法,李同学在校园内进行了查找,发现各路口上 都安装了360度可旋转摄像头。为此,李同学越想越觉难堪,甚至有种“被羞辱的感觉”。李同学认为,学校在校园内安装 摄像头,且未向学生们告知此事,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为此,笔者咨询了上海小耘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的王自豪律师,王律师表示:学校在校园等公共场合安装摄像头并不 是故意侵犯个人隐私,同时摄像头是安装在校园内的公共活动区域内,只要没有对录下来的资料进行公开,应该不侵犯个人隐 私。

  但是,该行为确实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也许学校在做法上的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然而,也有人认为,在公共场合设 置摄像头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因为公共场合没有隐私可言,更谈不上侵犯隐私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宗玉表示,运用摄像头等监控设备进行科学化管理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现在摄像头越装 越多,而对摄像头的管理却没有明确的规定。首先应当强调的是公共场合也有隐私,有些人认为公共场合没有隐私的说法是错 误的。

  笔者无法从相关的法律条文中找到关于公共场合也有个人隐私的明文规定。但是,这种道理似乎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笔者在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园小区对从摄像头下过往的居民们进行了随机采访。被采访的人中,大多数表示即使在公共场合也应 该有个人隐私。业主李先生更是表示“即便没有摄像头,当你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不停地盯着你看,同样会使你 不舒服,所以我认为公共场合也是应该有个人隐私的。”李先生的一番话也许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但是也完全能够说明有 一些人对于在公共场合下被监视会觉得不太舒服。

  但是,公共场合安装摄像头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这一点人们也能理解。所以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安装摄像头的单 位能否在安装的地点给人们一个提示,这样一来既达到威慑犯罪分子的作用,同时也能让人们感觉自己没有被侵犯。我们很欣 喜地看到,自2007年8月开始,北京市民有望在公共场合看到“这里有探头,您将进入监控领域”的温馨提示。

  非公非私的灰色领域

  但是,未必所有的公共场合安装摄像头都合适。笔者了解到,有些学校甚至把摄像头装到了宿舍楼道、教室、宿舍的 窗户外面。对于这种情况,学生们均表示非常反感。

  据相关媒体报道,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在女生宿舍楼道安装摄像头后,引起了该宿舍楼内女生们的强烈不满。她们 觉得自己被监控着,尤其到了夜间,她们穿得比较少,进出房间和厕所都会被摄像头一一记录。该校区保卫处的徐得才副处长 对安装摄像头一事解释说,宿舍楼道里安装摄像头,主要起防盗、防火的作用。由于宿舍的楼道属于公共场所,根本就不存在 泄露女生隐私的问题,而且学校对女生宿舍的监控都配备有女保安,并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安装摄像头之前,学校多次组 织学生代表进行征集意见和建议,学生代表都是同意的。

  甘肃勇盛律师事务所的张学军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宿舍楼道属于公共场所,学校的目的在于防止不法行为,不存在 泄露隐私的问题。

  似乎这种情况跟在校园里、公交车上安装摄像头属于同一类情况,但是,许多学者认为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有学者分析说:在校园里或公交车上安装摄像头是没有问题的,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提示,让人们知道这里有一个摄像 头就行了。可是宿舍是学生日常起居的地方,属于学生生活区,私密性比较强,安装探头的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极度反感。为 了了解大家对此类情况的态度,笔者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食堂,对学生们进行了随机采访,在20位接受采访的同学中,18 位表示难以接受在楼道里安装摄像头,只有2位表示无所谓,其中,18位表示难以接受的同学中有12位是女生。根据抽样 调查的统计学原理,我们有理由认为大多数学生对于在楼道里安装摄像头均表示反感、不支持。可见,虽然楼道属于公共场合 ,但是这个公共场合相比于诸如学校花园这样的公共场合,它已经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其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这样的禁区,虽然不属于个人的私有空间,但是它会在一定程度属于某一个群体,这种情况 ,能不能用同样的“公共场合”的定义来看待,确实是个问题。

  所以基于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宗玉表示:目前全国安装摄像头都是各自为政,谁都可以装,甚至是想安哪 儿就安哪儿。国家应当明确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单位才有权安装摄像头、安装摄像头需要经过哪些部门审批。另外,谁来 承担保护隐私的责任?国家应当明确谁安装谁负责的原则。不久前,一对艺人在北京某饭店的行为被饭店走廊内的摄像头录下 ,并流传到社会上,不论传播者是谁,饭店是第一责任人。王宗玉表示,对于故意传播隐私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我国《民法通 则》已对此有明确规定,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所以一旦发生侵害事实,公民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 护自己的权益。

  某些公共场合下也会牵涉到个人隐私问题。据报道,某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摄像头,甚至在人民来信的信箱前也设置了 高清晰摄像头,结果谁往里面投了信,会被看得一清二楚,试问这种情况下还有谁敢去给政府提意见呢?由此可见,并不是所 有的公共场合都适合安装摄像头。对于那些敏感地带,希望有关单位能够慎重对待。

  北京市于2006年12月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规定》就是专门针对公共场合摄像头的使 用进行的立法。其中第十三条规定,涉及公民隐私的地点不得设置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采集点;第十七条还规定,“任何单 位和个人,对于留存期限内的图像信息,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删改、破坏原始数据记录;对于涉及保密和个人隐私的图像信息 不得传播”。在图像信息的采集程序上,该规定也明确了只有在发生刑事、治安案件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或 是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由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才能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调取、复制或查看。

  从该规定可以看出,对于在涉及隐私的地点安装摄像头是明确禁止的。同时,对于摄像头所拍摄下来的东西的留存和 传播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立法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然而,该规定并没有对涉及隐私的地点进行解释。 可见,灰色区域对于立法还是个不小的难题。

  利弊权衡之后的监管

  摄像头侵犯隐私的争论短期内可能不会停止,不过大家都认可的一点是:摄像头的使用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些许 “弊端”,但它也在为我们带来很多“利益”。

北京大学教授湛中乐认为,摄像头的安装有利也有弊。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摄 像头是高科技应用于城市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城市管理人员的不足,其24小时批量采集信息的能力 是人力所不能实现的。

  另据报道,从2006年开始到2007年年底,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将在各主要大街及人流量大的地下通道和天桥 安装“探头”。这意味着如果有人在这些地方作出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将会被“电子眼”拍下来并受到处罚。摄像 头在生活、社会中对我们进行帮助的例子远不止于此,甚至于反恐都离不开它。

  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现在摄像头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无处不在。据了解,北京目前安装的图 像信息采集设备已达26.3万余个,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被刷新。说我们这个城市正处在摄像头的笼罩之下一点都不过 分。同样我们也不能回避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因不恰当使用摄像头而引起的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

  所以,摄像头问题不在于使用,而在于管理。只要我们找到合理的办法进行监管,同时使之体现在立法上,就能够扬 长避短,充分发挥摄像头的长处,并且抑制其对社会和广大市民不利的一面。

  对于那些利用摄像头来进行犯罪的,毫无疑问,他们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对于那些无视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在无法分 清公私空间的地带安装摄像头的情况,要正确进行引导和加强监管,最重要的是,法律要清晰地界定公私地带。

  希望在未来,即便是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摄像头,我们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隐私。E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