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的主流教育:职业教育需呵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10:40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张英 实习生 陈军吉 发自北京

  今年,我们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普遍提高了奖学金、助学金的覆盖比例,这个数额是过去的10倍,其中,对职业教育我们采取的措施最为有力,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的覆盖面要达到或超过90%。同学们,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一种导向,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能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定的本领,长大后能有自己的职业,职业教育的大门是向所有的孩子打开的!

                                 ——温家宝总理视察大连市轻工业学校的讲话

  “中等职业教育曾经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文革’前的1965年,一个是1998年。”王继平说,“1965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到60000多所,在校生达到500多万人。 但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绝大多数都停办了。”“文革”结束后,教育部和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发文,将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学校,一些学校恢复了职教学习,鼓励各行业创办职业技校。截至199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26万人,在校生规模1467万人,高中阶段教育中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规模比例为6∶4,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峰。

  也正是从这一年,因为大学开始连续扩招,录取率在6年时间里翻了5倍。普通高中教育迅速升温,中等职教出现严重滑坡。从1999年开始,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分别从1998年的526万人、1467万人下滑到2001年的400万人、1165万人。

  4年不到,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就少了300万。为制止职业教育“滑坡”,促进职业教育发展,2002年到2006年,政府在5年时间里开了3次职教会,出台政策扶持中职教育摆脱困境,重新回到了普教与职教“双轨”并行局面。2007年9月,教育部长周济宣布,中职学校今年录取学生将达到800万。这意味着教育部提前两年完成中职教育扩招任务,中等职业教育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

  王继平清楚地记得,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集中讲职业教育的有124字,是新中国有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关于职业教育篇幅最大、分量最重、含金量最高的一次。

  就业率奇高

  南方周末:为什么说现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期?

  王继平: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在促进我们国家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转移富余劳动力,实现这种有序、有技术含量的转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选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促进

教育公平以及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我觉得现在是职业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大家对职业教育最为关注、最为关心、最有希望的时期。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是整个教育当中最薄弱的环节,现在正在发生转变。尤其是国家采取了重点倾斜,资助家庭贫困生的举措,这必将对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南方周末:在职业教育里,中专、职高、技工的比例现在分别是多少?

  王继平:从整体规模上来讲,技工学校占到整体规模的20%;职业高中和中专学校基本上是分别占到40%,这两类学校占到80%;依次是职业高中、中专学校、技工学校。

  南方周末:中职教育为什么在这几年连续扩招?

  王继平: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三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需求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术工人,发达地区出现了“技工荒”;另外,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比较低,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转向城镇,这一部分人需要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从教育方面来讲,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任务凸现出来,而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前些年不协调,出现“倒挂”现象,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亟需优化。这是中职教育扩招的大背景。

  南方周末:您公布过一个95.6%的中职毕业生就业数据,让人不大相信,比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还要高。

  王继平:这也是客观事实,我们向社会公布的资料是非常真实、客观的。在乐观之外,我也在提醒自己,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不能盲目乐观,仍需改善工作。另外,大学生在就业观上和期待值上,和中职毕业生是不一样的。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就业率的差距和区别。

  历史“欠账”太多

  南方周末:在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上,我国经历了哪些变化?

  王继平:新中国建立之前,职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是欧美的,1949年以后,主要学习苏联的模式。改革开放以后,应该说我们是多种模式都学,有留下来的苏联模式,比如说中专、技工学校还存在,也有借鉴欧美各国职业教育的。只要是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同时也符合职业教育本身的规律,然后有利于发展的,我们都学。我们正在走一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路子。

  欧洲的职教实际上是两大主导模式,一种就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企业一元,学校一元,但以企业为主导,所有的企业必须设立培训岗位,配备专门的师资,学生80%的时间在企业实习,,2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另外是英国为代表的模式,以学校为主导,19世纪初英国废除了《学徒制法》,一律通过学校来实施职业教育,经过百年的发展,这种模式现在已经遇到挑战了。

  我们从1980年代开始学德国双元制,1994年在德国人的支持下专门建立了三个职业教育研究所,北京一个,上海一个,吉林一个。学习英国模式的职业学校也有几所。

  南方周末:职业教育发展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王继平: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困难很多,大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鄙薄技艺、轻视工匠的思想根深蒂固,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人才观上,是等级取向,而不是分工取向;在教育观上,把受教育和读书等同起来,“读书”成了上学的代名词。在现代社会,这些观念是很落后的,但影响十分广泛。二是用人制度上有误区。现在仍有不少用人单位在员工录用、晋升中重学历轻能力,重身份轻贡献。三是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太多。当然,上述状况现在都在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都在转变,相关制度也都在完善,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起来。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近几年的招生数量在持续上升,在校生规模在持续扩大。2001年招生不到400万,2004年566万,年平均增长50多万;从2005年开始,招生年平均增长近100万,2006年招生已达到748万人,在校生已突破1800万人。国家在经费投入上也在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方面中央财政投入100个亿,在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方面国家每年将投入160多个亿。

  南方周末:为什么要办高等职业教育?这是否与高等教育功能重叠?

  王继平: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从整个职业教育来说,中等职业教育在下滑的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跟高等教育一块迅猛地发展,增长也很快。在整个1980年代,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做试验,到1990年代,高职院校发展到100多所,如今高职高专已增加到1000多所,比十年前增加了10倍。

  高职的迅猛发展符合我们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需要,对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高职的招生已经占到了整个高等教育招生中的一半以上,占53%之多,这样大的一个规模。另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需要。

  对职业教育的界定,各国的情况其实都不一样。按联合国关于教育分类标准来划分,它叫技术与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就叫职业教育。在欧洲,教育在第一步分流的时候分为四类:一类是GeneralEducation,相当于我们的普通教育;一类是 ArtEducation,就是艺术教育;第三类是TechnologyEducation,就是技术教育;第四类呢,就是VocationalEducation,职业教育,主要是指服务类的。所以你到欧洲去看,说我到职业学校去看一下,肯定带你去旅游宾馆那类学校。在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概念实际上是把后边的三类都整合起来了,包括职业的,技术的,艺术的,统统地都是在这一块,是这样一种关系。所以有些东西也不好进行比较。

  实践破除偏见

  南方周末:10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实施办法》,由中央财政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特聘紧缺专业兼职教师。为什么出台这个政策?

  王继平:据我们测算,201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可达到2200万人左右,按照目前的生师比计算,届时中职教师队伍缺口将达到30万人。我们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在教师方面都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的问题。对正在大规模的扩张发展中的职业教育来说,教师总体数量存在不足,师生比例是1∶23,缺口很大。

  职业教育的专业课老师更是一个问题,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要实施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拿出5个亿来做这个事情。

  南方周末:有了大规模的助学金,中职教育扩招,生源质量怎么样?

  王继平:生源量是增加了,较之过去,这些学生普遍文化素质从总体上来讲低多了,这与我们的义务教育质量有关。职业教育在招生上是不可选择的,招的都是经过升学淘汰制度的学生。我不赞成好孩子差孩子之分,但是客观上来讲,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职教生文化基础弱一些,另外他们在学习心态上也有一些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很长。社会整个要关心它,关心这部分在接受职业教育中的孩子们。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对这些孩子,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不要把目光都去盯着什么高考

状元去了,因为这是不对的。

  南方周末:怎么看待社会对职教生的偏见?

  王继平:社会对职教生还有许多偏见。上职校的学生有失落,家长有失落,因为这种社会偏见造成的。在我们国家,要树立起劳动光荣、职业神圣的理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以在各个行里争高低,但是不要在行与行之间分高低。

  我还是这个观点,每一个人都有他生存发展的理由和权利。教育就是为有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人们提供服务的,开发这些个性,发展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和整个社会融为一体,实现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发展。各类教育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群,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们来更多地关注,更多地倾注爱心。

  我也很乐观,随着时代发展往前走,人们对劳动的偏见,对职教的歧视、冷漠,都会有改变的。只不过是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多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来推动这种转变。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讲,观念上的问题靠观念本身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要靠实践来解决,靠事实来解决。比如说,中央大的方针和采取的举措,导向非常清楚,我们就是要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资助这一部分人,反映出了一种思想,这就是教育的公平。

  南方周末:您认为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王继平:我说影响职业教育最深层次、最关键的,还是观念的问题。我认为,各类教育都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特别是对于一些现在比较弱势的人群,这样一块教育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更多地关注,更多地倾注爱心。

  我也很乐观,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劳动的偏见,对职教的歧视、冷漠,都会有改变的。只不过是要通过我们,多做一些实际的工作,来推动这种转变。

  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讲,观念上根本的转变,靠观念本身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要靠实践来解决,靠事实来解决。比如说,中央大的方针和采取的举措,政治导向非常清楚,我就是要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资助这一部分人,这反映出了一种思想,就是教育的公平。

  南方周末:你认为这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吗?

  王继平:我认为会起到很大作用。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给这些孩子找到出路,给家庭找到希望,有利于社会稳定,职业学校在这些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大家应该多理解职业教育,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南方周末:我注意到,职业教育院校加强了德育方面的课程。

  王继平:我们从2001年进行了德育课程的改革,强调了它的针对性、时效性,学生进来第一年就开始要接受职业指导,认识职业,改变职业观和择业观。因为你今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要就业。

  另外,我们还想让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观,现在谈这个好像已经很可笑了,但是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是人生的一个最基本的动力。在他们接受教育的时间里,我们慢慢地在做这种心理工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