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东方奢侈之源的背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11:38 三联生活周刊

  现在的腾冲毛料公司并不以老辈子的标准为标准,腾冲政府正在打造中国翡翠第一城的形象,新建的翡翠市场上,所有零售商都改造着柜台,挂上成排射灯,为照在翡翠上产生种种光泽,改变了“灯下不观玉”的老话。

  记者◎王恺 摄影◎关海彤

  80年代的辉煌和财富之道

  今年快70岁的顾成旺最喜欢展示他那件“国际一流”的狐狸皮袍子:外面是丝绒面料,里面全是用狐狸颈口的那撮毛而集成的。虽然他个子很高,但这件毛皮大衣穿上仍然长及脚踝,他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件大衣曾经属于蒋介石。

  这件大衣是他上世纪70年代作为翡翠毛料垄断者的辉煌经历的物证,尽管时隔多年,他还是很愿意将它拿出来示众,尽管云南的炎热天气里,这件大衣没什么实际用途。

  大衣来自西安的翡翠加工商人,是顾成旺用8块翡翠毛料换回来的,那是1980年的事情,27年过去,顾成旺还清楚记得成交的种种细节:当时他是“云南滇西玉石收购站”的普通一员,别看仅仅只有“收购站”的名头,可当时全国的所有翡翠毛料交易全部由该站垄断。

  当时收购站共只有5名员工,他是负责销售的,他还记得当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玉石毛料采购员们渴望的眼神。当时钱对于顾成旺已经不成问题,“我们到昆明的商店去买东西,只要拿出空白凭条,盖上‘滇西玉石收购站’的章就行了”。当时他家已经全部使用日本电器,唯一能打动他的,就是用

奢侈品来交换翡翠毛料。西安的玉石商人为了打动他,拿到好石头,特地拿了这件据说是“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流落当地的大衣来换毛料,“在我院子里拿走了8块,共20公斤重”。

  “当时我家院子里堆满了从缅甸运来的翡翠毛料。”他家院子现在还是当年景象,1980年用几万元造起的小木楼看似简陋,却很坚固,所有柱子都用黄松,是当时腾冲城首屈一指的私人住宅,这也是当年辉煌的滇西收购站不多的遗留物之一。

  腾冲县城距缅甸国境线只有80多公里距离,按照《徐霞客游记》记载,明朝始,腾冲已经成为缅甸翡翠交易的中转,那时起,腾密路(腾冲至缅甸密支那),腾八路(腾冲至缅甸八莫)成为缅甸翡翠毛料运往中国的要道,在腾冲交易后再运往世界各地的交易市场。云南解放后,持续几百年的翡翠交易戛然而止,在顾成旺印象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腾冲的翡翠交易完全中止后,以往留下的上好的毛料,“只卖到几毛钱1公斤”。而70年代,当时中央出台了发展对外贸易政策,腾冲的玉石毛料生意开始死灰复燃。

  顾成旺本来就一直在中缅边境做小生意,“拿猪油换尼龙布”等“投机倒把”,“当时年轻,骑自行车一天就能到缅甸”。1976年,他和几个胆子大的当地人成立了“云南滇西玉石收购站”,站长由当时一个乡长担任,专门负责从缅甸运回翡翠毛料,供应全国各地的玉石雕刻厂。由于资源垄断,他们赚了大钱,“当时昆明到北京的飞机票是110元,我经常飞来飞去,结果昆明机场的人我全部认识了,县领导要出差也要托我买票”。在北京常去的是动物园边上的莫斯科餐厅。

  可是这种辉煌十分短暂,1981年,“云南滇西玉石收购站”以走私罪被强行关闭,他们几个人的家全部被查抄,“满院子的毛料一块不剩”。抄家进行得十分彻底,掘地三尺,埋在地下的毛料也被挖走了大部分。顾成旺因走私罪被判刑10年,站长被判12年,“因为我会算账,所以在昆明的监狱里也没受什么苦,在里面当会计”。

  然而,腾冲的翡翠毛料交易并未因“玉石收购站”的关闭而停止,在监狱关了10年的顾成旺回到腾冲,发现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翡翠毛料交易的中心了,当年的垄断局面早已瓦解,小小的县城晃悠着上万的玉石交易者,每天从昆明巫家坝机场包车来腾冲的香港商人不计其数。当时最普通的腾冲人也开始从缅甸倒腾毛料,十多岁的孩子已经能准确地给毛料估价了。

  顾不上惋惜失去的好时机,顾成旺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挖开自己家的某块土地,被抓走前埋下的几对翡翠手镯并没有被发现,他就靠着这几对手镯重新发家,继续做当年的翡翠生意。

  腾冲规则建立:1%毛料成为赌石

  顾成旺和刘祖光一边喝茶,一边谈论中央电视台刚播出的关于翡翠毛料交易的“赌石”节目,两人呵呵直乐,觉得电视里那个北京的毛料交易市场太“小儿科”了,在腾冲只要几百块钱,根本不值一赌的石头,在北京居然有人花几万元去赌。刘祖光笑道:“那是不了解石头的人才去玩的游戏。”他是腾冲外贸公司下设一家翡翠毛料交易公司的老总,90年代,腾冲的最大几宗翡翠毛料交易都发生在他公司里。

  无论是剖开还是没剖开的翡翠毛料,购买价和实际价都有偏差,“即使是剖开的毛料,也不能完全确定价格,说不定再解开一刀,又有新发现”。所以,广义说,一切翡翠毛料的买卖中,都掺杂了赌博成分;而狭义的“赌石”,即完全不解开就贩卖的石头,在腾冲反而不多见——在一个翡翠鉴定经验丰富的地区,人们更愿意靠经验吃饭,而不是完全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狭义的“赌”的石头被称之为“赌货”,这种赌货只占腾冲毛料交易量的1%,一般价格都很高。按照刘祖光观察,只有资金极其丰富、发财欲望强烈的人才去买这种“赌货”。而参与这种“赌货”交易的人,被刘祖光称为“尿泡财主”,几刀下来,整个人就垮了,“参加赌石的人当中,只有1%人靠赌石富裕起来,而且还不是长期的”。

  在翡翠交易市场,流行着“讲真话要遭雷打”的话,即定价一般是虚的,要看买家懂行与否,穿着打扮如何才开价,所以人们对买主的穿着极注意。而刘祖光主持毛料交易期间,亲眼看见很多喜欢赌石的“广东老板”前面两次来穿着光鲜,开着好车,后来越穿越不好。这样的人,慢慢对“赌石”交易敬而远之,还是回到实在交易的老路上。

  似乎是给刘祖光的话注解,腾冲珠宝城生意做得很大的一对缅甸姐妹就有这样的经历,姐姐罗萍摆弄着手中一个小翡翠貔貅雕刻说,有客人出价5000元,“我没舍得卖”。原来这只貔貅是从一块赌石中取出来的唯一结果,“在缅甸时曾和朋友凑了50万元买了块‘赌货’,据说这块石头流过了几十个人手,大家都没敢解开”。一旦“解折”(指解剖开的毛料价值不大)了,就砸在自己手上,而原样买卖,获利比较有保证,这也是赌石行的规律。而罗萍那时年少气盛,她解开毛料,结果“50万元的石头,能用的就是一小块,雕刻成这只翡翠貔貅”。所以,这雕件“等于50万元买下的教训,放在这里可以警示自己”。之后她就转做翡翠成品生意,“一分钱,一分货,这样比较有保证”。

  以顾成旺20多年翡翠交易的丰富经验,他也只有一次获利丰厚的机会,38万元买的一块石头,转眼就以76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可他不承认那是赌博,认为那是靠经验获得的机会,“我一眼就看出,他开价低了。那块料应该有更好的机会”。

  在腾冲,绝大多数买主卖主都懂毛料,双方最后商定的价格很合理,知道买块毛料会怎么样处理,能获得多少利润。翡翠从挖掘到最后制成成品是条流水线,在顾成旺感觉中,这条流水线每一环节能获取多少利润都是相对明确的,谁都有机会富,但都不会像传闻中那样暴富。

  当地的翡翠专家张竹邦的感觉,腾冲90年代成为毛料的交易中心几乎是必然的事情,因为即使没有经验的人,也可以靠腾冲众多的鉴定人才而公平买卖,“那些从昆明包车过来的香港商人不用费事,很容易就能在腾冲当地找到看毛料的‘眼睛’(帮助鉴别毛料价值的专家)”。而在90年代,这种“眼睛”在外地还是稀罕物,“听说广州找个鉴别专家,每次交易价上万元”。在腾冲,这种专家只要花低廉的代价就可请到。腾冲的翡翠专家比比皆是,张竹邦就亲眼看见一个30多岁的中年妇女,“穿得极普通,讲一口附近的乡下话,帮人看翡翠毛料,凡她看中的,解剖开来,里面全部有上好的翠”。帮人买了几十万元的好货,最后所得报酬可能只是区区1万元。

  尽管腾冲翡翠交易中止了很多年,但是看翡翠却始终是当地人的爱好,凡是县城有老房屋拆掉改建,就有许多当地人去现场寻宝。“当年日本人轰炸腾冲,有无数翡翠毛料被埋在腾冲地下,多年来,这里有很多人练出了‘玉眼’。”而挖掘出来的毛料也确实富裕了腾冲,腾冲昔日的县政府大礼堂就是靠一块埋在地下的数十公斤翡翠毛料盖起来的,“腾冲的小孩子都能知晓看翡翠的基本道理”。

  张竹邦就无数次去当过外来商人的“眼睛”,因为自己没资金,所以不可能参与大买卖,只能靠当“眼睛”赚小钱,“再有眼力也没用,钱都给大老板赚走了”。翡翠交易中,要想获利丰厚,需要大资金,“和别的生意一样,你投入100万元,翻倍就是200万元。投入100元,再怎么翻也就是几百元”。现在每隔5天,腾冲就有毛料交易集市,他会出门去逛逛,500元买块小毛料,解剖得好,能在其中解出一对手镯,付掉加工费200元,这对手镯定价也不过1000元,“赚点小钱花花”。

  腾冲的衰落:国际交易链中的小棋子

  刘祖光反复说,“5年前你来就好了”。5年前,缅甸翡翠还是走陆路运输到腾冲的,那还是腾冲翡翠毛料交易的黄金时代,刘祖光公司的巨大的院子里,“停满了香港、广东商人的车,一个月成交额就是1000万元”。从公司成立的1996年开始,连续多年他都是腾冲的利税大户。而现在,庞大的院子里一辆车也没有,稀稀地坐了几个当地人,在树荫下打牌,“他们都是有毛料放在我这里代售的,整天过来等客户”。现实场景和以往描绘中的辉煌对比,显得更触目。

  那时候他的大客户之一是香港九龙玉石协会,几十名香港商人一起来腾冲,“双方都是有经验的人,我们都挑上好石头给他们,一买就几百万元的货”。可是这协会的商人从2000年后就不来了,他们或者直接上缅甸仰光,或者去广州附近的毛料市场,“最好的翡翠原料已经不来腾冲了”。

  2000年开始,缅甸政府加强了对本国翡翠毛料的控制,毛料不再走腾冲出口,而是直接在仰光拍卖出售,刘祖光去参加过拍卖,很快发现,那里已经不是腾冲商人的天下,“石头不单个出售,而是一堆一堆整体拍卖,每堆起价5万欧元”。于是本钱小的腾冲商人根本不敢上前,站在前面举牌的是广东、香港的老板。

  目前来腾冲的毛料都是靠私下关系从缅甸的矿山直接运来的,“在缅甸境内算走私,运到中国再报关,所以一路上运输价很高”。在缅甸运输过几次的腾冲司机杨国盛很为自己的那段经历自豪,觉得增长了阅历,“一路上轮番地被老缅军查”。他都靠着车窗,心想,反正也不是重罪。有时是政府军,有时则不知道是哪里的部队,反正都得停车受罚,大家对走私的毛料心照不宣,“轻的只要一条香烟就可以打发,有时候运气不好,要没收你的整车毛料也只能听从”。就这样,1公斤毛料运输价由最初的几块钱,到了现在的200元,刘祖光说:算上运输费,真觉得生意做不下去了,“最普通的翡翠毛料现在也要上千元1公斤了”。

  目前的缅甸环境催生了运输新路径,从水路走私到广东交易,“运输费1吨也只有几千元。”虽然所需时间较长,但翡翠毛料对运输时间长短没什么要求,广东一带有数个市场早已经取代了腾冲,成为新的交易市场,因为那边买家多,所以“最好的毛料,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

  腾冲附近的瑞丽、盈江等地也成为新的毛料市场,“那里是少数民族地区,税收政策比我们这里宽松”。刘祖光的公司每出售一块毛料要交纳33%的税收,而在盈江,不少印度人、缅甸人开的店根本就不交税,当然价格就低,许多腾冲本地人也开始去那里交易,再将毛料运回腾冲加工。而司机杨国盛也开始跑腾冲到盈江一线的生意,“到底安全多了”。

  尹培训是腾冲珠宝协会的理事,他也是首先发现了腾冲毛料市场的优势地位不再的人,那还是几年前,他发现来腾冲的广东商人虽然还是很多,但不像过去一样有毛料就要,而是开始挑三捡四,“我那时才知道,广州附近、仰光都有了自己的毛料市场”。知道这点后,他迅速从毛料交易中撤退,转向经营成品。他老家腾冲荷花乡是40年代著名的雕刻之乡,擅长翡翠加工,“可是在1990年,加工工艺已经完全落后于广东人了,我们只会生产翡翠戒指和耳环”。他从昆明请了工艺美术学校老师,来培训自己的工人,工厂开始出品摆件、挂件等新产品,现在他已经是腾冲翡翠经营大户了。翡翠毛料交易中心的地位丧失,对他影响不大。

  顾成旺也开始转向,“即使直接去缅甸,也拿不到那种好货了,仰光拍卖会上,10万欧元一堆的毛料里确实有好货,可是你光能看看,根本买不起”。他转向经营大的翡翠雕刻,在他家破旧的木楼里藏着不少他设计的雕件。

  一对翡翠观音,是他在买下一块料后反复琢磨后的产物,“在阳光下看了半个月”。他决定如何下刀后,再运到扬州玉石雕刻厂请老工匠雕刻,光雕工费就是1万元。可是据说很值得,观音头部的光晕里,有巨大透亮的翡翠,异常显眼。张竹邦看后称赞道,“这雕工和设计使毛料价值翻了几番”。受到鼓励,顾成旺又从老楼上搬下了数块摆件,都是他自己设计的,基本上是吉祥图案,大多是金钱、人参、如意之类,“全部是高档礼品”。尽管价格高昂,但是买的人特别多,买主“是需要送礼的那批人”。

  顾成旺并没有开设店面,熟悉他的人会带需要的人找上门来,县政府手中就有最清楚的联络图,知道腾冲谁家有好货。上海有位局长,连续几年在他这里买下上百万元的货去送人,“上次看电视,看见陈良宇被抓的新闻,我就暗叫,不好,大客户没了”。果然,这位局长已经两年没来这里了。而那对观音本已经被一位美国华侨老太太看中,他叫价180万元,老太太也答应了,定金付了2万元,结果据说“9·11”后老太太再没出现,顾成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找合适的买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腾冲像顾成旺这样不开店面,自己在家里摆些翡翠出售的商人很多,张竹邦说,“挂在身上的也很多,带着几个手镯、挂件,上北京去摆趟饭局,飞回来时,身上的东西已经全出手了”。所以他觉得翡翠经营是一门风雅生意,“不动干戈,就把东西高价售出了”。而这些人,凭借的只是眼光,1000元买的毛料,“买好了,设计好了,加工好了,出手很可能就上万元”。

  现代规则与传统规则

  尽管毛料市场的优势地位在丧失,可还是有好毛料留在腾冲,“几百万元一块的毛料留在这里,几年没出手,不过也不怕,做翡翠的人等得及”。顾成旺说。

  等得及的商人,在他看来,就是好商人。丁朋是他的朋友,也开了家翡翠毛料公司,店面小得和食杂店一样,但是走进去,立刻发现不同之处——小门面里面开了大仓库,零散地堆在地上的毛料有几百块,每块毛料价值都成千上万。而几个木柜里锁的是高档料,不轻易拿出来给人看。

  丁朋的另一特点是不贷款,既不从银行贷款扩大经营,也不给把毛料放在他这里出售的人抵押贷款,做事很稳当。在当地人看来,不欠债,是经营毛料的最高境界。他戴着犀牛角的挂件,称自己很闲很闲,已经开始把兴趣从经营翡翠转到玩古董上了。

  顾成旺习惯地叫他开了柜子,掀开里面一块巨大的毛料上盖的毛巾,石头的某处表面已经擦开,露出一大道碧色的“肉”,顾笑着说,还没卖掉?丁也笑说,“愿者上钩”。这块石头开价400万元,已经过了几年,迄今为止,没人把它买走,可是丁朋一点也不着急,在他看来,买走不买走,对他而言,都无损其价值。

  20多年了,顾成旺在腾冲见识了无数兴旺一时,又毁损于一刻的翡翠毛料公司。本地的毛料公司为扩大生意,往往急切在手中集合一批好料,愿意给毛料销售者抵押贷款,而有些经理眼光不好,给的贷款往往超过了实际价值,“多少毛料公司毁在贷款上”。刘祖光也奉行少贷款的政策,他亲眼见过许多缅甸侨商,第一次拿来好料,换了10万元,第二次还是好料,第三次来的时候,称自己急需钱周转,把手中的料放在这里抵押,“可是这回拿来的是卖不出去的坏料,而且这次去了,就再也不见他踪影了”。

  刘祖光的办公室也是传统的老式样,虽然生意额近年下降,“可是我们一分钱贷款都没有,既不向银行借,也不借钱给人,这样心里最平安”。按照顾成旺的印象,老辈子的腾冲玉石商都这样做生意,“保得一生平安”。而且,万一经手一块好毛料,“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可是,现在的腾冲毛料公司并不以老辈子的标准为标准,一家崭新的毛料公司就开设在刘祖光的毛料公司旁,仓库不再是普通设备,而是采用了红外线门禁监控,提供滤色镜等各种设备等等,据说光建设仓库就花了几百万元的银行贷款。“不就是放几百块石头么,用得着那么大的阵势。”经营了一辈子翡翠毛料的刘祖光不满地说。在他看来,好的翡翠毛料是最容易存放的东西,往地上一扔就行,永不变质。

  这家豪华的毛料公司的老板是从香港学回的生意经,他的理论是,“包装好了,普通的毛料也可以卖出好价格”。他这套经验不仅在毛料公司流传开来,更在零售商那里流传开来,腾冲政府正在打造中国翡翠第一城的形象,按照新思路,新建的翡翠市场上,所有零售商都改造着自己的柜台,上面挂上成排射灯,为照在翡翠上产生种种光泽,改变了“灯下不观玉”的老话。包装盒也极复杂精致,按照现代商业规律,流通就是胜利。

  顾成旺开始也很高兴地去逛了逛新建的翡翠市场,可是很快回来了,满脸失望地说:再怎么豪华,也没有好货,真是浪费。他觉得自己越来越不适应这个时代,自己满屋子的好货,可能一年也卖不出去,可是商店里那些不上品的镯子,“一上午就能卖掉几十对”。谁也不知道,腾冲的翡翠规则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