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的无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11:13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公仆高高在上”,这是一个草民的体验。什么时候草民在权力面前能真正成为主人?希望这不只是一种“希望”。

  柯云路

  一日外出,偶遇中学时的同窗。时隔近40年相见,他显得很兴奋,于是就近找了个茶座。自然要聊这些年的经历, 也聊当下的生活。

  聊着聊着,说起他的户口。同窗一家5口,是那个年代的标准家庭。文革来了,父母下干校,妹妹进工厂,弟弟到内 蒙兵团,他去了山西农村,5口人分了四下。同窗虽然早就离开农村,但因为工作关系一直留在外省,现在退了休,才盼到与 同样是知青的妻子在北京团聚。

  同窗的儿子在20年前就按知青政策将户口转回北京落在爷爷奶奶处,隔了几年妻子因为自己的父母生病,也为照顾 儿子,千方百计找到一家接收单位,将户口落至她的父母处,如此一家3口的户口又分在了三处。好在妻子当老师,每年有两 个假期,于是两个人多年来一直如牛郎织女般鹊桥相会。过够了夫妻分离的日子,一家人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退休,按政策可 以回北京“投靠”妻子了。

  以为很简单的事情,到派出所一问,先就傻了眼。除了一应的退休证明文件、身边无子女证明、结婚证等,还需要独 生子女证明。这让他们有些犯难。同窗觉得孩子早已成年,不知将那个证明独生子女的小本放在了何处。于是找到办事警官, 通融的办法是让单位再开具“只有一个孩子”的证明,且要说明不在同窗身边。于是,同窗抓紧忙了一气,证明开来了。

  还是不行。还需要当年将孩子户口转回北京的原始批件的复印件,于是同窗又到区档案馆复印盖章。资料很详细,可 看出同窗哪年下乡,孩子哪年出生,因何故将户口转回北京,上有各级部门的批示、公章。

  接下来写“投靠”申请。同窗的妻子退休前在中学教语文,文字表达能力应当不错,但这一关并不好过,一个小小的 申请,写了4遍跑了4遍才勉强通过。于是同窗感叹,办事机构完全可以采用便民措施,比如给个统一格式。

  相当厚度的各种证明、资料、证件等经过一番忙碌一一备齐,夫妻俩站在警官面前分别签了字,材料终于被接收,接 下来似乎就等通知了。岂料一周后办事警官来了电话,让同窗必须补办一份他当年的户口迁出证明。

  听到这里,我也不由地感叹了。当年我也插过队,不到一分钟功夫派出所就将户口上的卡片取下,再开出一纸迁出证 明,这个人就算彻底了断了和北京的联系。如此简捷的手续让同窗对当年户口怎样迁出已毫无印象。再说40年北京变化之大 ,当时户口辖区的派出所在哪儿都无从知道了。

  但这一关不可逃避,于是想办法。打114没用,同窗根本报不出派出所的名称,只好到原住地寻访,终于找到派出 所了,他满怀信心地拿着证件去开证明。汗淋淋地站在那里却被告知,管档案的警官恰好外出,整个派出所只一人管着这档事 ,要办也只能第二天再去了。

  现今的北京从城东到城西往返至少要大半天。同窗耐着性子第二天一早赶去,幸运地“逮”着了那位警官。一番查找 后,还真找到了已经泛黄的小小户籍卡片,然而又出了意外,上面显示,同窗已于考上高中的1963年将户口转至学校,我 们读书的101中学生都要住校。接下来的事情是找到学校的辖区派出所,问此处的警察,竟异口同声地说不知道,让打11 4问。同窗迟疑地报出几个可能的派出所名称,得到号码后不是无人接听,就是线路忙。无奈之下,决定亲自去101中学问 个明白。同窗费了老大的力气查到一条信息,学校已于1968年春将学生的户口全部迁回了各自的家。

  同窗只好原路返回,又一番查找,除了那张显示当年上高中时迁出的户口卡片,再没有其他的任何资料。

  我和同窗见面时,他还在等待,并且颇为烦恼。他说,派出所的主管警察下周要学习,只能等学习结束后再上网查找 ,是什么结果还不可知。警察说,或许在网上可以查到相关资料。于是同窗很郁闷。之前他曾请朋友在网上帮忙找资料,很容 易地查到了儿子当年迁入北京的相关资料。既然网上的资料如此详细,为什么一定要让老百姓顶着烈日跑来跑去?

  同窗说,在办户口的这一轮奔波中,许多事原本并不复杂,但繁琐的程序和一些办事人员居高临下的冷漠使他备感屈 辱。他说:每当我满头大汗、狼狈不堪并且用乞求的眼神站在他们面前时,我会从他们脸上看到一种快感。

  “公仆高高在上”,这是一个草民的体验。什么时候草民在权力面前能真正成为主人?希望这不只是一种“希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