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空局探月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16:37 航天员杂志

  欧空局:

  欧空局在空间探索上取得了多项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探测月球方面却落在了俄罗斯、美国的后面。欧空局决心研制新型航天器进行探月,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路。“SMART-1”(“智能”1号)是欧空局的首枚月球探测器,也是欧空局“尖端技术研究小型任务”系列计划中的第一项研究项目。“SMART”这个名字其实是“小使命的高等研究和技术”计划的英文词首个字母组成的缩写。事实上,“智能”1号的使命并不小,它肩负了三大任务:第一,它要测量月球地貌,分析组成月球表面矿物质的化学成分,验证月球是否形成于地球与一个小行星的强烈碰撞,进而揭示月球的起源;第二,它要使用红外频谱仪观测月球南极附近的冰。科学家估计这是撞击到月球的彗星的残留物;第三,它还要勘察月球南极附近几个火山口,科学家估计这里也可能有冰。

  2003年9月27日,欧空局利用“阿里亚娜”5G型

火箭将“智能”1号探测器送入太空。2004年11月15日探测器到达近月轨道。经过精确的位置调整和运作后,“智能1”号进入到距离月球表面470千米到2900千米的最终轨道,并在这一轨道上进行大量科学试验。科学家们通过探测器上携带的X射线、光谱仪等设备,详细绘制了月球表面地形地貌图和矿物分布图,研究其表面岩石的化学成分,探寻小行星45亿万年前撞击地球产生月球的过程。“智能”1号的另外一项任务是对月球是否存在水资源进行探测,其中对月球表面最有可能存在水的两极冻土区域进行了重点探测。

  链接:

  “智能”1号还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太阳能离子发动机作为主要推进系统的探测器。月球与地球的直线距离约为38万千米,美国“阿波罗”飞船从发射到抵达月球轨道只用了3天时间。但是“智能”1号却花费14个月时间,行程上亿千米才抵达月球轨道。这种“舍近求远”其实主要是为了验证其搭载的新型太阳能离子发动机的性能,解决日后星际旅行的动力问题。与传统的航天器化学燃料发动机不同,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喷射出高速氙离子流,为探测器提供主要动力。它利用燃料的效率比普通化学燃料发动机高10倍,这使得航天器有更多的空间装载其他装备。“智能”1号在太空中遨游近3年只消耗了60升燃料,创造了太空探险的奇迹。正是由于新型离子发动机表现优异,“智能”1号进入月球轨道的时间比预定计划还提前了近两个月。

  “智能”1号探测器的起飞质量为370千克,在太空展开后,其外形呈现为长1570厘米、宽115厘米、高104厘米的长方体,太阳能帆板翼展为14米,提供的电力为1.9千瓦。整个造价约为1.08亿美元的“智能”1号,其有效载荷质量虽然仅为19千克,但却包括用于完成10多项技术试验和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

  “智能”1号2003年9月发射升空,13个多月后顺利进入月球轨道。3年时间,“智能”1号围绕月球轨道飞行2000多圈,圆满完成了各项探测任务。2006年9月3日,造价约1.1亿欧元的“智能”1号以7000千米时速、与月球表面几乎平行的1度角击中了月球的“卓越湖”区域,同时“砸”出10多千米厚的“尘埃”供天文学家研究。由于撞击过程与石块在水面上打水漂相似,英国媒体将这次科学考察戏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打水漂”游戏。

  这次成功的撞击,扬起了大量的月球尘埃,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其成分,来解释目前学说都存在比较大争论的月球起源之谜。而且这次撞击在预定时间内撞击到了预定的地点,为下一步其他人类探测器在月球或其他星体精确着陆奠定了基础。另外,这次撞击对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也提供了工程基础。因为人类对付威胁地球安全的小行星撞击,目前的手段就是用人造核武器击中小行星的固定位置,以此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路线。这次行动无疑是积累了经验。

  “智能”1号是欧洲的骄傲,也可说是开启了新一轮月球探测的前奏,中国的“嫦娥”1号也即将加入到这队伍中来,我们期待它为中国带来新的月球资料,新的月球视野。

[上一页] [1] [2] [3]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