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春暖:乡村小学的非常体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16:55 南都周刊
后一个人的腿搭在前一个人的身上,几十个孩子排成长队同步前进。这个运动被当地的师生称作火车接力。 青基会供图 秋收秋种,即抱着南瓜赛跑是山里孩子们的特色比赛项目。 青基会供图 9月28日,云南武定县插甸乡小学。 早上6点30分,学校下面的街道“嘭嘭嘭”地开过几辆拖拉机,整个小山村的宁静片刻被划破。苞谷刚刚收割,枯黄的叶子都耷拉着在微风里一摆一摆。临街的房屋后面,散落着一些土坯房,人们从屋子里出来走动的时候,狗也蹦窜到了街道上。这个乡镇坐落在云南的一个山坳里,一百多米长的街道是这里最繁华的“闹市”。 小学就在山坡的上面,和街道上赶集的人们一样,插甸乡小学孩子们在经历另一个平静的上午。 这个学校没有上课铃,广播里响起“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时候,排在上午第二节的体育课就开始了。 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所有体育课都由其他科目老师兼任。体育教师杨学权十分钟前刚刚给学生们上完语文课,课上讲的是反映革命乐观主义的《狱中联欢》。 “体育教师杨学权”和“语文教师杨学权”着装上没有什么改变,脚底下依然穿着皮鞋,只是脖子上多了一个刚从宿舍里拿来的哨子。体育课在一个不到500平方米的操场上进行。围墙外面就是山坡,20多米长的墙上写着一溜红字:“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这些字是昨天下午为了迎接桑兰、郑海霞和陈露一行人的到来新漆上的。 作为全国第二所希望小学,这个学校里的体育教育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从1989年“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希望小学的基础教育资源短缺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同时学生们对体育锻炼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铁环、高跷带来的乐趣 杨学权站在孩子们面前。 “按班级座位排成四组。昂首挺胸,两手自然下垂,中指放在你们的裤缝上。”孩子们站得笔直,有几个穿着看不出牌子的运动鞋,有的穿着凉鞋,还有几个光着脚。 这节课他们练习队列。立正,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和走正步。杨老师向同学们示范着不太正的正步,告诉他们走正步的关键是节奏,要跟随着哨音的节奏。 和以往一样,25分钟后队列练习结束,孩子们开始自由活动。杨学权说,一二年级的体育课主要是自由玩耍,三年级开始练习队列,四五年级就让他们打打球,乡村体育教学没有太多很规范的锻炼。 孩子们立刻像蚂蚁一样四散开来。 女生在两个篮球架前练习投篮。红锈已经爬满整个篮球架,篮板上沾满了带球印的泥巴,篮筐在被球撞击后不停地上下摇晃。尽管器材有些老旧,这个学校的孩子依然被附近众多学校的小孩羡慕,在山的那一边,有的学生连篮球都没见过。 实际上,月初武定县教育局的一次调查显示,整个武定县的301所小学里有99副篮球架,却只有60个篮球,这意味着这些学校里面即使有篮球架,也只能成为摆设。 操场北边两个新的乒乓球桌则成为男孩子们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不是头一天开运动会,这两个木质球桌将像往常一样,被锁在学校综合楼的房间里面。校领导担心放外面会被雨水淋坏了。 没有及时抢占到球桌位置的男孩不得不去南边的两个水泥台上打球。水泥台腿是用砖头砌起来的,台面已经开裂。台子上横着一棵瘦小的桉树杆作为球网,树杆上的枝桠没有被削除,成为球飞行路线的障碍,谁更好地让球在枝桠之间穿行,谁就将取得这一局的胜利。 11岁的赵恒对打球兴趣不大,他在操场的指挥台前面滚铁环。 这里几乎每个小孩都有像赵恒那样的一个铁环。赵恒从三年级开始玩铁环,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在头一天举行的学校运动会上,“50米滚铁环”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在一个宽1米,长50米的场子里,参赛者用铁勾推动铁环,最先顺利到达终点为胜,赵恒用11秒完成了这个任务。 这项比赛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显得过于简单。每个周末,男孩子们从学校回到山里的家中,就在坑坑洼洼的山道上一路滚着铁环回家。 赵恒的铁环在操场上滚起来,一阵“咣当咣当”地响。杨老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种乡村运动都比较原始”。 另一种运动是踩高跷,这种运动在男孩和女孩当中同样流行。材料是削光滑的树叉,叉窝子里刚好可以踩上脚。校长汪占才说这种运动有野蛮性而有一定危险。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踩着高跷满山跑。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体育锻炼,但“器材”却遍地都是。 更正规的体育锻炼方式也正被普及。 杨学权的妻子郑曙云,90年代初就开始在学校里普及第5套广播体操。那时候她刚刚从楚雄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和另一个女教师一起被分配到了这里。她们俩把在学校里学习的广播体操,一招一式地教给了这个学校的师生,从此学校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之间有了课间操。 但是和丈夫一样,郑曙云现在是个语文老师,连体育课也不带了,她说学生的考试压力太大了,没时间管体育。考试压力在乡村里似乎比城市里更大。“山里头的人都希望走出去,对村民来说,孩子考一个好高中、好大学比什么都实在,平时课程负担很重,”郑曙云说,“学校开运动会了,国家的体育明星也来了,这几天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体育给孩子带来了真正的快乐。” 巨大的体育设施缺口 这个早晨,杨学权正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校长汪占才点了根烟,背对着红彤彤的阳光,站在学生宿舍楼前。 相比体育教育,现在他更愿意关心的是校舍的问题。什么时候能让这些孩子们住上好一点儿的宿舍楼?这些10平方米不到的宿舍楼里,挤着二十几个学生,很多学生不得不两个人挤在一张床上。 这座宿舍楼是石棉瓦平房,本来是1995年一次地震中解放军救灾部队临时搭建的简易宿舍,几经修缮,一直使用到了现在。 这样的困难并不是只有插甸乡小学一个学校在面对。 今年三月份到四月份,中国青年基金会委托一家机构完成了一份《希望小学体育运动环境调查报告》。调查小组在走访了陕西、甘肃、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等中西部六省(自治区)24所希望小学的学生、校长和教育局负责人之后,得出结论: “希望小学建设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它优先配置校舍、桌椅等基础教学条件。‘先让孩子有书读’在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中摆在‘需求层次’中最显著的位置。而因为经费或场地的制约,在学生的体育锻炼条件、音乐课、美术课开设的基础设施上配备不足。” 贫困,是希望小学从成立一开始就要面对的难题。武定县1986年就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到2006年末全县依然有贫困人口16.6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6.46%,其中,绝对贫困人口7.8万人。这种情况下,一个铁环、一对高跷,成为孩子们心目中“标准”的体育配备。 武定县教育局在今年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标准,全县有96所小学应配备16704件体育设备,实有1057件,配备率仅为6.32%,尚缺15647件。其中最简易的体育工具——跳绳,全县只有276根,还缺4524根。 “要想真正让人们关注体育教育,学校基础设施环境还是要先改善。”云南青基会办公室主任杨洲说。 但在更多的体育设备被关注中国教育的基金会和企业送进山里来之后,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将成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又一个更大的难题。在这个有26.7万人口的县里面,一个专职的体育教师都没有,兼职的体育教师也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体育教学培训。武定县教育局副局长常加荣解释说:“这是因为资金匮乏,没有能力配备专职教师。” 像杨老师这样的兼职体育教师,还将是今后很长时间里乡村教育教学的主力。 “姚明有多高?” 懂春宏站在昨天青基会新送来的篮球架前投篮,下课后篮球就不属于他了,他要抓紧再投中几个。他身上穿的是件城里亲戚给他的球衣,胸口写着大大的HOUSTON,号码是11号。这是姚明在NBA火箭队的球衣,可是他并不知道姚明是谁,甚至昨天刚刚到学校来看他们的运动员的名字他也没记住。 “姚明有多高?”有些听说过姚明的小孩好奇地问记者,然后顺着记者的手指看了看篮板。“他是不是世界上最高的人?”“电视上说内蒙古有个老爷爷是最高的。”几个小孩争论了起来。 杨学权坐在操场主席台前拨弄着脚底下的松针,在他对面是一座大山,翻过这座山,是滇中高原的更深处,那边有好几个村庄,安拉、上沾良、康照、四乐、西山、水城。这些村庄他都曾经去教过书。在那里,时常一个学校只有一个老师,教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所有课程,一周要教30节课,非常累。更多时候,体育课的时间让孩子们在山头上、田野里自由玩耍。 杨学权和郑曙云结婚的时候,婚礼就在这个学校里举行。宿舍楼是一座两层的木楼,风一吹,就嘎吱嘎吱地响。教室里铺满了松叶,老人在里面喝酒唱祝酒歌,年轻人在操场上围着篝火羝角、跳彝族舞。郑曙云开玩笑地说,其实少数民族的生活里到处都是运动。 如今14年过去了,这个小学迎接的领导一批又一批,办学条件在缓慢地改善着。现在的希望小学有篮球、乒乓球、单双杠,还有几乎没拿出来用过的体操垫子。 这儿条件在县里头还算是好的了,但是山的那一边呢?兼职体育教师杨学权,想起了他曾经走过的村庄。(南都周刊见习记者 陈鸣)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