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重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宣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3日10:03 21世纪经济报道

  十七大新闻中心在10月8日第一天开始对外服务的两小时内,就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境外记者来报名。

  十七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中国共产党,自十六大开始明确宣示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以来,过去的五年中一直孜孜不倦在此定位上进行大量理论创新、实践探索。正如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党建专家王长江教授强调,“执政党要把自己放到把老百姓和公共权力连接起来的位置上。怎么连接?怎么代表老百姓?所有的问题都要重新思考”。

  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理论创新,从而实现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正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答案。

  世界的瞩目,民众的期待,都和执政党的每一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密切相关。为此,王长江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解读党建的热点难点。

  十七大将为深化改革提供较大空间

  《21世纪》:十七大之前,中央派出很多国情调研组到地方去调研。您认为综合各方面情况,十七大的新意和突破点会在哪些方面?

  王长江:我认为十七大的新意是会为深化改革提供一个比较大的空间,这是可以预期的。现在的理论和提法,包括四个坚定不移,指向性非常明显,都希望你去探索、研究、创新,希望新的东西能够更多,有这样期盼性的要求。

  《21世纪》:最近几年,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之外,又强调社会领域的改革,民生问题被放在突出位置。您怎么看这样的改革设计?

  王长江:过去设计确实是政治、经济两个轮子,市场经济发展之后整个情况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基础上发展的独立意识,逐渐形成了公民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领域就需要改革发展,因为光搞经济或者政治并不能解决社会内部的矛盾。

  但社会改革是一个领域,并不能包括其他两个方面的改革。属于哪个方面的问题,就从哪个方面推进,是一种改进也好,是一种重构也好。比如说机制需要重构,方式需要完善,该是什么干什么,你该怎么改就怎么改,改革的空间已经提供了。

  我们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面对改革开放出现深层次问题的时候,是要通过推进进一步改革开放来解决问题,规则定得很清楚,按照这个方向前进就是了。

  《21世纪》:但可能有一些人会担心改革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怎么消除这个疑惑?

  王长江:问题的关键就在这。强调“有序”改革,就要给大家划定这个“序”。

  “序”是什么?就是规范。如果不划出这个框,怎么有序改革就成了一个问号,不确定性会增加改革者的风险,我认为你做得不错,就说你是有序的;我认为你出格了,就是无序,这是随心所欲的人治。

  我认为应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东西改革恐怕很难推进,现实中很多的困难,真正面对这些问题的是基层,他们有很大的创新动力,那就应该让他创新,但中央层面要给他一个“序”,一个规范,在这个范围里面创新。

  但这个“序”怎么制定,一说到具体的又特别复杂。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解决某个问题,往往是从各个部门临时抽调人员来研讨,不同的部门、地方往往带着各自的利益来讨价还价。

  其实改革的智囊团应该是独立于政府之外,不要给他权力,只给他义务。他只管研究问题和设计方案,方案是多选择的,但是绝不是站在哪一个部门的立场上,而是要站在全国的立场上,思考怎么让国家更好地发展,怎么让执政党能够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走在前列。最后选择哪个方案?由执政党决定。

  重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宣示

  《21世纪》:您对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国情状况和改革状况有什么样的看法?

  王长江:概括地说,市场经济的架构、体制初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上层建筑也有了很大的推进,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也提到日程上来了。随着改革深入,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且都是深层次的、千丝万缕联系在一起的根本性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观点更加相互激荡。

  刚开始改革的时候,是要在旧的一套东西里面找一个突破口:从这一点开始。最后找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农村开始,关注农民利益,再一步一步往前走。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现在不是找突破口,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基础上,上层建筑也好,文化、社会也好,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情况下,很多问题都是和最根本的问题连在一起,而不是单独的一个层面,它牵扯到深层次的问题。

  所以说各个问题之间要互相推进,不是说解决一个问题其他问题就跟着解决了。这是一个整体推进的问题,这意味着改革起来难度更大,一个地方没有动好,其他地方都会受到影响。

  《21世纪》: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旗帜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从1982年的十二大提出到现在,近30年来的发展和演变情况是什么样的?现在有什么新进展?现阶段再提旗帜问题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王长江:十二大提的比较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来有的是深化,比如说十三大提出了“初级阶段”,到十四大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到十七大又重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不一样的。因为关键是它有针对性,不是说过去说过的再重复一下,而是根据现在人们的各种疑虑、各种观点、各种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结论性的宣示。

  如果说过去几个阶段属于发展的话,这个阶段更多是一种宣示,在各种各样的要求、呼声面前,对究竟要往什么方向走要有一个明确的表示。因为有些人就觉得改革改错了,到现在问题百出,所以还要回到过去所谓的“真正社会主义道路”上去;还有人认为,已经改到这个程度了,要解决问题,就得按照西方的那套来做,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指向。

  现在提出旗帜问题,具体内涵就是,既不能回到过去那种状态,也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就得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所以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世纪》:我们还看到,这个阶段重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理论指导是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具体理解呢?

  王长江: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价值,把它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这些基本价值,包括公平、公正、平等、人权等。有些人总是想说这跟资本主义的有什么区别。我们过去的思维是非要和别人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人家遵循的规律我们不遵循。

  我们应该追求普适的价值,要解放思想,破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我们要做的是怎么让它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国国情跟别人确实不一样,这个必须结合,一结合就不一样了,一结合就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

  《21世纪》: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提出“四个坚定不移”,这里面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过去一直在提,您认为现在提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王长江:当改革进入深层次之后,当我们遇到很多根本性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思考,发现虽然已经改革这么多年,但是在很多方面思考问题的方式依然是旧的,特别是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还是用过去的思维方式,最后得出的结论不是说怎么推进改革,而是发现改革是错的。

  所以说,现在提“解放思想”是有新内涵的。从这个角度说,四个坚定不移也好,其他方面的提法也好,就是要使你的观念有一种创新的精神,然后大体上给你规范一个空间,指明一个方向。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在既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推进,是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现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经济发展问题稍微偏一点,就发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效益,因此不能偏废一个方面强调另外一个方面。

  突破与创新

  《21世纪》:从十六大到十七大,这五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引起全世界瞩目。您认为在党的建设方面、执政党的执政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和创新?

  王长江:十六大最大的创新就在于,终于认识到并特别明确地向全党宣布:我们是执政党。听起来这个道理非常简短,但实际上我们过去执政了几十年,很多情况下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是执政党的方式,还是革命党的方式。十六大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变了,要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

  尽管已经确立了这样一种执政理念,但要全党真正实现这种转变,绝不是说三五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我们现在还需要继续沿着这个思路推进。

  执政党要把自己放到把老百姓和公共权力连接起来那么一个位置上。怎么连接?怎么代表老百姓?所有的问题都要重新思考。没有代表机制是不行的,没有代表路径是不行的。

  比如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是很重要的一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