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创建社区民情倾诉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4日02:33 京华时报
党员创建社区民情倾诉室
 党支部书记、主任栗书平在倾诉室为居民排忧。本报实习生 于志强 摄

  本报记者 李慧博 实习生 王鹏昊

  大兴清源街道的兴华园社区居委会有一间5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别看这儿地方不大,却是全社区31栋楼、2205户居民共6500余人的“心情驿站”———倾诉室。

  倾诉室里,每天都有一位值班党员负责倾听居民心声,将他们遇到的烦心事、难事一一记录,当问题解决后再填上反馈记录。令居委会党员们欣慰的是,倾诉室成立3年来,还没有一件解决不了的事情。

  因一段黄昏恋而建

  兴华园社区倾诉室的成立纯属偶然。

  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栗书平说,2004年夏,一个老人来到居委会,要找党支部书记“单独谈谈”。栗书平让其他工作人员出去呆一会儿,把老人让进来。

  原来,老人是碰到烦心事了。老人是个鳏夫,很孤独,想抱孙子乐呵乐呵,可儿子30多岁总不结婚,而且两人一谈这事就吵架,闹得关系很僵。

  栗书平了解情况后,多次和老人及其儿子单独谈心,最后才弄明白其实老人烦心另有原因。“老人是想再找个老伴,但儿子不同意。”栗书平于是两头做工作,同时帮着为老人找老伴。

  栗书平注意到,社区里有一位70多岁的大妈,有两个女儿,但一个住在城区另一个在国外,“大妈也很孤单,老睡不好觉”。她决定为这对老人牵线搭桥,没想到双方都很乐意。

  经过做思想工作,老人的儿子开始慢慢接受了这段黄昏恋情。“现在,老太太做什么好吃的都叫上大爷的儿子,两家关系非常融洽。”

  这事对栗书平的触动特别大。

  “我采取‘背靠背’谈话方式。”栗书平说,每次和父子俩单独谈话后,两人都嘱咐自己不要告诉对方。栗书平也遵守承诺,两边做工作也不透露对方的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特别是独居老人,都没有一个能说心里话的人”。

  在兴华园社区,老人有220名,独居、空巢老人32名。“这些人都特别需要关心,需要有人陪着说说话。”栗书平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党员进行沟通,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给老人们一个说心里话的地方。

  栗书平还有另一层考虑。社区里有31栋居民楼,住了2205户,共6500多人。居民构成复杂,既有干部又有农民,既有本地人又有外来人口,“他们在生活习惯、个人素养等方面千差万别,之间的矛盾也是错综复杂,如果能让居民们说出烦心事、难事,问题就好办了”。

  当年,居委会就从办公地辟出一间5平方米左右的小单间,并挂上“倾诉室”的门牌。

  替人保密定为铁律

  创立之初,倾诉室每周三由栗书平坐镇,其他时间是72岁的社区居民、老党员仇述增老人。

  两人除了倾听居民的心事,还要排忧解难,因为每次接待都需建档并做跟踪,直至难题得到解决。用来建档的记录本上包括值班人、倾诉者、时间、内容以及反馈意见,每一栏都必须填写。

  随着居民来访数量的不断增加,栗书平和仇述增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为此,党支部决定吸纳29名党员做倾听者,这样一个月下来每名党员只需值一天班,剩下的时间用来更好地为居民排忧解难。如果遇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及时反馈到党支部,那里有个“三人组”的智囊团,不论多难都能在3天内支招。

  运作3年来,倾诉室逐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核心是“三不纪律”,即服务态度端正,耐心细致不出偏差;严格保密,不暴露个人隐私;秉公办理,不准掺杂个人恩怨,打击报复。

  铁律中,栗书平对“严格保密、不暴露个人隐私”感触颇深。

  有一次,一位60多岁的大爷倾诉时哭了起来。栗书平给老人倒了杯水,等老人止住了哭声才说:“大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您放心,天大的事我给您挡着。”

  “60多岁的人,让主任笑话了。”哭过后,老人心里痛快多了,开始吐露心声。原来,老人的儿子和吸毒女混在一起,他看不过去予以管束,却被儿子打伤了头和胳膊。老人希望党支部能出面,又不愿家丑外扬,“我就相信党员,心里的苦只能跟党组织说”。

  为了排解老人的心忧,党支部用了两个月时间才解决了此事,老人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后来还主动加入了倾听者行列。

  “老人是老党员,可家里条件不好,是被照顾的对象,我们决定减免老人的党费,老人坚决不同意。”栗书平说,老人的理由很简单,说只有交了党费才觉得自己是名真正的党员。

  党员帮断“家务事”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倾诉室的党员们却知难而上。

  社区里有位86岁的老大爷,得到了几十万的拆迁款。本来是件高兴的事,老人却犯起难来。“子女们谁多照顾我一些,其他子女就有想法,老寻思着是不是冲着我这钱使劲呢。”老人担心钱会破坏亲情。

  栗书平听后给老人支了一招,让老人把钱分了,存折上仍写老人的名字,但存折由子女们保存。老人依计行事,分钱的时候给条件稍差的小儿子多分了15万元,其他子女也没有意见。打这以后,子女们照顾老人也不再互相猜忌,家里恢复了原有的快乐。

  随着倾听室接待量的增加,党员们发现居民遇到的烦心事不仅包括家里的,还有邻里之间的,以及和物业之间也时有摩擦。“什么样的矛盾都有。”栗书平说,有些居民在楼道内摆放蜂窝煤,有些居民用喷泉水冲洗垃圾桶,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倾听的党员从不怠慢,一个个地做工作,劝说居民爱护公共环境。

  有一次,社区居民反映一层住户在院内栽树挡了自家的采光。当时,这户居民极为激动:“你们管不管,不管我就给全部拔掉!”值班党员把这位居民安抚回去后,立即去了解情况。

  经过3次对两户居民及保安的调查核实,党支部了解到,事实并非像这位居民所说。原来,前来反映情况的这户居民自己家也种了蔬菜树木等,拔掉后才到党支部“告状”的。

  值班党员还是用老法子———“背靠背”的方式消除了两家的隔阂。现在,两家的老人们经常串门聊天,相互照顾,“好的跟一家人一样”。

  化解矛盾出奇制胜

  随着化解心结的次数增多,党员们也总结出一些应对“高招”,但并不拘泥在倾诉室使用。

  “先听后调查,这是基本程序。”栗书平说,在调查时,不仅要听当事人的意见,还要从邻居、保安等侧面了解情况,摸清楚双方的脾气秉性,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咱不能再给人家火上浇油”。

  党员们把住户分为三大类,即无矛盾的家庭、有矛盾的家庭和容易发展矛盾的家庭。在此基础上,他们细分出13种矛盾类型,每一类矛盾各有解决的窍门。

  去年10月,居民到居委会反映,有个醉汉站在19号楼门前马路上,车来了也不躲,司机按喇叭他也不理。司机是个小伙子,年轻气盛,下车就和醉汉打起来了。

  栗书平赶过去一看,发现醉汉是社区里出了名的“酒鬼”,此人一沾酒就醉。栗书平知道,醉汉最怕他二大爷,于是找来二大爷。果然,二大爷一到便冲醉汉大喝:“逞什么能啊你,回家!”醉汉虽然嘴里嚷着“谁也管不着”,但明显收敛了,最后被两个保安给架回家去了。

  “这户居民家就属于容易发展矛盾的家庭,我们特别关注过,所以知道他一发酒疯就直接找来二大爷,一物降一物。”栗书平说,这些办法都是在创立倾诉室后党员们日积月累出来的,“如果直接劝架,没准还会受伤”。

  其实,矛盾处理多了,党员们也有感觉不痛快的时候。比如,有些居民当时比较激动,见到前来处理矛盾的党员就骂。虽然工作中有些困难,但看着居民的烦心事越来越少,社区越来越和谐,党员们觉得受再多委屈也值得。

  倾诉室成立3年来,共接待居民3000余人次,解决矛盾200多件,其中家庭矛盾60多件、邻里纠纷40多件、业主与物业纠纷约100件。

  兴华园社区也因此屡获殊荣: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全国绿色社区、全国典型示范社区……

  “这些称号都是别人给的,居委会就是想多给老百姓办点实事儿。”栗书平说。

  倾诉室更像心情驿站

  对于倾诉室今后的发展,栗书平希望这里不仅仅是居民诉说烦心事的地方,更应该是情感交流的场所,“像是一个心情驿站,谁家孩子考上大学,谁家生个小孩都过来说道说道”。

  这其实也是居民的心声。居民赵淑华说,没事儿也愿意去倾诉室和党员们说说话。虽然自家没什么事,但毕竟和儿女有代沟,有些事不方便说,“在这里就没那么多顾忌了,说出来自己心里也舒坦”。

  在与居民的沟通中,党员们被居民们当作知心人,赢得居民的信任。

  仇述增老人是社区内公认的热心肠,也是倾诉室内最受欢迎的党员之一。有一次,仇大爷听说社区里一位党员的老伴去世了,老人因此心情郁闷,加上患有

糖尿病,邻居们都很担心。为此,仇大爷动员老人出来为社区做点事。

  起初,这位老人担心自己没有党组织关系,管事未必有人服。仇大爷见到老人的交党费记录后,乐了:“那不就得了,交费记录就证明咱还是党员,怕什么!”老人被说动了,之后加入了社区“红袖标”,也和仇大爷成了知交。

  在兴华园社区居委会,主任不在的时候仇大爷就是“编外居委会主任”。居民们见他整日出入居委会,就开玩笑说:“老仇,一月给你多少钱?”“一分不给,还向外掏点。”仇大爷一点儿不生气,乐呵呵地回答。

  也有人不理解他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折腾图个啥,仇大爷说:“就图咱是个党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