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瞭望》:人民的新期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4日11:09 人民网
普通老百姓对科学发展观都有一笔账,这笔账不是看新建了多少厂房,新建了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各阶层能否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是看发展成果是否让民众共享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承载着每一个老百姓的梦想。 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0871亿元,在世界上的位次跃居第四位;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2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进入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股市、房市的增长幅度也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处于1000至3000美元阶段时,往往对应着各种矛盾的紧张和激化,其中,由贫富悬殊引发的社会矛盾最为突出。 快速发展带来的兴奋与浮躁,似乎一直与我们如影随形。 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中国的老百姓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最期待的是什么?《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与身边的普通人交流时,尽管他们的梦想各不相同,但几乎每一个人都告诉记者,希望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希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得到加强,希望国家越来越强大。 很多人提到一个词:幸福感。他们希望随着社会和个人财富的增加,能够让大家生活得更幸福快乐,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如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要结合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现实,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全面规划,作出战略部署。 圆普通百姓的住房梦 住房、医疗、教育,是普通老百姓生活支出最多的三大块,也是近些年群众反映负担最重的三大块,成为事关民生的三大热点话题。如何切实解决这些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民生热点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和执政能力。 本刊记者采访的几位普通人,他们反映的只是民生问题的几个侧面。民生热点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中,表现为不同的需求特点,但其背后,反映了改革的深层次矛盾,也是改革攻坚的难题。 今年国庆节期间,已在济南工作6年的吴姝虹四处寻找适合自己的房子,结果转了几天让她既失望又吃惊:去年此时每平方米四五千元的房子,一年过后齐刷刷涨到七八千元。 在外人看来,吴姝虹和她爱人的工作、收入都不错,可是他们现在发现,要圆自己的住房梦,还是一件吃力的事情。 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4号文)出炉,明确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随后,国务院主持召开全国住宅工作会议,把住房保障工作列入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 “24号文”首次明确了廉租房制度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指标、要求和计划,还将农民工和棚户区居民等住房困难群体纳入逐步改善居住条件之列。住房保障体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这一政策,吴姝虹表示十分欢迎,她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要将“24号文”落到实处,还需要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来保障,如保障性住宅的资金支持、建设进度、保障人群等,都需要细化措施的配套。随着房价越来越高,买不起房的不仅仅是低收入家庭,还有她这样“不上不下”的家庭,如何保障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也需要政府出台具体的政策。 渴望全民医保时代的到来 今年7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今年在全国79个城市试点,2010年覆盖全国。试点地区凡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保通过家庭缴费和政府补助,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帮助城镇非从业人员解决大病医疗费用问题。基本医保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对试点城市的参保居民,政府每年按不低于人均40元给予补助。 家住北京市新景家园的王玉虎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早就盼着这种“全民医保”时代的来临。他同时也认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需要将药价切实降下来,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一个头痛脑热就要花几百元钱,做个手术动不动就是上万块钱,医疗费用“高位运行”,再好的医保政策也会被拖垮。医疗卫生服务、医药购销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是“三套马车”,环环相扣,相互制约,三项改革要实现联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6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山东菏泽市农民王三超来北京打工已有7年时间,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党和国家对农村和农民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得民心的政策,他对党、对国家充满了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他希望能够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40岁的王三超,再怎么打工,他的身份还是农民,现在还没有办法进入城市的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之内。现在有上亿的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希望政府切实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制度化保证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创造了根本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有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公平正义就会自然实现,它还需要各方面的具体制度来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是相对的、渐进的,只有用制度的形式来保障并不断巩固和扩充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成果,社会公平正义的程度才能不断累积和提升。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研究机构学者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的层面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着眼于构建稳定协调的社会秩序,建立健全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使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得到调整和解决,使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得到维护和实现。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建设,说到底还是要靠深化改革。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以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就是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垄断行业员工的收入限定在合理的水平。还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征收等措施,调节收入分配。从今年开始,根据新税法要求,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个人要主动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从实际情况看,“主动申报”个人所得税的还是少数人,要通过配套制度,解决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难问题。 受访的学者建议,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的制度。当前应当促进六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二是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三是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四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六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老百姓需要司法公正 农民工温振其来自河北省南和县,2004年开始在北京缘梦山啤酒屋做保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参加社会保险。2005年3月21日凌晨,温振其值班时遭两醉汉袭击,手臂被砍了3刀。医院诊断,左肱骨内裸开放性骨折、左尺神经完全断裂。他被送至多家医院治疗,初步的医疗费由啤酒屋承担。 初步治疗结束后,温振其夫妇在北京海淀区租了一间房,开始了漫长的维权路。温振其告诉本刊记者:“工伤赔偿的艰难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温振其说:“我们往返于临时住处、派出所、劳动局、法院之间,为节省交通费,我们徒步行走,一个月穿破3双鞋子,每天走30多公里路,还借了3万多元的债,但是到现在我只拿到了一个工伤证明和两份判决书,赔偿一分钱没拿到!” 温振其的律师沃星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这个案件非常具有代表性,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不畅通,导致农民工维权程序复杂,维权成本高,胜诉后执行难。完善相应法律制度和司法保障体系,不仅仅对农民工需要,很多群众反映的打官司难、执行难的问题,都需要改进和完善相应程序和制度,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有序政治参与”约束公权力 在采访中,许多群众对部门利益膨胀的意见很大,认为一些政府部门利用立法等手段,将自己的权力进行法律固化,形成部门利益山头,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胡波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要破解这一矛盾,首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开门立法”、集思广益,既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又充分吸取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制度设计制定的程序,增加透明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诉求的机会和渠道,使法律和制度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利益。 治理腐败,特别是治理用人的不正之风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少群众谈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使之与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具体到干部的任用上,希望更多地采取群众民主推荐的方式,并建立起下对上、社会对政府相互结合的监督网络体系。 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群众受益 普通老百姓对科学发展观都有一笔账,这笔账不是看GDP增长了多少,也不是看新建了多少厂房。《瞭望》新闻周刊在调研中了解到,更多的人是看各阶层能否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是否因为经济“快速发展”而忽视了群众的基本利益。如果发展不能让群众受益,就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今年68岁的董善昆曾是重庆市江北区的一名教师,他目睹了城市巨变,也目睹了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几十年前,江北区从石马河至唐家沱有数不清的小溪汇入嘉陵江、长江,每条小溪都清澈见底,河边绿树成荫。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河道的污染,有的河流严重富营养化甚至臭气熏天。董善昆忧虑地说,照这样下去,我们欠子孙的“环境账”会越来越多,将无法偿还。 环境污染已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今年5月29日上午,在高温的条件下,太湖无锡流域突然发生了大面积的蓝藻暴发。供给无锡市民的饮水源也迅速被蓝藻污染。现场虽然进行了打捞,无奈蓝藻暴发太严重而无法控制。遭到蓝藻污染的、散发浓浓腥臭味的水进入了自来水厂,然后通过管道流进了千家万户。 国家环保总局以2004年为例公布的数字显示,环境污染对人民生命健康构成威胁:2004年全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以及约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 水污染方面,粗略的估算表明,由于饮用水污染造成的农村居民癌症死亡人数为11.8万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67.8亿元,此外,由于喝不到安全饮用水患介水性传染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0.7亿元。 保守估计,2004年全国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为178.6亿元。 领导干部要有新的政绩观 《瞭望》新闻周刊在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调研时,接受采访的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成为一项急迫的任务,但当前一些地方还是抱着粗放型发展模式不放,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变着法地引入一些污染性项目,并对一些企业的污染治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一些地方,甚至有一些化工企业将废水排入地下深井,直接污染地下水系。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河南省巩义市市民赵蕊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大家都盼着真正能建立起绿色GDP的考核体系,将群众对环保的评议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些地方为了“经营城市”搞大拆大建,在城市拆建过程中又采取粗暴的手段和措施,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潍坊市民郭寿鹏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原来城市拆迁,考虑政府和开发商较多,考虑老百姓的利益较少。让群众拆迁,补偿压得越低越好。现在潍坊市提出,要让在经济发展中作出贡献的人直接、优先享受发展成果。对拆迁居民,每名居民享受“两个83平方米”待遇,即83平方米的居住用地,83平方米的生活保障用地,受到群众欢迎。希望更多的地方将群众利益放在优先位置,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满足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中秋节,来自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拉开了国家大剧院试演出的序幕。特别引人关注的是,观众的主体是大剧院的建设者和剧院原址搬迁居民、奥运建设者。来自北京城建集团路桥公司的李贵友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他和工友们已在大剧院工地干了两年多,终于盼来了首场试演出。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像我们一样走进大剧院看演出。” 很多群众希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安徽芜湖市民孙建秋告诉《瞭望》新闻周刊,现在真正受老百姓欢迎的文艺作品还不多,精品少。有些电视台一窝蜂地办“选秀类”节目,层次不高,有些节目还追求低级趣味。盼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能够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和形式。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季平目前正着手进行儿童音乐剧的创作。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目前适合中国青少年看的音乐作品太少,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品太少,引导青少年思想健康发展的作品太少。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情绪,深入生活,创作出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 赵季平认为,我们必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