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迎接党的十七大 喜看北京新变化之交通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04:23 京华时报
惠民公交方便快捷 2002年到2007年,北京交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5年里,北京公共交通有了长足发展。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2002年的74公里增长到142公里,奥运会前更将达到200公里。公交优先、线网优化以及低票价的新政策,让普通市民出行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五年交通变化 变化1 取消月票市民刷卡乘车 去年,北京制定并启动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案,进行月票改革:非空调公交车改为1元单一票价,空调车的起步票价降为1元,市民持市政交通一卡通乘公交车可以打8折。 今年1月1日,北京开始取消公交月票,实行持卡打折优惠的低票价政策。同时,公交线网不断优化,运营时间也不断延长,100多条公交线路的运营时间平均向后延长了60分钟。 变化2 开建快速大容量公交线 市民享受低票价的同时,也感受着公交车速度的不断提高。 2002年,北京在新外大街、丽泽路等大街新建公交优先专用道12.4公里;新增市区准快速公交线路已达29条。2004年新增公交专用道10公里,第一条南中轴快速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开通。安立路、朝阳北路两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也将于年内开通。 和2002相比,北京公交车运行速度普遍提高10%以上,正点率提高了20%。 变化3 解决五百小区出行难题 随着城区快速发展,新建小区在不断增多,但这些小区的配套交通却没能及时跟上。 2002年,为了解决新建小区出行难的问题,公交集团新开辟线路55条,调整延长线路50条,解决了130个小区出行难问题。此后一直到2006年,北京每年都根据市民出行需要,开辟调整几十条公交线路。 从2006年到2007年,北京又集中进行了6批公交线网优化调整,解决了昌平新城、百子湾、万泉寺、三环新城等360多个小区居民出行的困难,同时加强了公交与城铁13号线、地铁5号线的衔接。 变化4 轨道交通里程增长一倍 2002年,当时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仅有2号线、刚刚实现与复八线连接的1号线。当年9月28日,13号线西线开通试运营,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4公里。 随着奥运临近,北京开始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线路。2003年,13号线实现全线通车,当年12月,八通线通车试运营。13号线和八通线的开通,使得北京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61公里。这两条线路极大拉近了回龙观、通州与北京城区的距离。 2007年10月7日,5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缓解了天通苑等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至此,北京地铁共有5条运营线路,运营里程达到142公里。 变化5 取消月票实行单一票价 在5号线开通的当天,北京轨道交通取消地铁专用月票卡,开始实行每人每次2元的单一制票价,乘客乘坐轨道交通一次出行,不论乘坐距离长短和换乘次数多少均只需2元。 低票价的同时,地铁的运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1号线、2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的列车运行最小间隔不断缩短。其中,1号线最小间隔缩短为2分45秒,2号线最小间隔缩短为3分钟,13号线和八通线最小间隔缩短为3分30秒,新开通的5号线最小运行间隔也达到了4分钟。 变化6 场馆周边道路完工过半 5年来,北京进行了一大批奥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奥运场馆周边的72个道路、桥梁建设项目中,已基本完成40项,正在施工29项,其余3项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开工。 目前,老山路、白马路、潮白河左堤路、顾家庄立交改造等工程已经完成。老山自行车馆、顺义水上公园等3处奥运公交临时场站示范站也已经开工。11条未达到奥运道路完好率标准的道路进行了维修整治。机场高速路和首都机场轨道专线沿线绿化工程完工。 同时,北京开展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高速”的新农村建设工程。 变化7 快速路网正“环环相扣” 5年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实现了二级跳,2002年约有180万辆,2003年突破200万辆,2007年突破300万辆。 随着小汽车在出行中所占比例迅速提高,环路、长安街等城市中心区主要道路及城市出入口的交通拥堵状况加剧。其间,北京疏通了223处堵点,并修通了一批环线的连接线,如连接东二环和东三环的通惠河北路,连接东三环和东四环的京承高速路等。 根据规划,北京将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15条快速放射干线,与4条快速环路一起构成中心城快速路网系统。 变化8 三条地铁奥运会前开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北京将开通3条轨道交通线路。届时,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00公里。 目前,10号线的土建工程完成了95%,基本实现隧道贯通目标。奥运支线的土建主体工程完工,轨道铺设完成,机电工程完成了41%。此外,机场线土建工程完成了92%,4号线土建工程完成73%。 今年,轨道交通还将加快建设步伐:开工建设9号线;启动8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大兴线、亦庄线和6号线工程,进入设计阶段。 -官员访谈·对话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 系列新政力挺公交优先 2003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成立之初,便积极倡导优先发展公共交通。2006年,北京确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将公共交通定位为公益性事业。2007年,北京开始全面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 北京为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何落实?成效怎样?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 记者:北京确定公交优先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刘小明:上个世纪80年代,一批国内交通专家就提出了我国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是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那时支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呼声并不高,甚至有人提出,北京每年拿出几十亿元支持公共交通,还不如给每个家庭买辆轿车。 进入新世纪后,北京机动车增长迅速,2002年到2007年,机动车每年都以30万辆的速度在井喷式增长。今年5月26日,北京机动车历史性地突破了300万辆。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城市化、机动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凸显。从北京市交通委2003年成立之初,我们就在积极倡导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世界各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选择了公共交通就是选择了城市的未来。 记者:公交优先政策从提出到最终实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刘小明:2004年《北京交通发展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尽早确立公共客运在城市日常通勤出行中的主导地位,在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之后,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在北京市交通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大力推动下,北京逐步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达成了共识:公共交通就应该是公益性事业,选择了公共交通就是选择了城市的未来。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最后要落实到公交车和公交运输企业上,但北京公交集团 下属的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却是上市公司。2006年8月,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对上市公司北京巴士进行资产置换,将公交客运资产重新回归公益性事业。这次回归彻底解决了公交改革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2006年12月18日,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由市交通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联合制定的《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正式出台,确定了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 记者:公交优先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刘小明:首先是公共交通的低票价。自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就统一市区地面公交普票票制票价,单一票制线路每乘次1元,计程票制线路12公里1元起价,使用市政一卡通享受4折优惠。2007年10月7日起,北京开始对轨道交通线网实行新票制票价,线网内单一票价2元。 其次,加强路权优先力度,新建道路同步设置公交专用道,延长现有专用道使用时间,修建施划公交港湾,改造设置大容量快速公交专用道。 再次,进行了公交线网优化,减少重复线路,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建立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的三级公共交通网络。 最后,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记者:实施公交优先系列政策对北京交通的影响如何? 刘小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全面实施半年,北京的公共交通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达到1148万人次,日均客运量增长200多万人次;市区公交各条线路平均满载率约为70%;公交出行比例由30%提高到31%;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刷卡比重占日均客运量的82.5%;实施6批公交线路的调整,减少110条重复线路,三环内减少站牌约3000块,可将中心区重复线路车辆约1500辆投入到小区公交线路,完善中心城周边约300多个小区的公交服务。 根据北京交通规划,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投资总额将达到715亿元,占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45%。到2015年,北京将实现“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将提高到45%以上。 -百姓故事 新市民的10年乘车经历 28岁的黄茜是北京的新市民。1997年,她从湖南常德考入中国人民大学,4年大学生活结束后在一家出版社找到工作,迄今她已在北京生活了10年。对黄茜这样的新市民来说,月票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勤工具。 大学:第一次用公交月票 1997年9月,黄茜从湖南老家来京,从西客站北广场出来后,一辆320路公交车把她送到中国人民大学。 “这算是我和北京公交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吧。”黄茜说,在老家,自行车是她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到北京后,公交车成了她主要的交通工具。 入学不到一个月,黄茜在室友、北京同学姜华的催促下,拿学生证办了第一张学生公交月票。“只要20元钱就能用一个月,不管坐几次,只要月票能用的公交车都能坐。”第一次享受作为北京市民待遇的黄茜当时特激动,跟姜华说“当北京人太幸福了!” 当年那张学生月票,黄茜保留至今。那是一张纸质的月票,票面有“北京市学”4个字,右上角贴着黄茜10年前的一寸黑白照片。 工作:差点私购地铁月票 2001年,黄茜大学毕业,和姜华一起进入了一家出版社工作。离开校园后,她和姜华在人大附近合租了一套两居室,但出版社在阜成门外,两人每天都用月票坐车上下班。 和黄茜的学生月票不同,姜华的月票还可以乘坐地铁。姜华的月票底板上印有“联合”、“80元”的字样,也就是说,80元可以不限次数乘坐地铁和公交车。每次黄茜和姜华一起在阜成门坐地铁去王府井逛街,她都要去窗口花3元钱买票,而姜华只需要向检票员出示一下月票就行。 “2001年以后就不卖地铁月票了。”黄茜说,当时地铁车厢里有很多写着“转让地铁月票”的小卡片,她很多次都想打个电话买一张,但周围买过的朋友都劝她别上当,因为大多数是假的。 置业:地铁一族无票难当 2003年夏天,黄茜在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附近买了套小公寓,结束北漂生活,同时告别“公交一族”成为“地铁一族”。 “买在广院附近就是看中马上开通的八通线。”黄茜当时的想法是,每天上班可以先坐八通线再换乘1号线,最后换乘2号线到达单位,虽然中途要换乘两次,每个月的出行费也增加了一些,但坐地铁通勤的时间不受交通拥堵影响。 那年秋天,姜华在父母的帮助下在天通苑买下经济适用房,以2000多元的单价购置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住宅。由于天通苑离单位太远,姜华又买了一辆POLO轿车,成了“开车一族”,并将自己的地铁月票送给了黄茜。 黄茜换完票底照片后,这才真正成为“地铁一族”。 如今:坐地铁比开车省时 2005年,黄茜去了新的单位,而姜华则有了自己的小家。不同的单位,各自的家庭,黄茜与姜华的见面次数减少了。2006年5月的一天,两个人约好了晚上7点一起在东直门吃饭。黄茜乘坐地铁如约,但自己开车的姜华却迟到了半个多小时。原来姜华在北二环遇到了大堵车,从德胜门到东直门开了40多分钟。姜华向黄茜抱怨,她每天从天通苑一出门就是大堵车,反倒羡慕黄茜每天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既省钱又省时。 今年,北京市先后取消公交月票、地铁月票。“现在人人都能享受低票价乘车了,加上开辟了很多新的公交线路。所以,开车真不如去坐地铁和公交车方便。”黄茜说。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郭鲲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