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内地投行的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13:37 南风窗

  本刊记者 杨 军

  寻找中国内地投行的竞争力 本刊记者 杨 军

  摩根斯坦利、美林、瑞银、摩根大通、高盛等等,不知何时,这些曾经离中国百姓生活很远的国际投行的名字,开始在众多国人口中变得如数家珍。

  在国际投行们看来,现在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国家,就是所谓的“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中,又以中国最具吸引力。为了分享中国经济成果,它们逐渐齐聚这里。

  外资问鼎“中原”

  美资投行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国际投行。所谓的“MGM”(摩根斯坦利、高盛和美林)格局,曾在中国市场风云一时。

  而在2002年7月,当中银香港选择高盛和瑞银华宝担任联席承销商时,业内人士意识到,中国企业将改变过去主要依赖美国投行的局面。而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契机,则真正使欧资银行在国内市场成为舆论热点。

  根据有关消息,瑞银集团已从中国银行、中国交通建设公司以及中国招商银行的

新股发行承销中,获利1600万美元。而最新消息显示,瑞银即将参与中石油40亿A股的承销。

  据统计,作为欧洲最大的银行,瑞银去年证券承销金额首度超越摩根斯坦利及花旗集团,目前排名只落在高盛之后。目前全球超过1/3的IPO(新股上市发行)来自亚洲,而中国又是国外投行在亚太市场竞争的主战场。是否能在亚太市场保持领先,对于投资银行及其全球的排名,越来越关键。

  继高盛高华证券第一个吃螃蟹后,瑞银旗下的瑞银证券是在中国获得全牌照的第二家合资券商。从今年年初到现在, JP摩根、花旗银行、美林证券、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也在加快与内地证券公司合资的步伐。

  而在今年5月中美战略对话、中方宣布了一系列金融业开放的动作之后,国际投行在中国的业务开始进入井喷时代。

  中方5月宣布的开放内容,包括下半年取消外资券商进入内地市场的禁令以及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允许外资券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业务的种类。同时放宽的还将有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合资证券公司可获得所有经纪业务、自营交易和基金管理业务许可。

  2007年7月,先是瑞银证券首次承销的中国本土项目西部矿业高调上市,筹资额62亿元。随后,高盛首次在内地独立承销的宁波银行正式挂牌上市,筹资41.4亿元。同期,正考虑在中国发展

零售业务的摩根大通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商业银行业务牌照。而其他市场消息,还包括北京银行敲定高盛作为其IPO承销商之一,招商证券将聘请高盛与瑞银作为IPO承销商,中 移 动已初步选定高盛作为保荐人。

  据悉,红筹股回归A股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启动,其中中石油、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富力地产、建设银行等均已明确公告将回归A股。中国 移 动、中国网通、中海油、中国海外发展、中化化肥、香港中旅及中国食品也将紧随其后。红筹回归,会是投行们下一波竞争的主要战场。

  良禽择木而栖

  在欧美投行的竞争之下,中国内地投行的前景,似乎不十分乐观。

  中国内地的投资银行业务,最早是为满足国有企业证券发行与交易的需要而发展起来,最初曾由商业银行混业从事。到80年代中后期,原来在商业银行内部的证券业务逐渐被分离出来,成为专业的证券公司。

  经过10多年的发展至今,中金、中信、平安、招商、银河、广发、国泰君安等专业证券公司逐渐成长起来。但像现在高盛和瑞银做的大型国有企业、大型上市公司、大型民企等“三大”项目,在过去,主要是集中在中金、中信、中银国际等少数投行的手中。然而,当高盛、瑞银等直接进入内地市场参与竞争,对即便已是国内第一梯队、传统只做“三大”项目的投行,也有不小的撼动。

  不过,虽然一样有撼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欧、美投行也没有冲垮日本的本土券商。而在当前的中国,面对国际巨头,国内投行最措手不及的,是对人力资源的竞争。

  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投行人事变动频繁,如原中金公司投行部副总裁肖峰加盟了凯雷投资集团;2005年,瑞银集团入主北京证券不久,则请来了国泰君安分管投行的副总裁华一凤担任公司总裁。

  国内各大证券公司如中信、国信、中银国际、中金,都有人往高盛、瑞银等国际投行跳槽。据悉,国内某券商曾遭遇投行部门集体跳槽某合资投行的事件,不仅整个投行团队集体走掉,部门正在运作的项目也一并带走。

  在以高人力资本为特点的投行领域,项目一般都是跟人走的,人员的变动将直接导致项目的变动。

  国外投行的吸引力,更多表现在薪酬上。投资银行整体行业工资本来就高,而外资投行以美元计价的巨额薪酬,更是为国内业界所津津乐道。

  据报道,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在2007年向它们的17.3万员工支付了总计360亿美元的分红。其中,2006年业绩最为突出的高盛最为阔绰,其员工每人平均获派62.2万美元的分红。

  据悉,除了中金、中信等个别证券公司的年终奖,国内投行的年终奖难望其国际对手之项背。而且以人民币计价,更拉大了这种距离。

  对于分析师,升任经理时,年薪国内投行平均值是25万元,外资投行会达到50万元(但只相当于7万多美元,是美国中产很普通的收入),到副总裁职位时,外资投行与国内投行薪酬距离最高可拉开到100万元。

  据悉,为了应对外资投行挖角,国内已有券商将保荐人的保底年薪从40万元提高到80万,不少券商也相应提高到60万左右,但是要知道,国内券商付出的,是实打实的人民币,外资投行的,却是用掺了水的美元换来的。对于他们,用美元来购买中国内地投行的顶尖人力,是多么容易。

  盈利模式之伤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投资银行面临的问题,也在于它的盈利模式。

  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经200年,经历了混业经营、分业经营、佣金自由化、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等五个阶段,才从最初的以传统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变到目前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并重的收入多元化的成熟盈利模式。投资咨询、财务顾问、项目融资、兼并收购、资产管理业务都是美国投资银行重要的盈利来源,比例远远超过国内券商的传统业务范围。

  目前中国内地投行仍处在佣金自由化阶段,收入来源单一,业务范围也非常狭窄,基本上限于

股票、债券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券商的主要收入,依然来自于传统的经纪、承销和自营业务,这三类业务收入接近总收入的90%。而当证券市场处于长期下跌的过程时,券商主要的三大业务会同时出现下跌。

  目前内地证券公司收取的股票单边交易佣金从1‰~3‰不等,佣金高达3‰的证券公司之所以依然有不少股民使用他们的交易平台,不是因为这些证券公司有更好的服务,而更多是因为很多新股民对手续费到底多少不甚了解。

  美国投行业盈利模式转变的成功,在于通过创新业务拓宽了盈利来源,而中国的投资银行业目前正处于从传统盈利模式走向收入多元化的转型期,这时候外资投行带来的竞争压力,未必不是好事情。欧、美进入日本前,日本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跟中国现在基本是一样的,但在与欧美投行的竞争下,逐渐转变了经营模式,现在发展成为一种私人银行性质的证券公司,除了能够提供买卖股票业务外,还能给日本的个人投资者以及日本的企业提供几乎所有的金融服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