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荣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坚持解放思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17:36 人民网
编者按10月14日20:30,十七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做客强国论坛,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与网友交流。 嘉宾简介 王荣 1958年出生于江苏省滨海县。2002年1月任无锡市委副书记、市长。2003年3月任无锡市委书记。2004年任苏州市委书记。 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晚上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历史名城,今天苏州展现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依托于科技和工业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苏州是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的呢?今天我们邀请到十七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做客强国论坛,和网友们进行交流互动。书记非常欢迎您的到来。请您和网友们打个招呼。 【王荣】:网友们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网友们聊一聊我们苏州的发展,这是我感到很高兴的一件事。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思路 坚持解放思想 [主持人]:王书记我们知道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是苏州长期以来坚持的做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此,苏州一定有一些好的经验,请您介绍一下? 【王荣】:说起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我们苏州相对而言,成绩还是非常显著的。也是其他区域到苏州来,感觉到在这方面的工作更突出一点,当然我们一直勉励自己把这方面工作做好。 到了2006年底,实际上我们苏州的人均GDP,按照我们户籍人口计算,已经超过一万美金,如果说,按常住人口计算,也超过六千美金。另外,我们所属的5个县级市,它们都进入了全国百强县的前十强,去年年底,我们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别达到了一万八千五百三十二元和九千二百七十八元,城乡收入比几乎是2:1,所以从这些指标来看,确实城乡统筹的发展水平、和谐发展的水平还是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苏州之所以能有这样一个很好的状态,我想我们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直在坚持:一是我们始终坚持城乡统筹这样一个发展思路,把中央的一些要求具体落实在我们的工作当中。上世纪80年代,我们率先在全国搞了乡镇企业,应该说繁荣了农村经济,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到了90年代,我们推行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它又提升了工业化的水平,释放了农村的能量,拓展了农村发展的空间。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更加主动、更加自觉、更加理性地把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具体化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所以,这几年的发展,使得我们城乡统筹的水平、和谐发展的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另外,我们感觉我们所做的就是能够坚持改革与发展,多做“加法”来不断地夯实城乡统筹的物质基础。当然在这方面,我们并没有快速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以过多的,或者建立在完全牺牲“三农”的基础上,而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很好的确立了“三化”与“三农”齐头并进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我们注重用工业化推动农业的产业化,我们注重城市化来拉动农村的发展,我们注重用国际化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理念。这几年“三化”和“三农”齐头并进,也为我们整个城乡统筹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第三,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立不同时期统筹发展的主体和统筹的内容。比如说,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城乡统筹是以村级集体经济为主体。到了90年代,我们就提升为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体。到了科学发展时代的今天,我们进一步的把城乡统筹的主体明确为县域经济,加上我们整个市域经济来参与这样一个统筹。 所以这几年我们在六个方面的统筹已经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是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上面实现了统筹。二是在产业方面实现了统筹,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三是在教育方面实现了统筹。我们将城乡的劳动力全部打通,实行二三产业合理地配置。四是我们就是在城乡保障制度上面实行统筹。使老百姓在就业、养老和看病等等方面实行了城乡统筹。五是在社会建设方面实现了统筹。像我们在社会事业、教育等等这些方面实行了统筹。六是在一些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了统筹。我们的交通,我们的其它一些基础设施领域,都条条往基层延伸,所以我们现在做到“村村通公交”,城市的文明已经辐射到农村,这样城乡统筹的内容不断得到拓展。 所以从这三个方面的经验,是我们这几年取得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最值得总结、最值得巩固,最值得加以推广的三个方面。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了到了2006年苏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20亿元, 而且所辖的五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十位,这是得益于苏州市的城乡统筹战略,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在苏州已经不存在“三农”问题了? 【王荣】:不能这样说,我们只能说城乡统筹水平,或者和谐发展的水平相对较高,或者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三农”的问题还是存在的,而且随着我们的发展,我们也会碰到过去没有碰到的新的“三农”问题,我想当前就我们苏州来讲,“三农”依然存在的问题,或者我们长期加以关注、加以解决的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的收入差别依然存在。刚才我讲了,苏州的城乡收入差别比是全国最低,是2:1,但是它绝对收入毕竟一个是1,一个是2,而且农民的收入增长,尤其是持续的增长,应该说还面临很多的挑战。 二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有很多的任务,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解决了温饱,我们的现代农业也开始加以建设,但是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国际竞争能力和现代化的一些国家相比,我们感觉还是不够的。 三是在农村里,虽然我们城市的各种文明已经输入到农村,但是,农村的文明程度、农村的环境管理,整个现代文明在农村的扩散,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放大。 所以“三农”问题即使在苏州这样一些地区,我们感到还是依然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三化”,推动“三农”的进步,这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还要继续做的工作。 工业园区模式有利于环境保护 [主持人]:苏州是非常美丽的江南水乡,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以工补农、以城补乡”的过程中,修建了很多的工业园区,这会不会给环境带来危害,存不存在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的情况? 【王荣】:工业化也好、城市化也好,确实很难避免给我们的环境增加更大的负荷,尤其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社会来讲,确实环境的负荷是在加大。所以说,从90年代开始,苏州在全国率先通过发展工业园区来推动工业化,乃至到今天我们在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当时以及目前,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工业园区这样一个集中式的工业化发展,来减少、降低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所以,应该从出发点或者从它做的工作客观效果来讲,它实际上是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举措。 但是客观上,确实工业化和城市化又不可避免的增加环境的负荷,工业园区的发展,实际上恰恰是降低、减少,但不是说没有对环境的破坏。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尤其在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实际上我们更加关注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现在在我们苏州有15个国家级的开发园区,这15个国家级的工业园区,或者开发园区,集中了我们整个全市的工业总量的70%以上,所以如何做好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我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苏州在工业园区里所有工业企业,实际上百分之百地达到了达标排放的标准,也就是说所有的工业排放、工业污染全部进入了环境控制管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就使得我们工业化不仅要做到达标排放,而且使得排放的总量要进一步的减少,就是通过循环经济来推动。因为工业园区有这样一个优势,就是它产业的集聚度比较高,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为我们今天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规划。同时,在循环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我现在苏州五个县级市,实际上我们三个县级市,也就是张家港、昆山、常熟是全国首批的生态市,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吴江和太仓的生态市建设,这样通过生态市的创建,使得我们苏州的工业化过程当中,环境的负载能力、环境的净化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不仅仅对工业的环境问题很关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我们对城乡的生活污染环境控制工作现在也抓得越来越紧。现在不仅仅每个乡镇都有环境处理的基础设施,现在我们已经延伸到村,要求每一个村都能建立起像污水处理这样一些生活类的环境控制类基础设施。我们想到2010年,城镇的生活环境污水处理厂要达到95%的比重,在农村,我们也要求达到40%左右的比重。 这样的话,我想通过城乡环境控制设备基础设施的投入,再加上我们整个工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层次的上升,我们认为,整个工业化进程会越来越和环境的保护趋于一致,而不是给环境带来更多地破坏。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使苏州的和谐发展水平,尤其是城乡的协调发展水平能够迈上新的台阶。 看病、养老、就业的保障基础已经形成 [主持人]:有人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是实现分配的公平,但是现在农民在社会总分配中仍然承受着不公平,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王荣】:是这样的,收入分配的不公,可能是被大家看作社会不和谐最直接、最表象,或者人们最关注的一个方面。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当中,农民得到的分配相对显得薄弱一点,相对滞后一点,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城乡差别,应该讲还是存在的。 在前面我说到,即使像苏州这样的地区,城乡的差别依然保持在2:1。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民分享到的改革开放成果还是少于其它领域、少于其它的阶层,这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但是我想,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怎么样弥补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它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可能也是难以避免的。 因为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农业始终是一个弱势产业。多少年来,我们的农业靠天吃饭,尽管我们各级政府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但农业相对于二三产业相比较,毕竟竞争能力、盈利水平是比较低。再加上我们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农民、中国的农村,他们天然占有的资源本身就偏少,因为我们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苏州这样一些地区更是如此。所以,在人均资源占有量本身就少的情况下,显然最后要表现为在分配上他们不占优势。再加上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当中,也难免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我们农业、农村、农民做贡献。 这里我想关键的就是我们到了今天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如何来面对这种不公的表象,采取一些什么得力的措施,让农民在改革开放过程当中,尤其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当中,能够分享更多的利益,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所以苏州这几年,我们主要是通过这样几个途径:一个就是为我们的农民提供越来越多的收入增长的就业机会。比如说在我们苏州农民收入增长当中,现在每年,他们在非农领域就业带来的收入增长已经占到增量的70%。也就是说,现在在苏州这样一个地区的农民,他的收入增长主要不是来自于农业,而是来自于非农领域。这种机会实际上是我们的工业、我们的城市,或者说农业的外部给他们创造的。这样,就可以使得我们的农民在非农领域得到更多的利益,来弥补他在农业领域增长有限或者说得不到更多的利益。 第二,就是我们采取政府的支持,让我们的弱势产业——农业,能够逐步的变成一个有竞争力、现代化的产业。所以,这几年我们在苏州地区,比如说我们明确四个“百万亩的农业”即百万亩的优质粮油、百万亩的水产、百万亩的果蔬蔬菜、百万亩的林业,这样的一些农业,我们都采取政府支持、规模化经营,让政府提供一些有偿和低偿的服务体系,让我们的农业走向现代化,提升他们的盈利能力,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 第三,我们在一些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的构建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政府支持的、市场引导的公共福利,因为实际上讲农民在分配不公上,实际上不仅仅是现金的收入,还更多的是过去我们在城乡之间,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农民享受得过低,比如在教育,比如在医疗,比如在养老保障,实际上我们这几年在极力的为农村这一块社会公共福利体系的建设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且制定了很好的政策,而且逐步的在实现城乡的并轨,那么这样的话,农民的分配就会逐步的制度的完善、制度的建立,逐步趋于公平。 我想多途径,使得我们农民收入,在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得到缓解,但是还需要若干年的努力。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