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构建共识:现代国家建设新里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23: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马晖 黄一琨 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年轻的研究员辛鸣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开幕式上做政治报告的时候,一上来并没有念标题,直接就从内容讲起。 辛鸣认为这个细节耐人寻味,作为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他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报告本身,就是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问题的直接回答。” 10月15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向新一届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报告的方向表明,未来的改革将是在执政党领导下的、民众参与其间、分享成果的一次国家现代化的新里程。 “中国道路”的全景式回答 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五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而此次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则直接回答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问题。 “党要往哪个方向走、国家要往哪个方向走,此次报告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何增科说。 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6·25讲话为标志,执政党在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构建了新时期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征,在这次党的报告中已经形成全党共识。 此次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报告在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此,何增科表示,根据报告的陈述,可以用“六大特点”来总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是自由公正的社会主义;是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是和谐合作的社会主义。 何增科提醒说,这次报告中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解也在深化,首次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涵中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个概念。 从目前的国内国际局势来看,维护生态、走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人与自然的协调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潮流。 在之前的十七大报告的征求意见中,有专家特别建议中央要把“生态文明”写进去。 如果说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以贯之的选择的话,那么坚持改革开放无疑就是达致这个目标的最优路径。 为此报告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其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明确民主制度建设的次序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部分,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 此次报告首次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相适应”。这表明,面对公民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参与政治积极性的不断提高,执政党及时回应了这一新形势,想办法来扩大民众参与民主的层次与范围。 “公民参与政治的趋势不可改变,那么就应该把公民的政治诉求纳入到体制中来。” 何增科表示。 另外,有党建专家也表示,此次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这一引人关注的部分中,明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与优先次序。 何增科认为,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基层民主与地市、省一级之间,基层民主先行;由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选举强调更多的竞争,增加差额选举,减少陪选,增大公开推荐候选人工作的力度;决策方面,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现状,更多强调利益主体之间的协商。 在民主制度里的人大制度建设上,报告提出要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切实地从制度上落实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报告中提出“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而此前,地方已经有一些类似的改革,比如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在1987年就实行了此类改革举措,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效果证明很好。 从此次报告来看,执政党在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对未来的方向显得信心十足。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与西方的选举党不一样,它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到了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作用,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发展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关键。”原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说。 改革次序:民生为先 众多党建专家都注意到此次十七大报告中列有专章论述“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 十七大报告中将“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明确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其实社会建设的内容繁多,包括方方面面,但此次报告中将民生单列一章,或可见执政者旨在以民生作为突破口来推进社会建设的一个整体改革思路。”辛鸣博士说。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十七大报告中这些表述回应了民众对于教育、医疗和社保等重大民生问题的关注,是党和政府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民生战略的总结。 它们的出现,将在未来继续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亮点。也因此,报告中关于改革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与社会大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何增科认为,改革依然需要按照顺序次第推进,需要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之上,有序地满足公民参与政治的需求,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从民生问题入手来加快社会建设,的确是一个比较明智的思路。” 何增科表示。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