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厚英访谈:嫦娥一号奔月需13天左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0:15 新浪嘉宾访谈
张厚英教授做客新浪嘉宾访谈
做客新浪网“嫦娥工程系列访谈”第一期的嘉宾是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总指挥、科学院高技术局局长、应用研究与发展局局长张厚英教授和首都科学讲堂公益大使荀焱老师。张教授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奔月约需330小时,大概需要13天左右时间,他同时还对嫦娥一号升空后中国航天的新任务做出了分析,他认为月球基地将取代空间站,面对新一轮世界探月热,他呼吁全世界科学家共同有序开发月球。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与今天的新浪嘉宾访谈。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张厚英教授,他是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研究员,科学院高技术局局长,应用研究与发展局局长,曾经担任过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总指挥。 张厚英:网友们,你们好! 主持人:第二位嘉宾是首都科学讲堂公益大使荀焱老师,她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对航天科技的发展也非常的感兴趣。 荀焱:大家好。 主持人:您担任过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的总指挥,肯定对载人航天非常熟悉,请先说一下我们载人航天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张厚英:我们现在载人航天一共发了六艘飞船,第五艘把杨利伟送上天,神舟六号把费俊龙和聂海胜两位英雄送上了天,这是划时代的,对中国来讲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神舟六艘飞船是在中国人自己的努力下,用了大概12、13年的时间来完成的。 1992年我国发动载人航天,虽然比人家晚了大约40多年,但是我们起点比较高。大家看,苏联的加加林在太空中上只转了一圈;美国的谢泼德实际上只是“跳了一个高”,15分钟就下来了。我们国家杨利伟则转了14圈21小时,费俊龙、聂海胜转了五天,可以看到技术上的差距。别看仅仅是一天,15分钟和14圈21小时之间的差距,要看到其中的技术含量决然不同。因为人要生活在太空,生活在没有重力和没有空气的环境中,这一切生命保证系统绝非儿戏。 现在我们载人航天花了190亿。美国原计划宇宙飞船一年要飞八个架次,32亿美元,相当于200多亿人民币;而我们发射六艘飞船、把航天城和新的发射场建起来、把三个宇航员送上天等等这一系列措施,我们才花了190亿元。 主持人:我们马上要开展嫦娥工程了,嫦娥工程跟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样的联系? 张厚英:载人航天是将来实现登月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的登月计划历经的时间并不比载人航天短。大概在1993年,宋健同志就对我和和后来做科技部部长的徐冠华同志说,可不可以考虑研究登月卫星,当时我们听了很受鼓舞。但经中央讨论的时候否定了,因为我们当时正在做载人航天的工作,需要集中力量。三年半以前,嫦娥一号的方案重提,得到了中央14亿资金。时间很短,但大家齐心协力,包括火箭、卫星平台、卫星需要的有效载荷,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现在就等待发射了,一切都非常非常成功,大家是非常有信心的。 主持人: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我们就能完成这些工作,这是不是跟以前的基础有关系? 张厚英:当然是。我们国家航天的技术在国际上是不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载人航天三个国家的俱乐部了,这反映了我们的技术基础。当然在这个基础上面,我们再来做嫦娥工程是没有问题的。嫦娥一号并不是说要炫耀什么,我们是有明确的科学目的的,初步来讲,大概是四个。 第一个,我们要对月球做全面的三维空间照相,把月球的图全部照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美国几次登月,还没有得到一个全面的图象。 第二个,用光谱分析的办法,探测月球上的多种矿物元素。月球上估计大概有100多种矿物元素,美国探测了5种,我们这一次再加9种,一共我们这一次要探测14种元素。 第三个,探测月球上土壤的厚度。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叫做“氦3”的一种化学元素,它是气体性质,是非常重要的聚变能源。初步估计月球上有100万到500万吨。全世界如果用“氦3”聚变发电,能用一万到五万年。通过测量土壤厚度,就能知道有“氦3”。 第四个,在飞行的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状况。 主持人:提取“氦3”需要克服哪些技术壁垒? 张厚英:技术上现在还没有认真地进行研究。比方说把它从土壤里挖掘出来,俄罗斯科学家估计,2.2×2.2公里这么大面积的土层挖入三米才能提取一吨“氦3”,之后要分离净化、液化、包装运输,难度可想而知。俄罗斯科学家估计,近十年都很难实现。但是这个科学工作不能不做,我想将来是会成功的。 主持人:嫦娥一号升空后,中国探月有哪些新任务? 张厚英:第一步,现在计划肯定有嫦娥二号,同嫦娥一号不同,二号要准备把月球车送到月球上去,据说现在正在招标。月球车现在各个方面都在做,大家都很感兴趣。因为嫦娥一号只是做绕月飞行,在月球表面高度200公里的地方绕月一年。 我们对月球车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要求能够前进,能够后退,能够转弯,能够爬25到30度的坡,能够取物,能够采样,跌倒了能自己翻转过来,元器件也要特殊防护。国内最早研究月球车的是哈工大,最先进的是航天部的502所,最灵活的车是航空航天大学的,不易栽跟头的车是解放军某技术大学的,最可靠的车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各个车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搞月球车绝非是一家,大家尽管在做各式各样的一些车,但是真正按实战要求还不够,我们还在研究。至于将来叫不叫嫦娥二号我就不知道了。 第二步,要把一个月球车送到月球上去。现在我们用的长三甲火箭发射重量不够,不足以把月球车送上月球,新的更大的火箭研制已经开始了。这可能在2011年实现。 第三步可能再过五年,在2016年,把新的月球车送抵月球。这个月球车还要能够钻探、取物,把矿石带回来。上一个月球车就留在月球做数据分析,这个车还要相应的火箭把它送回来,把很多月球上的矿石,拿回地球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先后六次,带回来381公斤矿石。听说卡特总统访问中国的时候,送给中国的一块1克重的月球矿石,我们的首席科学家欧阳之远舍不得,只用了半克,那半克现在放到博物馆了。假如说我们自己能够开采月球矿石,那我们得到的数据和分析都可能是很高的了。 所以现在分“三步走”,有了三步走的计划。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