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新话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0:57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马昌博 发自北京

  编者按:五年来,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内外形势都在发生变化,中共也在不断进行自身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这从其话语体系的演变就可以清晰看出。在中国,执政党话语体系的变迁是“中国式进步”的一个显著特点,自改革以来,每一个重大变革的发生,往往是观念改变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党校来了一批地方党政一把手和部委主官,这是一个专题研讨班,题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业仪式由温家宝亲自主持。此时“科学发展观”作为执政党的一个新词汇已深入人心。

  在抗击“SARS”时,科学发展观的构想就已出现,当年7月,在全国防治SARS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胡锦涛说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一个月后,在江西,“科学发展观”这个词汇第一次完整地出现在总书记公开讲话中。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被认为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中包括那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高速发展的观念;也包括

矿难频发下对人民生命的漠视和产业畸形,是对几代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科学总结。

  本周一,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说,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和谐社会

  过去5年中,“和谐社会”或许是最著名的执政党新话语之一。总书记胡锦涛2005年2月对和谐社会提出的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十六大报告中就出现了要使“社会更加和谐”的表述,这可以说是和谐概念第一次成为执政党政治用语。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无疑,“和谐”在一定意义上是针对诸多“不和谐”而来。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尤其是社会矛盾甚至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突出。按照传统观点,会拿起“阶级斗争”的武器,提倡“和谐”也可能被斥责为“阶级调和论”,但时代确实不同了。

  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撰文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句话或能概括这个概念的地位。

  执政能力

  无疑,和夺取政权时相比,中共所面临的局面已经完全不同,所以才有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问题,十六大前后,“执政”一词在党的高层话语体系里就反复出现,有了“执政”,自然就有“执政能力”的问题。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执政能力”成为一个高频词汇。

  上述决定说,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中共正在给自己提出期许,目的是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其中“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更被认为是跟执政能力有关的新语汇的代表。

  以人为本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不能脱离阶级、阶级斗争而孤立存在的,不过在今天的中国,一些观念必须与时俱进。

  中共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基于改革开放后的独特国情而提出,旧的发展模式,对“人”的重视不够,十六大以来,中共对原有的“发展观”进行调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就当代中国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否则发展的目标就会模糊,这可以理解为是告戒全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为了谁而发展。

  政治文明

  中共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中共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

  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刘春接受采访时说,从观念层面来说,先进的政治文明包括进步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思维方式,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等;与之相对立的,则是不文明的甚至是野蛮、蒙昧的政治观念,如特权观念、等级观念、人治观念等。先进的政治文明还包括民主、高效、廉洁的行政观念,与此相对立的,则是权力过分集中、腐败。

  观察家们说,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使执政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而且政治文明将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西方的,也是政治文明的吸纳对象。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革命是从农村包围城市开始的,依靠农民的支持,中共夺取了全国政权,但一个确定的事实是,农村的真正复兴,则是在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观点看,在当时整个国家都处于封闭状态下,农村无疑是先引入“市场的机制”,并成为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标志性领域。

  此后,改革“进城”,“市场机制”让中国的其他领域活跃起来,农村所取得的“改革先机”快速失去了,甚至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农民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边缘群体”。

  十六大之后,中共对农村政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原来的“税费改革”迅速调整为免征农业税,并进行大量的“少取”和“放活”,中国农村重新赢得了活力和尊严,但执政党依然不满足,而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宏大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提法可以追溯到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系统论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几年中,公众看到的是各种针对农村和农民的具体政策和直接补贴,在另一个层面上,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民心工程。

  普遍的看法是,在中国,抹平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鸿沟肯定殊为不易,但一个执政党应该有这样的勇气。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05年12月,胡锦涛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说,“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迅速成为各个媒体报道的醒目标题。一些观察家认为高层讲话的时机恰到好处,回顾“十五”期间,依然有诸多不容掉以轻心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其中之一是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这让人想起了邓小平,他晚年曾反复强调:少数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在今年的“6·25”讲话中,胡锦涛再次提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表述后来又出现在10月15日的十七大报告中——这是中国未来5年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而显示的是执政党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

  党务公开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把实行党务公开提上日程。

  2005年7月7日,中组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直面敏感问题,近两年来,中组部曾4度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二年的9月26日,中纪委领导也出现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厅。此后,甚至邀请媒体参观中纪委等核心机构。

  推行党务公开,显然是执政党主动顺应潮流的做法,世界上任何一个向人民保持神秘的政党都不会取得成功,作为宣誓“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更没有理由对人民神秘。

  尊重和保障人权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第二天人民日报的文章说,在中国,“人权”曾经是一个禁区,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不仅在宪法和法律上不使用“人权”概念,而且在思想理论上将人权问题视为禁区。

  该文章说,“人民无权,宪政徒有虚名。”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将人权原则写入宪法,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第一次,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发展。

  谁说人权只是西方国家的专利?中共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讲人权。观察家说,中共领导集体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原则写入宪法,符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和世界的潮流。

  私有财产

  “狠批私字一闪念”,在年轻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无厘头”,而这样的口号曾被视为天经地义。

  时代确实进步了,这发生在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式写入宪法修正案,从而使私有财产权上升到宪法权利。

  一些人担心这样会使得一些过去的非法收入合法化,不过一个基本的道理是,只有保障财产的安全,才会促进财富的增加。对一个词汇的承认,代表了执政党一种观念的改变,而保护私有财产,或许也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之一。

  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

  这并不是新词汇,但是却是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最引人注目的词,因为它们来自总理温家宝的文章。这篇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文章说:

  “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

  3月16日上午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在包括南方周末记者在内的海内外记者面前,温家宝说,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民主的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光斌说,温家宝在本次人大记者招待会上说民主是普世性价值,是中国在民主理论和民主政治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在国内由政府总理作出这样的“政治宣示”还是第一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