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一根贯穿报告的红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6:24 人民网

  作为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成为一根贯穿十七大报告的红线。

  关于经济增长,报告使用的是“人均指标”,而不是惯常的“经济总量”: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代表热议说,因为人多地区差别大,总量指标难以表述芸芸众生的状况。这一提法的变化表明,中央更加重视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更加重视民生。而重视民生,不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的体现吗?

  过去,我们习惯于使用“经济增长方式”,这次的报告改用为“经济发展方式”。一词之差,天壤之别。经济增长可以是畸形的增长、污染的增长、粗放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不能带来发展或只能带来事倍功半的发展,甚或是发展的反动力。所以,发展学理论明确论定:增长不等于发展。

  科学的发展观,不仅体现在经济问题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初提出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来强调“社会全面进步”;我们最初强调“稳定”,现在则讲究“和谐”。不难看出,其间都有一个由线性到整体的认识过程。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必然要求社会管理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的进步。片面追求稳定而缺乏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基础,那样的稳定就是低水平的、非自然的和难以持续的。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分化、环境污染、城市膨胀等问题,只有社会方方面面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社会才能成为“理想国”。所以,才逐渐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念,才有“

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

  这么一说,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出,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又不仅仅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思想结晶,它还是我们党几代人实践经验的提炼!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正是这样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厚度,才使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倾心信奉和忠诚实践,它也必将成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政治宣言。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我参加了6次,一次比一次高兴。”十七大的“高龄代表”,86岁的韩培信这样说。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的进步,我也有一天比一天高兴的感受。我想,十七大之后的中国,理应更加美好,更让人高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