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发布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全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7: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18日电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今日正式发布《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这份中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全面的发展规划,部署包括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等重大科技工程在内共九项主要任务。以下是《规划》全文: 国防科工委 目 录 序 言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增强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面完成科研生产任务 (二)启动并实施重大科技工程,带动科技跨越发展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 (四)加快空间技术发展,提高业务服务能力 (五)积极拓展空间应用,提高航天产业发展能力 (六)持续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扩展人类认知领域 (七)加强行业管理,营造有利于航天发展的良好环境 (八)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加强航天先进文化建设 (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序 言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高技术产业。发展航天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十五”时期,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航天科技工业基础和研发能力大幅提升;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取得快速发展,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突破,月球探测工程进展顺利;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航天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确定了在本世纪前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对航天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制定,明确了“十一五”时期航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航天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 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四个坚持”为指导,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统筹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着力提升航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扩大航天产业规模,切实加强航天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推进航天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能力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转型升级,发挥航天对国家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推进航天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国家安全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服务。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业务服务能力、产业发展能力等显著提高,经济总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调整改革、行业监管、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重大科技工程取得突破。基本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 ——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模式实现由任务型向任务能力结合型转变,提升产品科研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及质量与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研制周期,全面完成产品研制生产任务。 ——自主创新能力。航天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以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集成创新成果;一批航天前沿技术、基础技术研究取得成果,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航天产品高可靠、长寿命和卫星有效载荷等关键技术。 ——业务服务能力。初步建立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系统,较为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以及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初步实现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运载火箭可靠性与发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 ——产业发展能力。航天制造业总体水平得到提升;初步建成天地统筹、地面协调的卫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空间应用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卫星运营服务与发射服务、对外贸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及其应用,形成空间、地面与终端产品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大科技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等重大科技工程相继启动或继续实施,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 ——空间科学研究。形成较为完备的,地基与天基研究协调发展、互为支撑的空间科学研究体系。在天文观测、行星际探测、微重力和空间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初步建立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调整改革与行业监管。继续推进航天科研院所和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使科研生产布局趋于合理,投融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公布国家航天活动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制定国家宇航级标准。 ——人才队伍与文化建设。到“十一五”期末,航天科技工业从业人数总体稳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总量占职工总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进一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形成适应新形势的航天先进文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双边、多边国际合作得到进一步拓展,航天国际合作环境更加和谐;技术引进、对外贸易规模明显增长。 三、主要任务 (一)增强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面完成科研生产任务。 1.确保完成航天产品科研生产任务。(略) 2.加强航天产品研制生产条件建设。 继续开展产品研制保障条件建设和批生产技术改造,通过产品保障条件建设与能力建设的有机结合,提高任务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任务能力结合型航天建设。 生产线技术改造。建设一批工艺先进、专业安全、精益敏捷的生产线,优化批生产流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较完善的航天产品批生产体系。 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研制保障条件建设。以打通研制线为目标,结合研制单位实际情况,以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基于信息化协同工作的设计、制造一体化研发平台。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