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9:49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快讯 今天20:00,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民生与和谐社会”的集体专题采访。教育部部长周济,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接受记者的现场采访,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网在现场进行图文实时报道。

  据教育部提供的资料介绍,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切实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一、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加强农村教育,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党和政府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取得重大突破。2003年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2006年,率先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7年进一步扩展到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惠及约1.5亿农村学生,农民教育负担明显减轻,仅免除学杂费一项,西部地区平均每年每个小学生家庭减负140元、初中生家庭减负180元。农民群众高兴地说:“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

  大力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为了加快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

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总计投入100亿元资金,可满足200万新增寄宿生的学习、生活所需,使他们不必再为上学每天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在2007年底完成,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111亿元资金,建设了遍及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使所有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生可以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孩子们高兴地说:“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了!”“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2006年,我国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的96%,人口覆盖率达到98%,青壮年文盲下降到4%以下。其中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由2003年的77%提高到96%。

  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5年以来,教育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在全国统一部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缩小学校间的差距。

  二、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

  十六大以来,为落实好中央关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的部署,教育系统在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02年和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中加快发展。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引人注目,2005、2006、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三年分别扩招100万、100万、50万人;到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800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2100万人,均创历史最高记录,基本实现了中职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四项工程,年培训城乡劳动者1.5亿人次,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就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006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40万,在学总规模达到2500万人,毛入学率提升到22%。2006年,国家作出了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大决策。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入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稳步推进,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高等学校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使成千上万的城乡青年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为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家庭提供发展提高、改善生活的平台,而且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造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6年,全国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结业者达366万人次,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结业者达6508万人次。

  三、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职业教育阶段,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制度;高等教育阶段,初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对考取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今年,国家又加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建立健全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些资助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后,国家每年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总额将达到500亿元,惠及2000万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

  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地区有效防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现象,规范和完善高等学校收费政策,对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普遍建立教育收费公示和听证制度,教育乱收费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阳光工程”2005年实施以来,把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全部公开,将招生录取工作置于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下,建立并完善招生考试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取得明显效果,高考考风考纪进一步好转,招生乱收费、违规录取现象大幅减少,考生、社会投诉率大幅度下降,“阳光工程”成为教育战线落实公平公正的民心工程。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以及社会就业总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顺利,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70%左右,实现了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

  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建设安全、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确保青少年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积极推进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为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的政策,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推广各地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管理,初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管理网络。

  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

  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教育系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受到重视,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把加强体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促使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

  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教师队伍。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扎实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大力表彰优秀教师,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国家加强了师德建设和教师在职培训,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96.3%、86.5%,其中农村具有合格学历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98.4%、94.8%、75.9%。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有力地推进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秋季起,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除师范生的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党的十七大更加关注民生和和谐社会建设,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

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完成好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大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教师队伍,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四)切实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五)坚持教育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