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注目嫦娥一号奔月 美宇航局专家预祝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21:07 中青在线

  本报主笔 邱永峥

  随着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升空在即,国际社会开始聚焦中国的“嫦娥”奔月。为此,本报记者越洋访问了美国宇航局、美国科研机构、美国智囊机构的有关探月登月的专家和教授。他们对中国的探月计划有不同的看法,但却表达了同样的意思,那就是希望中国“嫦娥”奔月成功。

  世界注目“嫦娥”奔月

  美联社驻华记者这两天除了忙着跑十七大报道外,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就是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即将升空的事。按美联社10月16日发自北京的报道称:“两周前,日本发射的探月卫星已经进入月球轨道上空,正顺利地展开为期一年的月球表面测绘和勘探行动;两周后,中国的‘嫦娥一号’也将发射升空,凭借其所携载的照相机和X光线探测仪绘出月球表面的三维图像,研究月球表面的尘埃。”

  法新社驻北京记者12日发回的报道则将焦点放在“嫦娥一号”发射的透明度和开放性这一点上:“中国向民众提供了2000张门票,允许普通民众观看‘嫦娥一号’发射实景。”法新社记者采访了成都“嫦娥奔月有限公司”女发言人杨培。她告诉记者说:“观众可以选择三个角度现场观看发射情景,其中两个地点距离现场约2公里半,另一个距离4公里左右。”据法新社记者了解,中国接下来还将进行机器人探月的系列行动,最终将派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生活更长时间,开发利用月球的资源。

  不过,最引起国际媒体关注的还是16日下午中共十七大的首场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部长周济和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向中外记者介绍党的十六大以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科技工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成就。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指出,关于中美在太空领域可能的合作或者竞争关系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一贯坚决主张和平利用空间资源。他说,中国真诚地希望与美国开展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比如中国希望能够参加国际空间站的计划。“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一计划已经有16个成员国参加了,我们希望成为第17位合作伙伴。”

  李学勇的这番话立即吸引了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因为讲这番话时,中国的“嫦娥一号”已经准备就绪,时间也初步锁定10月24日下午6时前后。

  美航天飞机和“嫦娥”同日升空

  李学勇副部长的这番话是在有记者问中美航天竞争时说出的。

  有意思的是,中国“嫦娥一号”初定的发射时间,恰恰是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的时间。据美国宇航局工程与安全中心16日宣布,尽管工程师日前在“发现”号航天飞机机翼下44片防热瓦中的3片下发现了细微裂纹,但专家们认为,“发现”号可以于美国东部时间10月23日(北京时间10月24日)升空。美国宇航局高层表示:“现在的风险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所以打算如期发射升空。”

  对于中美航天器同天升空的巧合,美国有媒体认为,这与印度、中国接连发射探月卫星有关,美国宇航局从某种意义上面临着来自“潜在竞争对手”的压力。不过,多数专家却认为,中美航天器同天升空纯属巧合,因为“发现”号升空的日期是早就定下的,而中国探月星发射时间是根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最佳时机选定的,是客观因素决定了发射时间,再加上中美时差,因此才有了中美航天器同天升空的情况。

  美国合众国际社16日当天还刊发了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分析员尤里·扎特舍夫的文章。文章的核心意思是,未来航天事业的趋势就是走向国际合作。他援引美国艾森豪威尔研究所所长、美国前总统孙女苏姗·艾森豪威尔的话说是,美俄在太空领域原本是“天敌”,但现在却是相互依赖。如“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灾难发生之后,如果没有俄罗斯的飞船,那么国际空间站早就不得不放弃了,因为美国航天飞机一停,国际空间站上的货物与人员运送就没有了任何投送工具,是俄罗斯的合作挽救了国际空间站。

  外国专家盼“嫦娥”奔月成功

  针对即将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和航天领域的未来合作,本报记者在线采访了美国宇航局、布朗大学和全球安全组织的项目负责人、月球研究教授和航天安全专家。

  史蒂汶·桑德斯博士是美国宇航局行星科技部门、“火星奥德赛”项目的科学家。本报记者就探月问题通过电子邮件与其对话:

  《青年参考》报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您从事月球地理方面的研究,请问您能谈谈美国探月飞行器“月球勘测轨道器”的情况吗?

  桑德斯博士答(以下简称“答”):“月球勘测轨道器”旨在弥补我们的月球知识空白,获取月球形状相关信息,为未来机器人探月和人类探月寻找精确的安全着陆地点。

  问:美国为何要重返月球?

  答:有人认为月球是人类前往火星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踏上危险的火星之前,我们得在月球上先生活一段时间,显示我们在太空生活的能力。

  问:探月有什么潜在的经济收益呢?

  答:我个人认为,月球的资源只能在月球上用,将它带回地球倒不经济划算。当然,未来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问:美国宇航局长格里芬曾经说过“中国有可能会抢在我们之前登月”,您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

  答:我的解读是:格里芬局长想引起美国决策者们的注意,让他们重视美国的探月计划;另外,他的第二层意思是,只有国际社会展开合作,人类才有可能尽快地重返月球。

  问:你对中国的“嫦娥一号”怎么看?

  答:我对中国的探月计划印象很深,对中国的“嫦娥一号”即将升空感到很高兴,这有助于说明我们美国的探月和全球的探月是有意义的。

  问:您觉得在探月过程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如何?

  答:没有一个国家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资源独自进行大规模探月行动。国际合作有太多的理由要进行。

  问:您是何时对太空探索产生兴趣的?

  答:是小时候读科幻小说时。

  美国布朗大学地质学教授,探月研究方面的专家卡尔·皮尔特在接受《青年参考》记者专访时称:“就像绝大多数的月球科学家一样,我期盼着中国‘嫦娥’发射成功!因为它将是国际探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任何认真研究月球数据的人都是想离月球越近,对月球就了解得越多。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明白,我们本人很难登上月球,但令人兴奋的是,未来几年内,我们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月球知识。如果很巧的话,你在暗夜里仰望星空,就有机会看到月球上的一些‘海’。如果你有望远境的话,那么甚至能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这哪会让人不对月球产生兴趣呢?”

  美国全球安全组织的负责人派克认为:“嫦娥一号是中国首次探月尝试,必将推进其科技向世界级迈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倾力进行这一项目的原因。我当然欢迎用于和平目的中国探月项目。”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