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民主若生命—十七大代表纵论社会主义民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0日14:03 人民网

  上世纪后期,邓小平同志有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叫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使中国人看到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5年前十六大报告中有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一向以民主为己任”的论断。金秋十七大上,我们党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化,将民主视若社会主义的生命。它的含义是,假如没有民主,社会主义就无以生存。

  代表们注意到,胡锦涛同志的报告用近7页篇幅专章论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60多次。

  61年前,在延安,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61年后,在北京,胡锦涛面对两千多名十七大代表的注视,朗声说道:“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我党走过86年风雨历程的时候,在我党执政半个世纪又8年的时候,在我党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十七大代表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的勃勃生机;看到了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看到了高扬的社会主义民主旗帜展示的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民主从来没有离他们这样近

  这是秋天奉献的收获,这是令人期许的起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民主走进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的党员和普通人感到,民主从来没有离他们这么近。

  看了这个被媒体报道的故事,你就会明白一切——林英海代表在今夏的一天接到了到省委开会的通知,到达会场时被告知讨论十七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十七大开幕那天,拿到报告稿,他仔细看了一遍:好多修改意见被吸收了。

  有5560个像林英海一样的普通党员,参加了报告稿的征求意见。差额选举党代表的比例也由10%扩大到15%。十七大代表选举首次有了公示程序。

  从十三大到十七大,林英海一直是代表。问起他的突出感受,这位古稀之年的代表沛然说出一句话:“越来越民主。这是越来越成熟的表现。”

  在一个国家播撒民主之火,首先它的执政党要有民主的导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实现民主执政的根本途径是通过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制定和实施落实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推动党内民主制度化、规范化;

  要充分尊重党员在党内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推行党务公开,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充分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要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代表们说,这些反映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期盼,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丰富了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容与形式,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2004年10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充实了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完善了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措施,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应尽的职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制度规范。

  各级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这一条例,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党员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党员控告申诉受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一些侵犯党员权利的案件和诬告陷害的案件得到查处;

  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要求,各地党务公开工作逐步推开,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组织的活动更加透明;

  党的基层组织在保障党员权利中的作用得到加强。一些基层党组织探索建立了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党员旁听县乡常委会(党委会)等制度。

  代表们说,这些举措培养了党员的民主意识,提高了党员的民主素养,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推进民主讨论、集体决策、责任约束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决策机制更加健全。

  中央政治局带头执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中央作出重大决策之前,都要广泛听取各地、各部门和民主党派等各方面的意见。从十六届四中全会开始,中央决定将全会文件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十六大代表,以进一步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

  各级地方党委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重大决策,广泛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集体讨论决定。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广泛实行听证、公示等制度,集思广益,集中民智,使决策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使决策更加科学化。一些地方党委还探索建立重大决策记名表决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书记末位表态制等制度,把民主讨论、集体决策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结合起来,强化了决策的责任约束、减少了决策失误。

  ——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扩大。

  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和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无记名投票表决重要干部等制度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比以前更加透明,干部考察更加全面深入;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进一步打破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促进干部能上能下找到了重要突破口。有的地方探索实行厅处级联考、分类选拔的办法,即省(区、市)、市(地)联合公选厅、处级领导干部,统一发布信息、统一组织报名、统一考试阅卷、统一公布结果,规范了操作,整合了资源,降低了成本。

  代表们认为,这一系列扩大民主的措施进一步拓宽了选人视野和选人渠道,丰富了干部选拔方式,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改进提名方式、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取得新进展。

  今年结束的地方四级党委领导班子换届中,普遍采取了差额推荐、差额考察的办法,一些地方还在差额推荐、差额考察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差额表决,使换届的过程成为扩大党内民主、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

  一些地方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在村一级实行“两推一选”,根据党员、群众的公开推荐,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党支部(总支部)书记、副书记。在乡镇一级实行“公推直选”,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乡镇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有的地方还对县(市、区)级政府主要领导人实行“公推公选”。

  代表们说,这些新的实践和举措,对于进一步落实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拓展党内选举的视野,提高党内选举的质量,增强被选举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划分党委常委会与全委会的职责权限,党的全体委员会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中央率先垂范,实行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向政治局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

  各级地方党委领导班子也按照中央要求,向同级党委全委会述职和报告工作、接受全委会监督,全委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2004年,中央组织部颁发《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对重要干部任免实行全委会票决制的办法作出详细规定并得到普遍执行。一些地方还把全委会票决制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同级党政职能部门的正职,运用到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进一步提高了全委会的地位。经过这次地方党委换届,副书记职数明显减少,常委会同全委会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全委会的作用得到明显增强。

  ——扩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得到更好保障。

  按照十六大关于“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的要求,各地大胆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试行党代会年会制的地方,赋予每年举行的党代会审议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增补党委、纪委委员,接受代表提案等职能。

  代表们说,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党代表只能在五年一次的党代会召开期间发挥作用,全委会难以向党代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状况,提高了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促进了党内权力配置和运行的科学化、民主化。

  试行党代表常任制的地方,赋予党代表评议权、建议权、提案权、质询权等权利,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积极参与重大决策,自觉监督党委、纪委及其成员,充分反映选举单位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并接受选举单位党员群众的监督。

  ——着眼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用权、依法用权、公正用权,加大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和同级相互之间的监督力度,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性不断增强。

  2003年12月,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党内监督的重点明确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为开展党内民主监督提供了根本依据;

  五年来,中央和省一级党委陆续建立巡视制度。中央巡视组对省级领导班子,省(区、市)委巡视组对地市级领导班子进行了普遍巡视,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实地督察、发函督办、重点查处、整改结果报告等办法认真加以解决,有力促进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各级党组织把民主生活会作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的作用,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的监督;

  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使领导干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领域更加广泛、重点更加突出、操作更加具体。

  代表们欣慰地发现,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新发展蕴含的丰富经验,已经赫然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专家解析说,这体现了我国民主建设的特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代会报告上就开始体现出类似意思,只是说法上有所区别。

  为什么说体现了我国民主建设的特点呢?专家表示,“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所起的作用实在太大了”,有必要通过党的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作表率,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之间紧密联系,但也有所区别。第一,党内民主要求更高,包括在民主理论上更符合规律、在选举程序上更体现民主精神、在民主制度上更完善、在民主生活上更合理、对党员更透明;第二,党内民主要求在民主之外,还要强调义务、纪律和奉献等因素。

  代表们说,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内民主程度的高低,实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出既坚持党的领导,又把党的领导和发扬人民民主紧密地统一结合起来的新的执政方式、执政体制。十七大报告强调了“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治政、依法执政水平”,用意即在于此。

  科学执政从执政目的来讲,强调的是执政要合乎规律性,体现人民意愿,为人民执好政;从执政过程和手段来讲,强调的是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配置和运用权力,治国理政。通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来执政,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来执政,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执政。

  民主执政,从执政目的来讲,就是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从执政过程和手段来讲,强调的是把执政放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大背景中来考察、来实施,通过民主的制度和程序来运用权力、管理国家。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党内监督机制,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完善党内领导体制、选举制度等。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参加过六次党代会的韩培信代表说,早在党的八大上,就曾提出过党代表任期制,但因故未能施行。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浙江台州等地试点至今。十六大报告对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给予肯定,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这意味着将通过常任制这一形式,使得党代表在党代会闭幕后也可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十七大报告的这一导向性论述,发展了此前的相关认识,指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路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