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射中心专家称火箭需提前4小时暴露在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1日06:49 长江商报
-发射倒计时半小时 技术人员撤离 2.5公里外遥控指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实现了无线测试火箭的情况!”昨日发射中心的专家微笑着说。 据了解,火箭发射前有两种测试方式:一种是地面测试;另外一种是远程无线测试。 目前,发射中心的技术人员正利用设备进行地面测试。其设备类似于万用表,每个工程师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系统的检测。由于即将加注燃料,技术人员正加紧测试火箭的设备工作状况。 但让人称奇的是:技术人员还可以远离火箭,为其做全方位的“体检”。该专家将这一设备称之为“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设备”。 “该设备可在2公里以外,检测火箭的各个设备运行情况”,发射中心这名字权威专家说,以前,只能在300米左右之外为火箭进行“体检”。现在,技术人员可在2.5公里之外为火箭进行“全身体检”。 据悉,地面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之间可以用光纤连接起来。前端检测设备可放置在发射架下面。平时测试时有技术人员操作,但火箭发射前半小时,技术人员全部撤离发射现场,到2.5公里之外的安全区域进行远距离测试。 “远程测试设备已经使用了两次,效果非常好!”该专家称,此次“嫦娥一号”发射,将第三次采用该设备。目前,技术人员检测火箭的地点也由发射中心的北面移到西面去了。以前的检测地点紧挨着发射台,现在距发射台有2.5公里。 “很人性化,让技术人员远离了危险。”昨日,发射中心一名技术人员高兴地说,以前,火箭加注了燃料后,大家都很害怕,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发射倒计时一小时 “长三甲”最怕水 龙工说,火箭发射最为紧张的时候是在发射前的四小时,不仅是加注燃料,而且要确保火箭的防水问题。 他介绍说,火箭在点火起飞前的时候,如果是6点钟起飞,在1点半的时候,火箭就必须打开全部“暴露”在外面,“如果此时下雨,就会变为落汤鸡,那是万万不行的”。如果打湿了,就意味着4个多小时后不能点火发射了。 为何非要提前四小时打开火箭,而不是半小时或者更短的时间呢?对此,龙工说:“这个太复杂了,是技术问题,简单说不清楚。” -揭秘 科学家须在13分钟内 从9楼走到地下 外界有所不知,这次送“嫦娥”上天,首先最危险的就是这些一线科学家。 龙乐豪介绍,在火箭发射点燃前,还在3号发射塔上最高达45米的地方执行任务的,将有20几位科学家,这些人必须在13分钟内,从没有电梯的发射塔上撤离到地面的掩体中,如果稍有疏忽,就会遭遇危险。 据介绍,火箭就相当于人,在最后一刻,当全身的“血液”运行到位后,就会升空。这个过程需要13分钟,当最后确定40多个开关都在准确状态之后。分布在发射塔上9层里面的科学家们,就要从最高达45米高的发射塔上往下走。 “没有电梯,只能从9层45米高的塔架上往下走,而且,还要通过一个不到90厘米宽的地方,就像轮船上的走道一样,一直这样走到地下掩体中去,这样你才安全了”。 地下室被称为地下通道,又称为302通道,然后科学家就在这个地方看实况转播。 据龙工介绍,在几十年的卫星发射过程中,他到目前至少这样经历了30来次的下发射塔。 “在最后13分钟跑下来紧张吗?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 面对记者的提问,龙工满不在乎。“开始感到很紧张,后来就慢慢好了”。他的心态已经锤炼到了非常平和的地步。他说:“因为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很熟悉,也很有把握,这个安全技术对自己的同事还是充满信心的。” 以前发射多为深夜 此次为何选在下午? 据介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先后发射了数十颗卫星。以前几乎每次发射,都在晚上八九时甚至凌晨1时左右。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昨日介绍,“嫦娥一号”发射时间定在24日下午6时5分。与以前相比,这是一次“特例”——没有在深夜发射。 岑拯昨日说,这主要是为了让卫星能更好地进入轨道。由于以前经常发射通讯卫星,选择在深夜发射便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由于此次发射的是绕月卫星,选择下午6时许发射,便于“嫦娥一号”卫星找到奔月窗口。 -声音 “嫦娥一号”发射在即 温总理批示要求: 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 “我现在感到责任重于泰山!”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昨日一字一顿地说。 据他介绍,“嫦娥一号”发射是中国航天史的第三座里程碑。第一座里程碑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第二座里程碑是我国载人航天圆满成功。而现在,岑拯将亲手指挥中国绕月卫星发射——中国航天史第三座里程碑,责任之重可想而知。 岑拯昨日语气紧迫地说:“嫦娥一号”发射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专门就此作出批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岑拯专门向长江商报强调:这三个要求的顺序不能变,里面包含着总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殷切期望。 岑拯说,“长三甲”系列火箭发射场工作的目标是“操作零失误,现场零失误,产品零缺陷,飞行零故障”。 新闻发布会明日举行 昨日,记者从相关权威渠道获悉,举世瞩目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新闻发布会,将于本月22日上午在北京国防科工委附近某宾馆举行。会议内容涉及发射具体时间和介绍中国登月计划进展情况。 昨日上午,国防科工委在官方网站“通知公告”栏中,向中外各媒体宣布:国防科工委将于近日召开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参会媒体记者请提前报名。 据发布会组织机构有关人士称,本次新闻发布会中外所有媒体都有报名资格,只对单个媒体的参会记者人数有具体限制。据透露,发布会时长一小时左右,期间暂不考虑安排记者提问,也不进行电视和网络现场滚动直播,新闻稿件统一由组会方提供“纸质”通稿。 如此重大的新闻发布会为何显得低调?国防科工委新闻办官员向记者表示:“办事从简高效,是航天新闻发布会的一贯原则,有关嫦娥奔月已有很多报道。” 记者专访美国探月专家 “愿中国嫦娥奔月成功” 据青年参考报道 针对即将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和航天领域的未来合作,本报记者在线采访了美国布朗大学地质学教授,探月研究方面的专家卡尔·皮尔特。他说:“就像绝大多数的月球科学家一样,我期盼着中国‘嫦娥’发射成功!因为它将是国际探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任何认真研究月球数据的人都是想离月球越近,对月球就了解得越多。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明白,我们本人很难登上月球,但令人兴奋的是,未来几年内,我们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月球知识。如果很巧的话,你在暗夜里仰望星空,就有机会看到月球上的一些‘海’。如果你有望远境的话,那么甚至能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这哪会让人不对月球产生兴趣呢?” 美国全球安全组织的负责人派克认为:“嫦娥一号是中国首次探月尝试,必将推进其科技向世界级迈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倾力进行这一项目的原因。我当然欢迎用于和平目的中国探月项目。”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