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000米之上的生态理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1日15:37 湖南卫视

  在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这个新词以其对大自然的尊重擦亮了人们的眼睛。而在青藏高原上,以谭弘发为代表的一群湖南援藏干部,正和那里的藏族兄弟们一起,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努力。

  汽车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奔跑。黄昏时,我们邂逅了一片树林。金色的阳光、金色的河水、金色的银白杨林,不知是谁浸染了谁。这里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隆子河的河谷。40年前,一位名叫朗宗的女乡长带领全乡几千名群众种下了它们。

  三年前,作为新一任的隆子县委书记,湖南常德人谭弘发和他的同伴们飞越数千公里来到了这里。

  这里碧空如洗,使人有一种更加豁达宽广的胸怀——摘自谭弘发日记 2004.6.29

  然而,一次不期而遇的大风,使眼前这片天空给了留下不一样的印象。

  隆子县委副书记 县长 巴珠:有的人就蒙着头来回走啊,防风,人和人还撞在一起。

  因为缺乏植被,起风时,隆子便扬起沙尘,下雨时,县城街道便被泥石流覆盖。于是,一切从种树开始,谭弘发接过朗宗的梦想,提出了“生态立县”。第一个点,就选在了郎宗所在的新巴乡。为了更好的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植树点定在了河谷森林对面的扎果坝子上。

  湖南第四批援藏干部 时任隆子县委书记 谭弘发:每年我们县的降水量才400多毫米,但是我们当时一条基本的依据就是,我们农村中有句土话,叫做山高水高。所以我断定那山底下可能有水。

  山里没有路,谭弘发便和同事们一起,徒步两三公里进山,一找就是半个月。

  隆子县副县长 时任县水电局局长 索朗巴珠:我们发现从这个沟一直上去以后有一点湿地,像这样扒了以后就可以见到水。我们用自己的手扒了五十到六十公分左右。

  不久,一条渠道从水源深处生长了出来,给这片贫瘠的山地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他叫次仁朗追,是扎果坝上的守林人。坝上都是坚硬的石头,石头下面还有10公分厚、不透水的石灰岩。要让树活下,就要砸透石灰岩。次仁朗追忙上一天,最多也只能砸出5个树坑。

  在这4000多米的坝子上,谭弘发一天最多只能砸3个。

  这是我们当年种的第一棵树,现在已经长这么大了。

  银白杨在坝子上成长得艰难却坚定。虽然它每年只长一节树枝的长度,却不停向上。沙棘虽然长不高,却已经开始利用根裂,从一棵,变成了两棵、三棵。

  援藏资金修筑的“截潜流”工程源源不断地涌流着清泉。滋润着这片沙砾坝子上的沙棘林。我虽在意料之中,却难掩心中的兴奋。 ——摘自谭弘发日记 2005.5.1

  截至今年7月谭弘发结束援藏工作离任,他共带领乡亲们砸出了300多万个树坑,造林近10万亩。因为长期奋战在坝上,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坝子书记”。现在,隆子森林覆盖率接近30%,树木改善生态、促进牧草生长、稳固水土的功用已经开始体现。十几年后,扎果坝上的树木,将和隆子河谷连成一片美丽的森林。

  山南地委委员 组织部长 佘克冰:不管援藏干部轮换了几批,还是说援藏干部今后工作转变方式,但是对西藏的生态建设,对西藏的环境保护,我们会一如既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