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新阶段的中国外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09:18 新华网

  “一条道路、两个和谐”,构成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和内外政策的支柱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我国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也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了贡献。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教授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近些年来中国外交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方面颇有建树,可以说抓住了机遇。在适应和塑造外部环境方面,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2005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二是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阐述了建立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他将此归结为八个字:“一条道路、两个和谐”,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内建立和谐社会与在国际上谋求建立和谐世界。这些构成了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和内外政策的支柱。

   和谐世界新理念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提出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胡主席的演讲成为会议一大亮点,和谐世界理念开始被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并逐渐被外界所接受。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指出,和谐世界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构想,它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积极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并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有了大的发展。和平共处原则确立了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原则基础,而和谐世界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不仅包含国与国,而且包含社会与人、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蕴含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萨本望说,致力于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倡议,体现出中国领导人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一个和谐的中国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二者是相互支撑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南振中认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主要“驱动因素”。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这一时代主旋律。在他看来,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大国霸权、贫富差距、局部战争、地区冲突、恐怖活动,都是世界的“不和谐因素”。

  萨本望说,和谐世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体现,中国的发展不会导致霸权,而是谋求合作、共赢。可以说,和谐世界是对中国新世界观的深刻表达。其背景则是,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融入世界,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和谐世界,体现了一个爱好和平、讲求正义、尊重秩序的大国的责任意识,表明中国要完全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世界融合。

  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发展,也为中国外交搭建了一个新的理论平台。如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繁荣发展的和谐世界?曾庆红同志在今年“两会”期间撰文指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最根本的是把对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结合起来,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在我国快速发展进程中,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文明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刘江永认为,沿着和谐世界的思路,应主张一种新的地缘政治理论。他说,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认为,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是对抗关系,并以此制定国家的战略。而现在随着全球化,这种理论已经难以适应新情况。按照和谐世界的理念,其根基应当是和平与合作。《管子》说,“和合而谐”,只有和平还不行,还要有合作。依此,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应当由“海陆和合论”取代,以减少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在战略层面的摩擦和对抗。

   和平发展下的外交布局

  历史上的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掠夺资源、对外扩张,甚至战争。崛起中的中国将以何种姿态融入世界,事关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为外部世界所普遍高度关注。

  进入新世纪后的几年,学界使用“和平崛起”的概念曾比较频繁。但中国决策层最终选择了“和平发展”这个语义上更加温和也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提法。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完整阐述了“和平发展”的思想,标志“和平发展”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

  2005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这是对中国走何种道路的全面宣示。

  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澳大利亚,在霍华德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发表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演讲,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所承担的责任具体归纳为十个方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和进步。

  在和平发展思想指导下,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自己的立场;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做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伙伴;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在处理热点问题上发挥关键性作用。

  受访的专家指出,中国外交工作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5年来在实践中成绩斐然。

  中国同主要大国关系稳定发展,不同内涵的战略合作继续深化。

  中美关系经历了从“战略伙伴”到“战略竞争对手”再到“利益攸关方”的变化,尽管有问题和难点,但建设性合作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在经贸方面发展尤为迅速。中日关系经历了政治、经济起伏变化的复杂过程,目前已经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并正处于改善和发展的新阶段。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改善。2003年10月,温家宝总理率团出席东亚系列峰会,他提出的“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主张受到欢迎,几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联系和互信合作日渐增强。去年中国与东盟发展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首次在中国成功举行,成为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与中亚国家,中国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对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构建和谐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印关系取得长足进步,两国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朝鲜、韩国、巴基斯坦、越南等邻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中国坚持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中非构建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去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堪称中国外交史和中非关系史上的一大壮举。2004年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成立。此外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各国多领域的合作也更加密切。

  多边领域,中国努力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不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规模和领域,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和参与多边安全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新威胁新挑战方面作出了新贡献。中国还建设性地参与了许多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

  抓住机遇应对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动、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而国际环境总体上对中国有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为外交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综合分析,有关专家梳理了未来对中国和平发展有利的方面:

  第一,总体判断,中国仍将处于有利于我们的必须紧紧抓住并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刘江永说,国际形势使我们有可能争取到一个加快自身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由于我们现在不是国际矛盾和冲突的焦点,使我们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上。

  第二,随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大国间共同利益面扩大,相互依存和相互借重程度加深,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王在邦研究员说,主要大国联手应对挑战,谋求共同发展,为国际战略框架保持稳定提供了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刘江永指出,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处在同步协调、改善发展的阶段。中国无论是与美国、俄罗斯、欧盟国家还是日本,没有出现关系有进就有退,一边热另一边就冷的局面,而是都在向前发展。中国与周边邻国关系可以说处在历史最好的时期。同非洲、拉美及中东地区国家,也都保持了很好的合作关系。

  第三,从各国政局变化来看,今明两年许多国家都将进入政权交替期。美国明年将举行大选,有关专家认为从维护美国本身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出发,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上台,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都不会太大。

  俄罗斯今年年底将举行议会选举,明年3月份总统选举。可以预料的是,俄罗斯的压力主要仍来自西方,包括地缘政治和安全的压力,因此俄将继续推行以中国为重要合作伙伴的亚洲政策。中俄无论在双边还是多边领域都将继续深化合作。

  日本最近政权发生变动,由福田康夫出任首相。舆论普遍认为福田内阁对推动中日继续改善关系、友好合作更有利。

  面临的深层次挑战的方面,首先是在地缘政治上,某些大国对中国抱有很深的怀疑心理,冷战思维依然时隐时现,主要是美国和日本。金灿荣说,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两国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会防范中国,尽管可能不会有很明显的咄咄逼人的进攻性动作,但防范会继续加强。同时在解决具体的国际问题上,要求中国协助。

  其次,国际形势总体将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但民族、宗教、领土、海洋权益之争等问题导致的矛盾上升,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我国虽然不是矛盾的焦点,但做不到置身事外,不能像以前那样只管埋头自己发展。特别是存在于周边地区的“三股分裂势力”仍对我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第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带来的问题。传统安全解决的是持久和平的问题,非传统安全解决的是在和平条件下如何发展的问题。如今世界范围内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恐怖主义、非法移民、毒品犯罪、核扩散、环境污染、生态灾难、疫病流行等全球性问题突出,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是各国所共同面临的难题,必须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

  第四,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的呼声更高。刘江永说,世界是我们发展的重要空间,同时也是一面镜子。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要求上升,使我们政策调整的压力比以前更大了。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同为发展中的各国。

  第五,未来几年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贸易摩擦会上升。外贸依存度高是现在中国经济的一大特征,在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背景下,中国高速增长的对外出口往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记者刘延棠)

  评论:传统文化如何为大国崛起所用

  国际先驱导报:10月4日,“孔子文化之当代意义”国际论坛在香港举行,数十位来自内地、香港、台湾和国外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研讨孔子及孔子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启示。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探讨,随着一些国学电视节目的热播已经蔓延至中国民间。在此背景下,我们该怎样抓住这样的契机与中国的发展相结合,促进中国的崛起?西方发达国家又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点击详细

  再造中国世界公众形象

  环球:从十六大到十七大,中国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一种创新性思维,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塑造自身公共形象的过程中留下了鲜明轨迹:从向世界描绘相对单向的和平发展道路,发展到宜强调合作来促进双向互动共赢,再升级为高度多维互动,整体多边互动的“和谐世界”----中国从一个真正的国家体系成员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点击详细

  “北京共识”的潜台词

  《瞭望新闻周刊》: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2004年5月在伦敦作了题为《北京共识》的演讲,论文随后发表在英国著名的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网站上,旋即在欧洲、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引起强烈反响,中国的经济奇迹及其背后的“中国模式”一时成为世界的焦点。>>>点击详细

  《瞭望》文章:“大国责任”的挑战

  《瞭望新闻周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日盛。所谓“大国责任”包罗万象,就经济责任而言可概括为:维护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与规则,参与解决日趋严重的全球失衡和环境问题,扩大金融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增加国际援助等。>>>点击详细

  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中国内政外交实践的完美结合

  新华网:“和谐社会”是两年前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今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要切实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长期历史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胡锦涛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重大理论,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当今社会最主要的理论指导,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内政与外交方针的完美结合。 >>>点击详细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