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成本电影的院线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11:11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姜弘

  《最后的和弦》一反常规,先是在电影频道播出,之后在网上引发小规模连锁反应,最终进入院线

  电影圈出了一件未被张扬的新鲜事,投资不足百万的电影《最后的和弦》,先是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午夜时段悄然 播出,继而在网上引起小范围漩涡,最终被院线看中,即将于10月末在北京三家大型影城轮番公映。

  电影业内人士称,导演贾樟柯曾经大声疾呼的小成本电影出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此前,还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先在电视 台播出,然后被院线看中,从而走进院线。

  《最后的和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70年代末期北京胡同里的纯美爱情故事,光影色调的绚丽显露出摄影师的不俗技 艺。片中的“茬琴”情节是最为网友称道的段落,风行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和吉他曲让观众想起去年风靡一时的《与青春有关 的日子》。这部影片的制作周期及收购均为三个月,从2006年3月开拍到2007年5月21日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午 夜栏目《探索影厅》中首播,前后不过一年多时间。

  显然,在小成本电影步履维艰的今日,制片方对这部电影根本没抱什么希望。“电影频道能这么快播出,已经很好了 ,根本没想到后来的连锁反映。”《最后的和弦》的制片人关明强告诉《新世纪周刊》。

  小范围连锁反应发生在5月22日一大早,片中男主角项峰扮演者张炜迅给关明强打了一个电话,告知他的百度贴吧 上忽然涌进100多人,网友们在谈论前一天晚上刚刚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最后的和弦》,张炜迅出演过几部电影,自己 还组建着一支摇滚乐队,他的贴吧一直有着较为稳定的人群,这股新涌进来的人群在留言中纷纷表示对《最后的和弦》的喜爱 ——“就是我们的青春,但已远去;就是我们的音乐,从未消失;就是我们的故事,幸好流传!”、“夜半,月弯,泉水般沁 人的小三和弦”、“校园里青涩的爱情,让我想起了自己青涩的初恋”??

  此后,小范围连锁反应在豆瓣等网站陆续显现。这股潮流得到了电影频道《光影互动》节目组的关注,他们迅速做出 了反应,在6月14日制作了一期有关《最后的和弦》的专题节目,并应广大影迷的要求于8月18日安排了重播。9月,《 最后的和弦》电影视频片段出现在各大视频网站,至此,有关这部电影的网络连锁反应达到了一个高潮。

  《最后的和弦》掀起的小范围高潮也引起了电影业内人士的关注。四川省电影公司的官方网站“太平洋电影网”上出 现了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是一位电影发行人士,他在文章中写到:“《最后的和弦》是我前两天在电影频道看的一部影片,国 产小制作,很偶然遇见的。个人以为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很惊喜于导演的功底和演员表演的到位,想这恐怕才是国内小成本 电影发展的方向,而这样的作品竟然在发行上没有机会进入院线和影院。”“中影集团的领导说过,现在中国的很多大片和商 业电影,已经沦为包装华丽的月饼,外面极其光鲜,里面可能都馊了。《最后的和弦》让我们眼前一亮,真正的新鲜和中国原 创,京味的艺术商业成分浓郁其中。”

  关注《最后的和弦》的业内人士显然不止四川省电影公司一家,中影集团下属的一家电影发行公司与关明强辗转取得 联系,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向影院发行这部电影,上海一家院线很快向发行公司提出购买拷贝,在上海地区独家公映《最后的 和弦》。其后,北京万达、新东安、东都三家影城决定从10月末起轮番公映这部在网上掀起小范围连锁反应的电影。万达影 城表示将为这部小成本电影组织宣传活动。

  关明强近年来一直苦心经营着一家影视制作公司。2003年,他们重金投资的一部大制作电视剧因政策原因未能进 入电视台黄金档,遭遇收视看好收入走低的境况。从那时起,他一直在探索小成本电影的新路。《最后的和弦》创造了从电视 台走向院线的独特模式,而关明强则表示,前面的路还很长,他引用自己公司出品的另一部小成本电影《七月》中的台词对《 新世纪周刊》说:“小公司有小公司的难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