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探营嫦娥一号发射中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09:34 新京报
- 现场 全航区合练 测量船布阵 “嫦娥一号”发射前举行最后一次指挥部会议 本报讯 (特派西昌记者李静睿)昨日下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测控系统的全航区合练。此前,各方人员已进行了“嫦娥一号”发射前最后一次指挥部会议。根据专家评审会的内容,指挥部认为目前发射准备工作“非常顺利”,“长征三号甲”与“嫦娥一号”的状态均正常,完全可以按预定时间发射。 合练共历时四小时 昨天下午进行的全航区合练,特别针对测控设备、观测节点以及测量船进行演练,包括了发射场、位于市区的指挥控制中心,以及宜宾、贵阳、西安的测量站和远洋测量船。据了解,两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昨日已顺利抵达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执行“嫦娥一号”海上测控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程静表示,全航区的航区合练是指所有相关人员均按照这个时间节点,“该做什么事情,捕获什么信号等等”,但是所有信号均为虚拟。本次合练共历时四小时。 “嫦娥”进入加注发射阶段 程静在昨天的新闻见面会上表示,就发射“嫦娥一号”本身来说,“应该是没有令人担心的问题”。 根据程静的介绍,目前“嫦娥一号”已完成技术区测试、发射区测试,进入加注发射阶段。火箭加注的燃料有常规燃料和低温燃料两种,常规燃料的总重量达200多吨,在发射前36个小时开始加注。而低温加注的液氧和液氢则分别在发射前7小时和5.5小时开始进行,“低温加注是发射前最危险的环节”。 由于液氢、液氧均极易挥发,因此在加注到一定液位时,工作人员需不停补加燃料以保持液位,直到发射前最后两分钟。液氢挥发后形成的气体极易引发爆炸,程静比喻称,“一粒米从一米高度下落到地上所产生的能量,就可以让液氢爆炸。” 程静称,虽然加注时尽量会减少在火箭附近的操作人员,但是必要人员依然会在现场。“最明显的是加注管道跟火箭连接的部位,这里不断会结霜,严重的话会结冰,结冰就会导致发射失败,因此这里一直有人用惰性气体吹掉霜冻”。 程静强调,“不管是出现何种意外,我们都有相应的对策,相应的人员来处理”。 - 探访 点火指令从测发中心传出 “嫦娥一号”发射时,各种信息将集中汇总至该中心 本报讯 (特派西昌记者李静睿)据悉,“嫦娥一号”发射前的点火命令将从西昌发射基地远距离测发中心发出。日前,本报记者前往测发中心实地探访,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测发中心大厅在发射时,将会成为“嫦娥一号”的“心脏”所在。 距离3号发射塔约1.5公里的远距离测发中心为两层白色小楼,由于有一座小山阻隔,在测发中心并不能直接看到发射塔的情况。据内部人员介绍,这个被简称为“561”的测发中心是近两年所建,迄今为止只执行过两次发射任务,“‘嫦娥一号’是第三次”。 据了解,在发射时,专家和现场决策人员都会坐在561中心,各个方向的信息也都会集中在这里汇总。测控大厅前方的大屏幕上,届时将会出现火箭的画面信息,各种测量数据和设备自身的信息等,也将在这里汇总。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已有部分技术人员在大厅内进行调试工作。 据了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01”指挥员李本琪很有可能成为本次“嫦娥一号”发射指挥员,届时他将下达点火及倒数十秒命令。李本琪今年37岁,7年中已组织指挥发射5种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他10次担任“01”指挥员,均成功将火箭送入太空。 - 外围 发射当天附近小学推迟上课 本报讯 为保证发射现场安全,包括聚集在西昌600多名记者在内的2000多名游客,将被安排在指定区域内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目前对外公布的两个观看点距离发射现场有4公里多,一个是专门修建的“奔月楼”,一个是牛头山。当地几个乡镇数万民众,将在卫星发射前2小时内被疏散到指定安全地带。一位当地负责人称:“发射当日,附近的小学都要推迟上课或者放假”。 《东亚经贸新闻》供稿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