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道 古风犹在(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15:1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最多的过客是盐夫

  随着古道的逐步完善,途经古道南来北往的行人逐渐增多,进京赶考的,传递文书的,贩卖广东特产的,领兵打仗的……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两山之间,记者看到四五米高的拱形关口,上书写着“蔚岭关”三个大字。沈扬告诉记者,这里当年是粤北的一个军事要地,在明清时代,逐步失去军事用途,转为民用。在关口旁边,还有10多个石凳,可坐30多人。据悉,过去从庆云镇到两江镇或者从黄圃镇到两江镇,赶集的人都会在此休息。如今这里杂草丛生。

  沈扬告诉记者,从宜乐古道走过的最庞大的队伍不是军人、秀才,而是挑盐的脚夫。

  明末清初,为了抵御倭寇骚扰和郑成功从海上起兵抗清,清廷施行海禁。大量挑盐的脚夫只好沿着古道翻山越岭,贩运海盐,古道也因此出现了“万担盐箩上山岗”的盛况。后来,为了避税,不少偷运私盐的人依然继续穿梭在这崎岖的山间古道之上,因此当时有“粤盐遍湖南,肩挑贩夫益至数十万人”之说。

  青砖红瓦古风依旧

  古道兴旺,使不少人家迁徙于此,逐渐形成村落。古道旁的户昌山村就是其中保留最完好的一个。

  走进户昌山村,保留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随处可见,这些建筑,无论是学校、祠堂,还是民居,建造十分精美。房子清一色的青砖红瓦或灰瓦,虽经历数百年,都没有变形。绝大部分房子是雕梁画栋。每一家大门的横门梁,雕刻的或龙凤,或文官武将,或飞禽走兽。在学校祠堂和一些民居的檐下和窗头,绘有图画并配以诗歌。

  村落中居住的,为李姓村民。据户昌山《李氏族谱》记载:李氏户昌山始祖李伯伦为宋末贡元,官任大理寺平事卿(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官员),曾到此隐居,至今已有800年历史。这个古村落,有着众多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物、古迹,如:四所书院、私塾、书屋、李氏祠堂、敬惜字纸塔、雕龙刻凤的神台和大床、节孝坊、象征功名的围公石……

  最让人称奇的,是不满百户人家的村子同期开办了观音阁书院、云从书院、龙门弟私塾和华峰书室四所学校。村里人告诉记者,由于到这里定居开基的人是文人,所以重视教育。

  本报记者 彭卫

  通讯员 湛昆亭 陈佳强 朱裕超 摄影报道

  (编辑:kaizoo)

  上一页第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