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麟:卫星形状变化主要是为保持姿态控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14:09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2007年10月24日下午13:30,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和《世界军事》杂志主编陈虎做客新华网就有关嫦娥一号卫星的情况为网友答疑解惑。卫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主要是要保持它的姿态控制。早期的卫星都比较简单,要保持它的轴不变就要自旋,所以设计成圆柱形,可以保持物体的稳定,是一个陀螺效应,自旋稳定的卫星控制的方向经度比较差,如果受到其他引力会发生偏斜,后来发展到三方面的轴都要控制,所以就做成立体的,可以提高控制精度。

  [陈虎]从卫星外表颜色来看各部分有区别没有啊?

  [朱毅麟]总的看不出区别,主要是外面有一层绝热层,是用于温度控制的,是由多层隔热材料组成的,有的地方是发亮的,镀了薄膜,帆板看得很清楚,上面贴满了太阳电磁,是一片一片蓝色的发光的。

  [主持人]朱老师,我们从小在科普图片上看到的卫星的样子都是圆柱体,但是这次在很多资料里面看到的嫦娥一号的样子是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卫星有什么样的特殊性呢?

  [朱毅麟]这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主要是要保持它的姿态控制。早期的卫星都比较简单,要保持它的轴不变就要自旋,所以设计成圆柱形,可以保持物体的稳定,是一个陀螺效应,自旋稳定的卫星控制的方向经度比较差,如果受到其他引力会发生偏斜,后来发展到三方面的轴都要控制,所以就做成立体的,可以提高控制精度。

  后期的卫星就产生了三轴控制,自旋的卫星就可以不管了,比较简单,只要使它保持每分钟20、30转就可以保持了。如果三个轴稳定就比较复杂了,但是由于后期控制技术发展越来越好,所以后期的卫星大多都是用三轴稳定,是方形的。

  但是这有一个缺点,后期的

能源要求越来越多,早期在圆柱体的表面贴很多电磁片,后来用的电磁片越来越多,光是一个立方体还不够,所以专门用了一个太阳帆板,也就变成了伸展出的太阳帆板。现在看来绝大部分的卫星或者绝大部分的行星探测器、月球探测器也大多采用这样的形状。

  [陈虎]朱老师,其他的国家好像也发射过探测月球的航天器,应该说不光有中国的嫦娥,还有很多洋嫦娥,那这些国外的洋嫦娥,从外貌、体重和我们的嫦娥一号比有区别吗?

  [朱毅麟]这个变化很大,有的探测器只是一个三脚架的架子,上面有一个底盘,底盘上面放很多仪器,就裸露在外面,在发射的过程中有一个整流罩保护起来,出了大气层就打开这个罩子了,和

火箭分开了,探测器就放在架子上面。我们的探测器是利用原来东方红三号的结构,没有把四周围的臂板拆掉,所以我们就利用原来卫星的平台改装成现在的嫦娥一号,这样一来一可以大大节省成本;二是可靠性高,因为这个卫星基本上在静止轨道上、通信卫星上用过多次了,比较可靠,缩短了研制时间,加快了研制进度。

  其他一些国家的设计基本上是百花齐放,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从探测仪器上来说是差不多的,原理都差不多,只是外形变化比较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