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耐寒低温放电无惧月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15:13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专家称,绕月飞行存在五大难点,突破四项关键技术,首次采用紫外线敏感仪

  本报西昌消息特派记者夏杨报道:昨日上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助理裴照宇指出,卫星绕月飞行存在五大难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则在会上透露,“嫦娥一号”在研制中突破了四项关键技术。

  探索地外星球五大难点

  “全世界分24个时区,我国只占5个时区,即使派出了远洋探测船,仍有很多时区不能覆盖,卫星进入这些时区后的远程监测是一大难点。”裴照宇说,时区覆盖影响到了远程监控。

  裴照宇说,月球早晚温差达300摄氏度,在地球上生产的卫星到绕月轨道上能否适应,也是个问题。还有,月球每年有两次“月食”现象,地球运行到日、月之间,挡住了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没有太阳光卫星的帆板无法利用

太阳能,卫星的蓄电池能否坚持得了?第四,地月之间相距38万公里,数据传输是个难题。还有,人们对地外空间了解有限,用地球上的新技术去探测未知地外星球,能否适应还有待观察和检验。

  嫦娥突破四项关键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承担了“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工作。“‘嫦娥一号’与以往卫星有很大不同!”赵小津说,以往的卫星叫人造地球卫星,最远轨道不超过8万公里,但“嫦娥一号”远离地球38万公里,算人造月球卫星,研制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共突破了四项关键技术。

  一是轨道设计与变轨技术。赵小津说,要将卫星送到月球上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用

火箭把卫星送入地月轨道,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如此大推力的火箭,要等将来“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出来后才能实现。第二种是用火箭将卫星送入绕地球轨道,再利用卫星自身动力,经过一次次变轨进入绕月轨道。“嫦娥一号”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变轨技术是一项新技术,以前从未碰到”。

  二是卫星导航与控制技术。变轨复杂,控制显得更重要。“嫦娥一号”不仅要对月定向(科学探测),同时要对太阳定向(太阳帆板充电),还要对地球定向(接收与传输信息)。三种定向同时实现,需要新技术。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以前卫星定位采用的红外线敏感仪很不稳定,这次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紫外线敏感仪。

  三是远距离通信技术。地月距离38万公里,信号经衰减变得很弱。对此,已建造了大型天线,提高信号接收能力,同时加大卫星信号发射功率,“嫦娥一号”采用了“大角度机械指向天线”新技术。

  四是热设计技术。“嫦娥一号”蓄电池能保证月食期间电力供应,能耐受温差变化,具备低温放电能力和温度维持能力等。

  详解嫦娥八大分系统

  

  结构分系统:相当于“嫦娥一号”骨架,为其他各分系统仪器提供安装位置和工作空间。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负责对控制器飞行路线偏差修正和控制,对探测器姿势测量和控制,保证飞行期间轨道稳定。电源分系统:由太阳能电池帆板、蓄电池等组成。能保证全年在任何太阳方位条件下都能够发电。热控分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对在月轨飞行时,冷热变化作调控。测控和数传分系统:月球探测器距地球38万公里,大大增加地面信号接收器难度。它使用高增益定向天线等。数据管理分系统:负责数据处理,传输和综合管理调度。推进分系统:包括“嫦娥一号”动力系统、火箭推进系统,实现轨道机动和姿势调整,以及“刹车”的动力等。科学探测仪分系统:CCD立体相机,获取三维立体图像。激光高度计,获取月球表面地形高度数据。还有r和X射线谱仪等,探测元素含量分布。·李志伟·

  (编辑:晓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