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华快评:祝“嫦娥一号”一路平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19:30 新华网
新华网西昌10月24日电 (记者白瑞雪、孙彦新、李宣良)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之际,举国欢喜。但我们耳边,却响起了航天人冷静的声音:对于嫦娥一号漫长的绕月之旅来说,顺利升空不过是迈出了第一步。 传说中的嫦娥一舞衣袖就飞上了“月宫”,现实中的人造卫星却要花上近14天的时间,才能到达距离地球遥遥38万公里的月球。在这之前,嫦娥一号卫星要进行多次变轨,总行程达100多万公里。而在为期一年的在轨探测中,担负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等科学探测任务的她,还将面临月球温差、月食等因素的严峻考验。 从载人航天到绕月工程,从酒泉到西昌,一次次发射的连续成功,让我们在喜悦中累积起巨大的民族自豪感。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次成功并不等于永远的顺境,科学探索之路从来不是坦途。 航天任务和系统的复杂性,某些无法预知的空间环境因素,人类目前有限的技术和能力……这一切,使得航天事业重大而特殊。从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到俄罗斯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事故,世界航天史上一桩桩惨痛事故昭示世人:在将人类文明一次次向前推进的同时,航天这项具有极高风险的事业,总是伴随着失败与牺牲。 统计表明,迄今为止,在人类开展的120多次探月活动中,成功率不到50%,只有欧空局的探月第一次就获得成功。作为中国绕月工程的第一次飞行和深空探测的第一次尝试,嫦娥一号卫星在奔月、绕月的长途跋涉中,同样不能完全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 成功值得铭记,失败同样弥足珍贵。即使发生意外,下一次的探索也会从中获得经验和力量,我们探索未知空间的决心、勇气和科学求实的态度不会改变。 对风险有着最充分的认识和准备,才是更深层意义上的自信。从工程5大系统、上万人如齿轮咬合般紧密的大协作,到“归零”“复查复审”等严谨的工作程序和多种应急预案的制订,我们有理由对“嫦娥”此行充满信心。 让我们共同祝愿嫦娥一号卫星一路平安,也期待我们自己在为最后的胜利而欢呼时,仍能保持一颗科学、理性的平常心。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