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22:46 人大新闻网站
中国人民大学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百家园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的百家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贾铁英摄

  夯实基础,完善布局,以学科建设带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人民大学以学科规划与建设为学校工作的龙头和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落到实处,不断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十五”期间,学校结合“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围绕建设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的奋斗目

  标,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巩固重点学科优势,建设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本科专业布局进一步趋向综合性。目前学校共有61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有25个全国重点学科,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五,其中社会科学领域的重点学科数居全国第一,另有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在2004年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5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人民大学已经构建起了以经济学、哲学、法学、新闻学等为代表的人文社会科学优势学科群,从而基本形成了涵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教等9大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

  新世纪的头五年,人民大学着力完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权威性高、前沿性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人大教材在教育界享有盛誉,精品课程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2003年到2006年精品课程评选中,学校有25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有1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全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程已经占全部课程的53%,校级精品课程全部都有成熟的计算机网络课件。教材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齐头并进,2001年,学校有101本教材入选“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有95种,位居全国高校第一;2002年,25种教材进入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立项;同年,22种56本教材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总数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第一;2004年,48本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2006年,又有239部教材被列入“

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

  立足教学,提升质量,建设高层次本科教学师资队伍。人民大学在“大师、大楼、大气”的办学理念中,“大师”是摆在第一位的。近年来,人民大学不断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以优化结构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加强管理为保障的原则,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引进和培养人才并重,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优化人才的配置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使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提高本科教学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在于汇聚一批能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实施了“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请进来”,就是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学校开展学科前沿的国际培训;“走出去”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将一批教师派往国外一流大学培养深造;“沉下去”就是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到社会经济建设的第一线考察调研。

  目前全校1,671位专任教师人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占63.4%,有13名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13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成员,2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9位副主任委员,15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位国家级教学名师,10位北京市教学名师。有15人入选“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8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6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5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累计共38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人民大学有25位专家作为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第一批教材系列课题组及经典著作和重大问题课题组,成为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提升。

  面向未来,拓展空间,根本改善办学硬件设施。“大师、大楼、大气,一个都不能少”,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是不可能的。然而,前些年人大校园环境十分破旧,用学生的话说是“进东门,失望!进西门,绝望!”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自2001年以来,通过实施拓展办学空间战略,学校总计收回、腾退房屋近11万平方米,新增可用于办学的土地240余亩,教学科研行政用地增加到740亩左右,比2000年净增近48%。校园置换的实施,拓展了办学空间,极大地改善了人大教职工的居住条件,为学校的发展争取了时间,赢得了空间,凝聚了人心,使得新的校园规划具备了实施条件,对维护校园的完整性和营造学校浓郁的学术氛围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如今学生们说“进东门,向往!进西门,希望!”。

  新世纪人大的“大楼”建设屡创佳绩: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明德楼,2005年建成之时为当时全国高校最大的单体教学楼,并因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完善的结构布局而荣获“2006年国家优质工程奖”;设备先进的体育馆、现代化的游泳馆、文化大厦、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群拔地而起;百家园、求是园、品园等系列颇具文化品位的主题园林,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2004年,李岚清同志视察校园后充分肯定近几年的校园建设成就,称赞道:“人民大学旧貌换新颜了!”

  完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了根本的改善。如今每个学院都拥有了相对独立的办学空间,每一位教授都有自己的工作室,教师们大都公布了自己的坐班时间,“以前找老师根本没有这么方便”统计学院一名大三的同学表示,而现在“与老师交流的次数比以前多多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