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飞控中心护航嫦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01:37 新京报

  昨天,19时,随着“太阳能帆板打开”的报告从扬声器中传来,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厅一片欢呼。因为这意味着:“嫦娥”的发射任务圆满完成了!

  当天下午16时左右,记者来到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这里如往常一般安静,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而有秩序地忙碌着。几个小时后,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放飞”。而北京的飞控中心担负着此次绕月探测任务的飞控决策、轨道控制、数据分析处理、应急控制,以及卫星绕月飞行后的长期管理。

  令人心跳加快的倒计时

  17时05分,远在千里之外的西昌卫星发射场,卫星发射进入1小时倒计时准备。此时的北京飞控大厅里,四块面积为48平方米的巨幅大屏幕上,清晰显示着从发射场传来的壮观场面:巍巍的发射塔架拥抱着乳白色的巨型“长征三号甲”运载

火箭。火箭顶部的“嫦娥一号”卫星,在明亮的灯光照射下分外醒目。大屏幕上方,标示着北京时间、任务时间、飞行时间的LED显示屏,不断地跳跃着各种飞行控制数据,它们与百余个显示工作站,构成了整个飞行控制工作的核心平台。

  工作台前,指挥决策者、专家和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卫星发射前的各种技术状态。大厅里,来自国内各测控站和远在大洋上的航天测控船的报告声,此起彼伏。

  17时35分,卫星发射进入30分钟倒计时准备。数以万计的数据,从西昌、西安、太平洋等方向汇集到这里,又从这里流向四面八方。绵延国内外的测控航线,随时做好了捕获卫星的准备。各系统技术人员按调度程序精心操作,专家们则在小声地交换着意见。

  随着发射时间的逼近,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更加激动了。

  “各号注意,一分钟准备!”18时04分,卫星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此时,参试人员都把目光聚焦在大屏幕上。只见大屏幕上,发射塔架与火箭相连的线缆瞬间脱落,线缆摆杆迅速移开。

  “10、9、8……”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大厅里一片安静,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我们的心跳瞬间加快了。

  “点火!”

  “起飞!”

  巨大的显示屏上,乳白色的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熊熊火焰,托举着“嫦娥一号”,腾空而起。火箭笔直上升约10秒钟后,按程序转弯,向东南方向飞去……

  “远二船发现目标!”

  “远三船跟踪正常!”

  火箭越飞越高,在天空留下了一道绚丽的轨迹。火箭航行区域的各测控站(船)将测控数据接力传回北京飞控中心。

  伴随着大屏幕上不断跳跃着的飞行参数,大厅里不时响起洪亮的报告声:

  一、二级火箭分离成功!

  整流罩脱落,火箭飞出大气层!

  火箭二、三级分离!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测控通信系统工作刚开始

  坐在总调度后侧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主任朱民才,依然脸色凝重。他紧紧地注视着来自各测试站(船)的信息,因为卫星发射成功,对测控通信系统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卫星先绕地球飞行,经过4次调相,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114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要进行减速制动。在被月球引力场“俘获”后,成为环月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绕月球飞行。遥远的太空飞行,每一条指令、每一组数据、每一项决策,都事关“嫦娥一号”卫星的每一根“神经”。

  这时,遥控发令员沉着果断地按下了发令键。

  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向“嫦娥一号”发出的第一条遥控入轨指令。不久,轨道计算人员准确报告:“嫦娥一号”进入预定大椭圆轨道!

  18时45分,卫星已建立巡航姿态;19时,“嫦娥一号”卫星太阳帆板成功展开。

  19时10分许,卫星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

  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飞控大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