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嫦娥奔月突破六道难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03:53 京华时报
从西昌起飞升空,到抵达遥远月球的“工作岗位”,嫦娥一号卫星的总飞行距离将超过100万公里。 这100万公里的漫漫飞行路,嫦娥一号将经受漫长的太空考验。嫦娥一号将如何过关斩将?昨天,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赵小津说,为了实现“奔月”梦,嫦娥一号解决了6项技术难题。 -突破一 变轨完成三级跳 赵小津说,将卫星送到月球,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用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送到地月转移轨道,这就要求火箭有非常高的运载能力,我国目前条件还不具备;二是将卫星送到绕地球飞行轨道,靠卫星的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绕月轨道。嫦娥一号采用第二种方式:靠卫星自身飞行变轨来完成。为此,轨道专家设计了“嫦娥”的“三级跳”变轨方案。这个方案突破了我国目前的轨道设计和变轨技术。 -突破二 三个方向同时定向 第二项突破是导航和控制技术。地月轨道的3次修正,必须要求嫦娥一号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否则就偏离轨道,再也“抓”不回来。达到这种精密要求,就是我国突破了卫星深空导航技术。此外,嫦娥一号与其他卫星不同的是,它要同时完成三个定向,一个是月球(对月探测),一个是太阳(吸收热量发电),一个是地球(传送信号)。(以前的地球卫星只有两个定向)嫦娥一号突破了三种定向同时工作的技术。 -突破三 安装紫外线“眼睛” 赵小津介绍,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的遮盖,嫦娥一号不能像地球卫星一样用红外线探测仪器进行工作。为了突破这一难题,嫦娥一号专门采用了“紫外线敏感器”对月球进行拍照和探测。这项技术在国内首次使用,在世界上也只有罕见几个国家掌握。 -突破四 16层楼高天线收信号 赵小津说,嫦娥一号要飞离地球直径38万公里,总飞行距离将超过100万公里,如此长的距离卫星如何将信号传回地球,以及地球如何将指令传到卫星,是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在北京、昆明分别建了50米和40米长的控制天线(约为16层楼高),收集信号。同时在卫星上安装了大角度天线,能大范围捕捉地球的信号。另外,在喀什、青岛等地建立了18.8米大天线控制卫星。 -突破五 保暖衣防卫星“感冒” 赵小津说,月球上的温差特别大,白天温度有时高达100多摄氏度,到了晚上变成零下100多摄氏度。为了使距离月球200公里的嫦娥一号不“感冒”,能随时随地正常工作,需要解决卫星的热适应问题,为此“嫦娥”穿上了一层金黄色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外衣,为卫星保温。 -突破六 带上蓄电池应付月食 最后一项技术难题就是月食问题。赵小津介绍,计划服役一年的嫦娥一号要经历两次月食。这个时候,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无法接收到太阳光,卫星就失去了动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作人员在“嫦娥”上安装了蓄电池。月食时,蓄电池开始工作,为卫星提供电能。这个蓄电池不是一般的蓄电池,它能在低温下保证正常放电。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