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孙家栋:航天缘分始于红烧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03:59 京华时报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CFP供图 领军人物 孙家栋 在中国卫星研制的关键阶段,钱学森慧眼识才,选拔当时不到40岁的他负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东方红一号、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中国航天史上的老三星都出自他的手笔。 他,就是孙家栋。 如今,孙家栋担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嫦娥”工程总设计师。在光辉成就的背后,谁又曾想到,正是大学时一次吃红烧肉的经历,让孙家栋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曾因左撇子被退学 童年时的孙家栋,上学时曾因左撇子被学校退学。后来,他学会熟练使用右手,还可左右开弓打乒乓球。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祖籍山东牟平,祖上‘闯关东’,父辈起就生长于东北,说话一口东北腔。”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山东作家殷允岭描述了他最初了解到的孙家栋。 作为雷锋、焦裕禄的传记作者,2000年3月,殷允岭受邀写作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丛书的孙家栋分册。尽管第一次进京的采访和联络不顺利,但4月份孙家栋答应接受采访,并且专门抽出一周时间。 随着采访的深入,孙家栋的人生轨迹渐渐在殷允岭眼里变得清晰:1929年4月8日,生于辽宁省盖县(解放后划为复县),有3个哥哥2个姐姐,父亲孙树人时为盖平师范学校校长。3岁时,随父迁往哈尔滨。8年以后,又迁往营口。 孙家栋的一段童年经历显示出他非凡的毅力。1935年,孙家栋上学,和母亲一样,也是左撇子,不被学校接受,两周以后退学。一年以后,孙家栋就学会熟练地使用右手。到营口上学后,他已可左右开弓打乒乓球,而且各科成绩优异。 红烧肉“吃”出锦绣前程 可能孙家栋自己也没想到,大学时的一次吃红烧肉的经历,竟让他和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中途因二战“失学”。1946年9月,他考入国民政府举办的锦州大学。1947年冬,解放军逼近锦州等地,学校受到影响,孙家栋回到沈阳,然后打算回老家———复县北老爷庙村。 在此次沈阳旅途中,孙家栋的一个念头,被殷允岭称为“决定了他的巧遇和一生前途的辉煌”。 当时,孙家栋经济窘迫,决定去找一位在沈阳的同学,也是他三哥的同学。在同学家,他巧遇在哈尔滨工作、出差过来的三哥。三哥告诉他,哈尔滨已解放,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很快恢复。孙家栋去了哈尔滨,1948年9月,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哈工大预科班专修俄文。 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回家团圆,哈工大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决定吃完难得的红烧肉,再回姐姐家。开饭后,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通知在场学生空军招人,当晚就要赶往北京。孙家栋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当时可能没想到,贪馋也会贪出个锦绣前程。 留苏时获斯大林纪念章 1951年,孙家栋入选中国第一批留苏空军学员,在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留学时,成绩优异的他获得了斯大林纪念章。 “回忆这些往事,孙家栋常常会笑。讲到那些有趣的故事,他有时还会仰天大笑。”殷允岭说:“我记笔记时,他常常会探过头看看。后来,他怕我记错了,特意给我买了一个录音笔。” 凭着认真的态度和勤奋,孙家栋在预科班学到扎实的俄文。参军以后,孙家栋被分配到沈阳“空军第四航校”,担任飞机驾驶课俄文翻译,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空军。 1951年,空军挑选30名优秀学员,送往世界名校———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留学。这是中国第一批留苏的空军学员,孙家栋成为其中一员,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7年以后,23人完成学业,孙家栋和其他3名成绩全5分的学员,各获得一枚一角大小、印有斯大林头像的纯金纪念章———斯大林纪念章。 留学期间,最让孙家栋激动的日子莫过于1957年11月17日。当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莫斯科大学音乐堂接见了全体留学生。他终身难忘毛主席的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主持设计“东方红一号” 1967年,孙家栋开始迎来人生的第一次辉煌。他被钱学森点将,调任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师。 回国以后,孙家栋被安排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以下称五院),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起初,五院的科研工作是仿制苏联”P-2”导弹。1960年,苏联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孙家栋被提拔为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他参与成功仿制“P-2”导弹、试射国产“东风一号”导弹。1966年10月2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第二年,孙家栋开始迎来人生的第一次辉煌。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为院长。7月,孙家栋被钱学森点将,调任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师。 1969年10月,“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样基本告成。1970年4月24日21时34分,我国第一颗卫星终于升空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重量173千克,相当于苏、美、法、日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它还将《东方红》乐曲送向上太空。 促火箭发射进军海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孙家栋开始了自己角色的转换,他更多地作为中国的谈判代表活跃在国际航天界,将中国运载火箭推向国际市场,提供商业发射服务。 “东方红一号”升空以后,孙家栋的名字就常常和我国卫星事业的首次连在一起。 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1984年,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两次孙家栋都是总设计师。1986年4月,他还担任我国第二代卫星“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中巴合作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的总设计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领导我国卫星科研工作的同时,孙家栋也开始了自己角色的转换。 1984年1月底,孙家栋正在参与“东方红二号”的发射,航天部部长张钧要他立即返京,前往德国访问。因为德国政府力促与中国签订一个航天合作协议书,并且点名要孙家栋赴德谈判。孙家栋不负众望,成功获得向德国多个卫星高科技企业派员学习的机会。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中国运载火箭将面向国际市场,提供商业发射服务。几乎同时,孙家栋出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从此,他更多地作为中国的谈判代表活跃在国际航天界。 中国宣布提供火箭发射国际服务的第二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大力神”和“德尔塔”运载火箭,欧洲“阿里安”火箭相继发射失败。一些国家将目光投向中国。 1988年11月,经与美国休斯敦公司谈判,中国签订了用“长征二号E火箭”发射澳大利亚两颗通信卫星的合同书。1989年1月,同香港亚洲卫星公司签订了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合同书。但休斯敦公司告诉中方,只有美国政府发放卫星许可证,才能履行合同。 此前,美国政府提出,中美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卫星发射服务协定以后,他们才能发许可证。为此,中国航天部等部委组成中国代表团,由孙家栋任团长,于1988年10月中下旬,在北京举行第一轮谈判,最后确定:双方签署3份协议备忘录。12月7日,孙家栋又率领中国代表团赴华盛顿谈判,12天后签下3份备忘录。 一个月后,中美又签署正式的“关于卫星商业发射服务”的协议书。孙家栋多次奔走于北京和华盛顿之间,进行多项谈判。1990年4月7日,“亚洲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此后,中国陆续为法国、巴基斯坦、德国、巴西等提供火箭、卫星服务。 成功离不开爱人支持 在孙家栋取得各种辉煌的背后,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他,那就是他的妻子魏素萍。他与妻子在劳动节一见钟情,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 1999年9月18日,古稀之年的孙家栋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回到家以后,孙家栋给妻子魏素萍戴上勋章,以表达对她的感谢与爱意。魏素萍当时笑着说,勋章有500余克金子,有她一两克就够了。 这一年,孙家栋与爱妻已相伴40年。回忆起和魏素萍的往事,孙家栋依然很清楚地记得他和妻子爱情开始的日子———1959年4月3日。 那天,孙家栋和要好的几个同事打算去圆明园,大伙推荐他摄影,于是他前往空军司令部刘恩光家借相机。刘恩光的夫人当时刚调入北京,原来是哈尔滨一家医院的大夫,她从哈尔滨带来一张女大夫的玉照。到京后第一次见到单身小伙子,她就把玉照给孙家栋看,他立即就迷上照片里漂亮的女孩———哈尔滨工人医院小儿科医生魏素萍。 回去后,孙家栋很快给魏素萍寄了一封求爱信,并附上了自己的照片,她回信表示愿意接触。于是,俩人相约五一劳动节见面,并一见钟情,几日长谈后更是相见恨晚。1959年8月9日,孙家栋和魏素萍在北京南苑举行婚礼。 婚后返回哈尔滨工作不久,魏素萍感染肺结核,尽管很想丈夫照顾,但她深知丈夫正在为科研攻坚,后来就善意地撒谎说自己好了。1962年,魏素萍调入北京,到五院附属医院做医生。当年12月,孙家栋和魏素萍的第一个孩子孙中亮降生。5年后,他俩的第二个孩子魏红出世。 魏红出生在夜间,魏素萍身边无人照顾,但孩子出生后几天,孙家栋才出现,而且就看了一眼女儿,然后匆匆忙忙回到工作岗位。直到魏素萍出院,孙家栋都未到过医院。 魏素萍坐月子期间,孙家栋的侄子前来探望,只能由孙家栋做饭。由于不知道放多少米,他做了三次才够大家吃。殷允岭也曾有类似的经历,采访后期,他受邀到孙家栋家吃饭,有一次,孙家栋煮了三次饺子才够吃。 不熟柴米油盐之事,魏素萍就“调侃”孙家栋。魏素萍曾举了个经典的例子,他平时多花钱买东西,魏就说这么贵;他少花钱买东西,魏就说质量这么次;等他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魏就说为什么不多买点。 如今,这对古稀之年的老人正携手走向“金婚”。 (感谢殷允岭先生支持,本文部分内容参考殷允岭撰写、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传记《孙家栋》)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