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地质学家转行研究太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04:00 京华时报

  领军人物

  欧阳自远

  一个学地质的人,最后却“转行”成了太空权威;面对走上仕途的机会,他两次婉言拒绝;没有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却频繁出现在中小学的科普课堂;在地质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却坦言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从事这项艰苦的行业……这就是欧阳自远,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一个有着传奇经历与真诚性格的学界权威。

  发射之前不谈“嫦娥”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欧阳自远强调了一个原则:“除了嫦娥,什么都可以谈。”

  9月28日,北京天文馆建馆50周年大庆。当主持人请欧阳自远上台讲话时,在座的不少记者都感到吃惊———离嫦娥一号发射不到1个月,作为首席科学家的他怎么会有时间出席活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欧阳自远从容与自信的回答让记者的疑惑迎刃而解。

  在讲台上,欧阳自远用他一贯平静、深沉的嗓音朗诵了温家宝总理的诗作《仰望星空》:“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他呼吁公众多关注航天事业,“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会后,欧阳自远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不过他强调了一个原则:“除了嫦娥,什么都可以谈。这是上面的纪律,没有办法。”他笑着说,等发射成功后,他一定会把很多没有说过的话都告诉大家。

  出生艰难《论语》赋名

  家人为其取名“自远”,寓意其来自远方。

  “没错,我的名字来自于《论语》。”欧阳自远笑呵呵地说。在对话一开始,记者想起曾看到一篇关于“欧阳自远”名字由来的故事,便向其本人求证,科学家的话匣子就这样打开了。

  1935年农历十月,欧阳自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他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痛了一天一夜。最后医生只好用产钳把孩子钳了出来。正在侧房里念书的舅父当时正好念到《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于是舅父就对家人说,这个孩子出生这么艰难,肯定是来自遥远的地方,就叫他“自远”吧。欧阳自远由此得名。一句笑言最后成了事实,来自“远方”的欧阳自远在年轻时离开了家乡,一走便是40年。他研究的重要课题也在遥远的地方———太空。

  中学打下科研基础

  中学老师为欧阳自远的科研之路打下基础,为报答“鱼水之恩”,不管多忙,欧阳自远都会到中小学去做科普讲座。

  欧阳自远每年都要在全国巡回讲演十余场科普报告,其中有不少中学和小学请他去做讲座,他也欣然前往,一个处于一线研究的权威科学家如此频繁地给中小学生讲科普极为少见。“你这么忙,为什么还要抽时间给青少年作科普教育?”记者问他。“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很希望能成为他们的领路人。”欧阳自远以自己为例说,他的科研基础就是中学时打下的。

  欧阳自远依然记得他曾就读的永新中学(现任弼时中学)的老师,甚至还记得他们讲课的表情、神态。“语文老师刘燕江瘦瘦高高,曾经留学日本,讲课生动活泼、妙语连珠。数学老师左大元讲解到高兴时,眼睛微闭,怡然自得,写起板书来行云流水,十分好看。还有教地理的袁老师、教化学的贺老师……我现在的科研基础都是从那时打下的。”

  他的地理老师袁家瑞近日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仍对欧阳自远印象深刻,“他对地理学科很感兴趣,这可能与日后他从事地质事业分不开。他对老师十分尊敬,逢年过节,再忙也会给我寄来贺卡,以弥补不能见面的遗憾。”

  不希望孩子从事地质

  欧阳自远有三个孩子,但没有一个从事与地质有关的工作,“这个工作太艰苦了,不想让他们干这个。”

  虽然已经抱上了孙子,但欧阳自远却记不住儿孙的生日,只记得他们的年龄。而且由于太忙,他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太忙了,没有办法。”欧阳自远歉疚地说。令他欣慰的是,三个孩子在夫人的教导下,都念到了硕士、博士学位。目前,两个女儿在美国工作,儿子则在中国从事通讯行业。问到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接班时,欧阳自远坦诚地说:“这个工作太艰苦了,不想让他们干这个。”

  他谈起一段最艰苦的野外工作历程。那是1956年,他从北京地质学院勘探系毕业后考入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因为业务能力强,欧阳自远被派往国防科工委参与地下核试验包括后来的原子弹试爆选址。选址过程十分辛苦,工作都是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完成的。

  选址要求核爆不能掀翻山顶,核物质不能从坑道中流出、不能泄漏,尤其不能污染附近的河水和地下水。他带领小组爬遍了试验区方圆几百公里的各个山头,详细分析地质和地下水情况。因为附近没有人烟,地质人员每次出去都要在包里搁好几个馒头,饿了就在野外啃干馒头吃。干地质的艰苦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从地球到太空

  “研究地球地质和月球或其他星球的地质其实没太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我多学了一些天体知识而已。”

  在欧阳自远被任命为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后,很多科学界人士不太明白,一个搞地质的人怎么把手伸向了太空。“研究地球地质和月球或其他星球的地质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我多学了一些天体知识而已。”欧阳自远这样轻描淡写地说。

  他的“太空之旅”始于陨石研究。1958年,广西南丹发现陨石,欧阳自远获得了其中的几块,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对这些天外来客产生了强烈的兴趣。1976年3月,吉林发生极为罕见的陨石雨,后来在当地搜集到了138块陨石。当年,中国还发生了死伤数十万人的唐山大地震等很多事情,种种巧合给陨石雨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欧阳自远带队对这场陨石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两年之后,美国人又赠给中国一小块月球岩石,后来辗转到了欧阳自远的手中。“就一个指甲盖那么大,但是极其宝贵。”欧阳自远指了指自己的手指说道。

  此后十年,欧阳自远带队培养了中国一批高水平的陨石研究队伍,陨石研究和月球研究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和其他中国科学家一起提出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细致的陨石形成演化模式,为研究太阳星云凝聚过程提供了新证据,对了解太阳系早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从地球到太空,从地质学家到地质和天体化学家,欧阳自远完成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跨越。1989年,他编著的《天体化学》一书出版,成为国内外一本权威的天体化学著作。

  两次婉拒从政邀请

  面对担任副省长的从政邀请,欧阳自远起初选择了婉言拒绝。

  记者在欧阳自远的履历中,发现他曾经在贵州为官,且官至省人大副主任。

  上世纪80年代初,在贵阳中科院地化所工作的欧阳自远受到当时贵州省领导的赏识,力荐欧阳自远出任分管科教文卫的副省长。当年,欧阳自远正值四十余岁,年富力强,从科研走向仕途至今也是一些学者的理想道路。然而,欧阳自远却婉拒了邀请。他自谦说:“我没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气派,更没有这个能力。”

  几年以后,贵州省领导再次力荐他担任副省长。他面对组织部门考察时,还是以同样理由婉拒邀请,“感觉真是对不起他们。”欧阳自远说,“我觉得自己干不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当贵州省的领导再次向他发出从政邀请,“深感对不起别人”的欧阳自远“盛情难却”,后来担任了贵州省人大副主任,这一任便是两届。

  分不清擦脚布和洗脸布

  年逾古稀,欧阳自远对生活的要求非常低,不讲究吃和穿,甚至不知道自己拿多少工资。

  欧阳自远的夫人邓筱兰说,欧阳自远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已经70多岁的他,一回家就钻进书房,家里什么事都不管,什么都凑合。衣服恨不得天天穿同一件,饭做好了,叫他吃他就吃,至于烧得怎么样根本也无所谓。她把家里的洗脸毛巾、洗脚毛巾分得很清楚,也很讲究,可欧阳自远一直分不清,致使他一洗脸,妻子就紧张,赶紧去

卫生间看,弄不好就错了。甚至自己拿多少工资,欧阳自远也不太清楚。

  四十年过家门而不入

  离开家乡已经40年,欧阳自远坦言,虽然自己很想回家乡看看,但是没有时间。

  由于所从事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保密性,欧阳自远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现在,几乎没有回过家乡,很多时候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哪,到底在干什么。记者今年在一次科普报告会上问他,大概多少年没回过家乡了,他伸出4个手指头,“算算有40多年了吧,中间有一次因为工作路过一回,但是没有下车”。

  欧阳自远坦言很想回家乡看看,但是没有时间。嫦娥1号发射完毕后,他马上要投入到二期的工作。他的目标是在80岁以前,把探月工程三期和以后的载人登月都设计好。“这是我的责任,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好这件事情。”他说,“除非老天格外施恩,我很难看到中国人登上月球的那一刻了,但可以让后人在我们的肩膀上走得更远、更好……”

  (部分细节由传记作家胡平提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