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七大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05:56 重庆时报

  我们为什么要登月?为何要探索月球?月球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这是许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所追问的问题。在中国的科学界,也不乏反对的声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实际上,探月是我们不能不做的一项工作。”

  理由一

  维护我国月球权益

  尽管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条约》中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但是,当前,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正加紧实施月球探测计划。作为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的成员国,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并取得一定成果,才具有履行《月球条约》和分享开发月球权益的实力,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理由二

  为开发月球资源做准备

  1.月岩中含有地壳中的全部物质元素,约有60种矿藏。

  在月球岩土中,具有丰富的氧、铁、镁、钙、硅、钛、钠、钾、锰等物质,初步估计共含有8万亿吨铁。

  月球表面分布22个主要的月海中存在着体积约1010立方千米的月海玄武岩,这里面蕴藏着丰富的钛、铁等资源,是未来月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月球高地三大岩石类型之一的克里普岩蕴藏的钍、铀,也是未来开发利用月球资源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据初步估算,月岩中的稀土元素达225亿吨至450亿吨,铀元素达50亿吨。

  2.月球上有丰富的

太阳能

  据测算,每年到达月球的太阳光辐射能量约为12万亿千瓦,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光电转化率为20%计算,则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每小时可发电2.7度。可以在月球表面建立太阳能发电厂,从而获得极其丰富而稳定的太阳能。不但可以解决未来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问题,甚至还可以用微波将能量传输到地球。

  3.能源物质氦-3,是地球上所没有的核聚变反应的高效燃料。

  太阳风粒子的长期注入,使月壤中氦-3的含量较为稳定。氦-3可以与氘进行核聚变反应,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氦-3没有放射性的危害,防护设备简单得多。

  据估算,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达100万~500万吨。

  理由三

  有助于了解宇宙起源

  科学家认为,通过利用月面上没有人为改造和破坏的某些本来面目研究月球,了解月球的各方面信息,有助于了解地球的远古状态,乃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变,了解太阳星云的分馏、凝聚与形成过程,研究行星与卫星的大气、电离层与磁场的特征、起源与演化。

  月球表面保留着数十亿年前与彗星和小行星碰撞的痕迹,而地球上的地质变化销毁了这些记录。因此,探测月球可以提供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理由四

  可做深空探测中转站

  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航天器从月球上起飞,可大大节省能源。月岩土壤中氧占40%,可以就地生产推进剂和作为受控生态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的氧气来源。硅占20%,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太阳电池阵,其他金属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各种部件设备,为过往的航天器进行检修和补充燃料。

  一旦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月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足以使其成为人类探索太阳系其他天体的中转站。

  理由五

  天文观测研究的平台

  月球还可能是人类探测更遥远天体和宇宙空间的理想平台。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极其稳定,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没有大气层对光线和电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扰。这种环境为建造高精度天文观测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在月球上建立发射场,发射深空探测器比在地球上要容易得多。

  在月面可以对地球的地质构造及环境变化进行监测与研究,特别是小天体对地球可能构成的威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有陨石、彗星等向地球方向运行可能撞击地球时,可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摧毁或改变其运行方向。

  理由六

  促进高速飞行等科技发展

  开发月球是空前艰巨的事业,需要解决一系列难题,这必然会带动诸如大推力

火箭、巨型航天器、高速飞行、人工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加工自动化、精密仪器、遥感作业、通信、材料、建筑、能源等工程技术以及空间生物、空间物理、空间天文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理由七

  经济效益难以估量

  开发月球,可以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而且其他技术的二次开发应用,势必促进工业的发展与提升。如美国研制和发射“阿波罗”号载人飞船时,就产生了3000多项专利,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阿波罗计划”中,每投入1美元,就会带来5美元的效益。

  月球奥秘

  月球可能起源于

  行星碰撞地球

  美国科学家今年宣布,他们对一块新的月球岩石进行了研究,发现月球也存在着类似于地球的铁核,这进一步证明了科学家们先前推测认为的月球是由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此前的月球形成理论认为,太阳系诞生大约5000万年后,一颗与

火星大小相似的行星与地球发生了碰撞,碰撞所产生的残骸进入到地球的轨道,最终合并形成了月球。

  月球三类起源假说

  “同源说”:最早出现的一种月球起源假说,它认为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起源。“分裂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时,转速相当高,以至于有一部分物质被甩出去后形成了月球。甚至有人认为太平洋就是月球分出去后留下的疤痕。“俘获说”:月球和地球是在不同的地方形成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地球把运行到附近的月球俘获,成为自己的卫星。

  这三种假说都获得了一些实验的支持,但在某些问题上又都难以自圆其说。

  数据月球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平常月亮距离地球大概是 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由于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因此,月球距离地球最远比最近时多5 万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

  公转中心:地球

  公转半径:384,400 公里

  公转时间:27天7小时43分11.6秒

  卫星数量:0

  赤道直径:3,476 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

  表面面积: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

  质量:0.07348×1024 公斤(是地球的1/81.3)

  密度:水的3.34 倍(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

  体积: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

  赤道上重力加速度:1.618 m/s2,是地球的1/6

  自传时间:27 天7小时43 分11.6 秒

  逃逸速度:2.38 千米/秒(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表面温度:-120~+150 摄氏度

  大气压:1.3×10-10 千帕

  本版稿件综合 《北京科技报》等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正面

  背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