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读者率先募捐支持立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12:11 法制周报-e法网
岳阳读者率先募捐支持立碑
岳阳读者募捐现场。刘树赐 摄

  ⊙法制周报记者 蒋伟 实习生 蔡艳梅

  10月20日,本报热心读者、岳阳巴陵石化职工刘树赐积极响应本报倡议,利用周末在职工内部发起了一次小型的募捐活动。他是巴陵石化职工活动团体“飙风自行车俱乐部”的队长,募捐活动得到了40多名俱乐部内部成员的响应,共募得善款2000元。

  本报发起的“寻找英魂的故乡”活动又有新的进展,社会各界继续广泛参与,江苏《宿迁晚报》找到了徐保荣烈士仍健在的妻子;内蒙古《北方新报》打听内蒙古宁城籍烈士周国玉亲人的下落,已赴当地寻找;天津《每日新报》也找到了黄琪烈士的战友。2007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57周年纪念日,《广州日报》组织曾仁资、李章、何新开等6位烈士的亲人到羊楼洞烈士墓群前拜祭。

  岳阳读者发起募捐

  2007年10月20日,刘树赐一大早就买来红纸,糊好募捐箱,用毛笔写了一个“为湖北羊楼洞142位烈士立碑募捐”的横幅。他是岳阳巴陵石化橡达安装检修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位自行车爱好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法制周报》为羊楼洞烈士寻亲的系列报道后深受感动,8月底他和6名俱乐部成员骑车拜谒羊楼洞英烈。

  看到本报“用爱心为142位英烈立碑”的倡议后,他积极响应,利用周末在工厂门口发起了一次小型的募捐活动。醒目的横幅和《法制周报》大篇幅的报道吸引了许多职工,几位俱乐部成员也前来帮忙咨询、登记善款。

  尽管家里有对双胞胎小孩,月工资也不是很高,刘树赐还是率先捐款400元,“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50多年默默地长眠于荒山上,今天,我们应该让他们得到应有的荣耀,这是我们后人的责任。”

  刘树赐的想法首先得到了公司技术改革办公室主任田红波的支持,田红波捐款300元,并且号召朋友参与募捐。田红波是位退伍军人,对烈士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拿着《法制周报》的报道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将羊楼洞烈士的故事讲述给身边的人。

  刘祖赐,200元,彭新保,100元,刘行星100元,童辉容,30元……捐款的名单越来越长,连路边的服装店老板、路过的小朋友都加入了捐款的行列;有的俱乐部朋友特地骑车半个小时赶来;有些人甚至没有向刘树赐询问情况,只看到“为湖北羊楼洞142位烈士立碑募捐”的横幅就慷慨解囊。

  一天下来,收获颇多,善款达到1400.2元,大家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让刘树赐感动不已。当晚,他在巴陵石化网站的职工论坛上发帖,公布了当天捐款名单,并号召更多人加入到“用爱心为羊楼洞英烈立碑募捐”的活动中来。论坛版主余实情看了后当即捐款100元,并将帖子放在显要位置,呼吁热心网友参与。

  10月23日,刘树赐告诉记者,他暂时汇总的募捐款项为2000元,他估计下周还有更多人捐款,到时他将把全部捐款汇入《法制周报》与湖南省慈善总会共同设立的专项账号里。

  找到江苏英烈亲人

  本报“寻找英魂的故乡”系列报道推出后,社会各界的寻亲行动仍在继续。本报联动媒体内蒙古《北方新报》记者打听到了内蒙古宁城籍烈士周国玉亲人的下落,已赴当地寻找,江苏《宿迁晚报》找到了徐保荣烈士仍健在的妻子。10月23日,老民警余法海高兴地告诉记者,寻亲活动有很大进展,迄今已找到64位烈士的亲人,十分感谢《法制周报》和各联动媒体所作出的努力。

  10月15日,胡先生在《宿迁晚报》上看到《寻找抗美援朝烈士徐保荣的亲人》的报道后,立即来电称,烈士徐保荣是他的舅舅。徐保荣84岁的妻子吴庆兰老人仍然健在,在沭阳县颜集镇虞潘村三组。

  《宿迁晚报》寻亲组在胡先生的带领下来到了烈士弟弟徐保华的家中,见到了烈士的妻子吴庆兰。吴庆兰老人回忆,徐保荣1947年入伍,当年,丈夫从部队请假回家匆匆与她结婚,四五天后,他便随部队南进。期间,吴庆兰还专程去上海找过丈夫,但因部队向北转移,没有见到他,这成了老人终生的遗憾。

  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徐保荣负伤转到湖北赤壁市羊楼洞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他还与家里有过联系。吴庆兰记得,当时天天在家里祈祷,期盼丈夫健健康康地回家。不久,却收到了政府部门送来的烈士证,老人还记得烈士证上丈夫牺牲的日期为1951年11月14日。

  徐保荣牺牲后,吴庆兰当时回娘家生活,在其父母、婆婆的商量下,与徐保华结了婚,生活至今并育有三子一女。

  多少年来,羊楼洞这个地名一直深藏在吴庆兰老人的心底。当记者问她有没有想过去看看时,这位年过8旬的老人热泪盈眶,混沌的泪水滑过她那历经沧桑、满是皱纹的脸。她频频地点头说很想,以前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

  广东亲人拜祭烈士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57周年纪念日,《广州日报》组织了曾仁资、李章、何新开等6位烈士的亲人,在寻亲活动发起人老民警余法海的带领下,到羊楼洞烈士墓群前拜祭。

  大家在风蚀的墓碑前辨认碑文,摆花圈、点香、燃纸,50多年的思念骤然释放,泪水模糊了亲人们的双眼。

  一见到广州梅县籍烈士李章的墓碑,李振香老人哭倒在地上。李章是他的叔叔,1950年上战场后与家人失去联系。1952年8月,家里收到一张中南军区的“病故军人通知书”,但并不知道李章安葬在哪里。1994年,李振香的父亲在临终前托付给他一个任务:找到叔叔,接他回故乡。李振香老人一直悉心收藏着叔叔的资料及照片。《法制周报》发起“寻找英魂的故乡”活动后,今年9月,他在本报联动媒体《广州日报》上看到了亲人的消息。

  曾仁资烈士的侄子临走时,用骨灰盒装上坟头的一抔黄土,家乡的烈士陵园里有曾仁资烈士的空墓冢,他要把叔叔的英魂带回家。听说曾仁资烈士的家人要来拜祭亲人,广东当地的民政局也派人到烈士墓碑前敬献花圈。

  有些烈士的亲人还带来故乡的水果和香烛,用家乡的方式拜祭英灵。他们有的想跟赤壁市民政局商量迁坟的事宜;有的亲人决定让烈士安息在赤壁羊楼洞的青山绿水之间,与他们的战友在一起,自己每年前来拜祭。

  烈士亲人们得知《法制周报》与赤壁市将联合为羊楼洞烈士立碑的消息后,都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拜祭活动结束后,烈士亲人们还参观了羊楼洞野战

医院遗址,烈士们生前曾在这里得到救治。

  (34216)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