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物新周刊》获奖选手观看嫦娥一号发射感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14:07 CCTV
上签名了 谢慧 按: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有机会亲自见证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是非常难得的。今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由《人物新周刊》制作的特别节目《奔向嫦娥》,节目以竞赛方式产生的14名获胜者将会到现场观看“嫦娥一号”的发射盛况。10月24日,在新闻频道《人物新周刊》记者的带领下,他们以1000米的近距离全面触摸了发射的整个过程。这是一群在现场观看的普通人,他们亲身感受了耳鼓的震动、气流的铺张以及人群的欢腾。当晚,他们记录下这种不可复制的现场感受,希望与所有的未能到现场观看的人们分享。 穿云破雾30秒 北京外国语大学 谢慧 2007年10月24日,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人物新周刊》特别节目“奔向嫦娥”的14名获胜者来到西昌,与“嫦娥一号”面对面了。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那几十秒的烈焰喷薄,我真的无法体会到什么叫震撼。而我也深深体会到在这个团对中的荣幸。 今天下午六点零五分,我坐在西昌发射中心的山坡上,脚下是一片自由生长的小野花,抬眼800米外就耸立着“长征三号甲”火箭,周围是一群和我一样心跳越来越快的伙伴。大家举着相机,不管是傻瓜机,还是专业机,一律瞪着那个洁白耀眼的目标。“哇,好激动啊!”来自北航的林媛开始兴奋地嚷道。 我是应该横着拍,还是竖着拍呢?要不要看看相机内存还够不够呢?正当我寻思着为最关键的时刻作最后准备时,突然,“滋”地一声巨响,前方的火箭尾部喷出一团烈焰,随之巨大的白雾奔腾而起。我的大脑突然空白了半秒,嫦娥一号开始升空了!惊喜中,我赶紧举起相机,只感觉鼓膜在随着火箭的上升而震动,心脏仿佛随着火箭而越升越高。一米,二米,三米……“长征三号甲”越飞越快了!轰隆隆,白色的火箭从苍翠的山间升到了半空中,再到白色的云层中,最后消失在高高的天空中。只留下一缕黄烟在空中轻轻地散开来。、 “哇噢!”坐着的学生、记者、专家,以及其他观众齐声喊了出来。“成功了!”掌声响起来了,和着喝彩声一起回荡在这安静的山谷中。 我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眯着眼往火箭最后消失的地方望去。白色的云层中,那团明亮的火焰已经消失不见了,可我却仿佛看见它正穿云破雾奔向那浩渺的太空。不远的地方,那颗明亮的行星,正静静地等着它的拜访。 回过头来,身旁的伙伴们已经兴奋成一团。有的围在一起回看火箭升空的过程,有的在激动地来回大步走动,还有的在记者镜头前兴奋地诉说自己的激动。“……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真希望还能再经历一次……”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魏小凡在话筒前笑着说。“……中国万岁!”来自北航的邹粟看着自己精心拍出的DV激动地喊道。 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心跳还没有慢下来,可是微凉的山风吹过来让我的思绪一下子从静谧的太空回到了这片青山翠谷中。裹着头巾的彝家阿妈赶着牛从路旁慢慢地走过,放学的孩子好奇地看着我们这群兴奋的外乡人。天上与人间,其实一切都是那么美。 回程的路上,月亮升起来了。西昌的月亮看着比北京的要高很多,它在云层中时隐时现,似乎不想让兴奋的人们看清它的样子。 1959年1月2日,苏联的月球1号首次从月球附近飞过; 1964年7月28日,美国的徘徊者7号在月面硬着陆,首次实现电视直播月面画像; 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实现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 2007年10月10日,日本成功发射“月亮女神”号月球探测器;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小时候就在书中学到了人类太空探索的步步进程,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登月第一步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可是,那么多的第一次,那么多的数字,此刻加起来也不及在这个小山谷里几十秒的亲身经历来得震撼。 我震撼于那一秒的冲天气势,我惊喜于那一刻的美丽火焰,我向往那一刹那的蓝天白云。可当我回过身来,看着眼前的青山翠谷,还有静静在这生活劳作的人们,更温暖的感觉溢上心头。我想,那种感觉是天上与人间同在的温暖吧。 天上,有梦想。 人间,有生活。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