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遭遇月食将冬眠5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14:14 新浪嘉宾访谈
嫦娥一号遭遇月食将冬眠5小时
嫦娥一号卫星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戴居峰(右)与本网主持人合影

  主持人:所以这颗卫星的发射和研制最紧张的阶段是哪个阶段呢?

  戴居峰:应该说从立项到现在这个阶段都非常紧张,非常多在加班,你所设计的功能必须验证到,那时候每天没日没夜在测这个东西。这三年来讲应该说非常的繁忙,几乎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都得加班。

  主持人:没有节假日?

  戴居峰:这么说吧,我好像就是五一十一休了两天,其他时间,春节初二就开始上班,一直就这么干,进度摆在那儿,三年时间必须得完成这个发射任务。三年从一个立项到发射,这段时间完成,在中国的卫星史研制上也是首次这么短的时间,一般的卫星都得七、八年。

  主持人:也没有休假?

  戴居峰:领导会让我们休的,但是进度在那儿,休也不行。

  主持人:一种责任心?

  戴居峰:对,必须得完成这个进度。

  主持人:我感觉卫星对你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戴居峰:真是不容易。

  主持人:那你“孩子”长什么样呢?

  戴居峰:我这个卫星是基于一个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构架,一个方形的,有两翼的帆板能支出来。

  主持人:多大?体积?重量?

  戴居峰:这个具体的参数由结构分系统去做,我只能告诉一个量级,一边大概有15到20米,两个翼展开就很宽了。

  主持人:十几米的距离?非常大。

  戴居峰:对,非常大,然后展开,卫星倒不是非常大。

  网友:我们的轨道现在是200公里,日本近期发射的轨道是100公里,轨道是不一样的,你觉得200公里更加科学一些,还是100公里更好一些?

  戴居峰:应该说这位网友说的是环月轨道。从我这个角度来讲100公里肯定比200公里先进,因为离月球距离越近拿到的图象会越精细,这个技术应该更高,但是中国不是说没有这个技术,是这次比较保守,我们拿到的三维图象主要是靠相机的分辨率,轨道越低可以做详查,但是它的视野会比较窄。从控制的角度来说,100公里的难度比200公里要大,这确实是。

  网友:沧州人民感谢你们。

  主持人:他可能是代表自己的家乡感谢你们。

  网友:请问用一般天文望远镜能看到嫦娥吗?如果能看到的话什么时候最好?

  戴居峰:一般的天文望远镜一般有可能会看得到,具体什么情况要跟测控系统去谈,我这块确实不太清楚,因为他们会考虑卫星轨道面什么时候正好能是卫星的位置处于月球和地球的中间之间的时候也许能看到。如果你找一个北京指挥中心测控专家他会告诉你。

  主持人:但是从理论上是可以看得见的。

  戴居峰:对。

  主持人:嫦娥一号如果遇到了月食怎么办?

  戴居峰:月食问题是我们考虑非常重大的一个问题,我们测算了一下,嫦娥一号要经过一次月食,整个全月时间5个小时,半月时间3.5小时,整个月食的时间没有任何

能源,要靠卫星本身自己的能源挺过去,这个情况下我们能断电的设备全部断电,因为断电了以后温度会降得非常低,必须要顶过这个考验这个设备才叫合格,我们做过这个月食低温专项实验,这样的话我们才能顺利地渡过,温度会降得很低,能耗也会降得很低,出了太阳以后陆续开始加热,先把分系统加电,热控分系统加电等等,保证姿态,保证卫星能源,然后慢慢恢复到正常姿态。就感觉像五个小时的冬眠,我们预测到了这个东西,也进行了专项的设计,应该能挺过月食。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咱们嫦娥一号完成了工作使命以后,它最终会撞上月球吗?

  戴居峰:这个情况是这样的,据我所知国防科工委研究中心正在论证是否需要进行深度撞击,这个工作正在开展。具体是不是一定要实施,这个我们现在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

  主持人:撞击很困难吗?

  戴居峰:从我这个技术上来讲,我觉得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依靠现在卫星设计的功能是完全可以达到撞击的要求的,是可以撞击的。

  主持人:怎么实现的?

  戴居峰:具体情况不了解,但是就我这个方面来考虑,它只要在轨道飞行的过程中把卫星调整到一个姿态,到底是多少角度这要经过先前精确的计算,使头冲下,脚冲天,因为脚部装的都是一些发动机,这时候发动机点火,给一个速度,卫星就会在一圈之后迅速地掉到月球上,靠月球本身的引力和我们的初速度就会撞击,技术上并不难。难的是卫星怎么能到达要撞击那个点。

  主持人:有人说如果把嫦娥比做大姐的话,可能今后会有嫦娥一号的“姐妹”,嫦娥的妹妹们来的时间大概会是什么时候,或者我们今后的航天计划怎么设计?

  戴居峰:这个比较宏观,也主要是高层领导在论证这个事情,但是我知道嫦娥是肯定会有一个“妹妹”的。但这个妹妹具体要干什么现在还没有完全定论。目前我们得到的研制计划里边还是和这颗嫦娥一号卫星是一致的,一旦嫦娥一号完全圆满成功的话,它“妹妹”的使命是不是有所改变,这个还要专家领导去决定。这个卫星是不是改变,现在正在开展这方面的论证工作,那是比较高层次的,不是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一些事情。

  主持人:您说的嫦娥已经有所突破了,它突破在哪些方面呢?

  戴居峰:突破了很多方面,第一,卫星第一次可以走这么远,这个在地球毕竟是很明确的,第二个,咱们地球卫星由于受到太阳光的变化比较明确,所以它这个热控分系统由于轨道的问题可以设计得很简单。但是到月球之后随轨道变化、太阳光的变化,卫星一会儿这儿热一会儿那儿热,这个都要充分设计,所以卫星不都是金色的一片,如果你看动画的话,会看到有一块一块不是金色的,一块一块感觉好像是缺了一块东西似的,不是,那是嫦娥卫星的散热面,为了让太阳光从任何角度射过来而不损坏卫星,我们在卫星各个地方都有散热面,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第三个就是远距离测控,你必须得突破这个技术,到

火星就更远了,信号更加微弱,怎么保证测控;

  当然对我来讲更重要的GNC是三体控制,突破了紫外敏感器,天线驱动机构。原来。只要有一个天线指向地球到哪儿都能收到,但是月球不一样,不管卫星在任何姿态情况下,天线始终要指向地球,太阳帆板对准太阳,探测设备对准月球,这是我们归纳的三矢量控制,同时这三个天体运动的偶合在我这一个卫星上都能够做,这个非常难。另外对月球的姿态控制我们因为没有红外,区别于咱们现在地球卫星,所以必须进行在紫外谱断的光学姿态控制,这也是非常新的。

  另外一个,要经历多次的变轨,我们大大提高了卫星的自主能力,嫦娥一号卫星不像通讯卫星一直在头顶上,嫦娥一号不能随时进行测控,只能发射指令让计算机自动执行,这些都是新的突破。

  主持人:你们太厉害了(笑)

  戴居峰:不是太厉害,当时论证就必须做到这样。

  主持人:我们网友也感谢你们,真的做了很大的贡献。好的,再次感谢您做客新浪,跟我们介绍嫦娥一号,本次聊天到此结束,再见。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